當婆媳關係出現問題,應該這樣做

不得不說,婆媳關係應該被列為成家之後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人際關係問題之一。

當今社會的人再也不像從前的人那般堅強有力,前幾代人沒有太多的消費慾望,所以可以更加專注地面對極少數問題,例如吃飽穿暖。

如今的社會消費方式花樣百出,消費慾望琳琅滿目,太多的需求分噬著人們有限的資源,所以催生出了更多的壓力和負擔。

當婆媳關係出現問題,應該這樣做

就拿坐月子這件事來說,至少在臨近生孩子之前婆婆就會提前就位,來照顧兒媳的生活起居,這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事。

現在想想當年媽媽獨自一人照顧哥哥我倆是多麼的不易。

朋友堅持要挺著還有15天預產期的大肚子來我家做客,而原因僅僅是為了躲避婆婆,要知道她婆婆僅僅才來了10天。

朋友抱怨婆婆做的飯菜不合自己的口味,之前明明說過要菜和湯搭配,結果婆婆總是忘記做湯,也不知道是真忘了還是故意的。

每次馬上到上班該走的時間了,婆婆就會問,你吃西紅柿炒蛋不,我給你做。朋友喜歡早上喝粥和吃饅頭,結果婆婆總是蒸米飯,朋友生氣地說誰家天天早上吃米飯?

我反倒覺得問題很好解決,很明顯是沒有溝通好!婆婆既然是來伺候你的,當然是會遵從你的意願,你想要吃什麼或者想如何搭配也可以直接說嘛!有幾個婆婆是你讓他做東她偏要做西的。

當婆媳關係出現問題,應該這樣做

解決辦法:及時溝通,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溝通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

其實說到婆媳關係,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兩代人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必然存在很多不同的價值觀和差異化的生活方式,這些差異化在日常生活中會一一產生摩擦。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問題的產生絕對是兩個當事人都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所在,只是產生問題的原因更偏向誰而已。

另一朋友抱怨懷孕期間婆婆來了之後管的太多,日常對話如下,“頭髮掉地上這麼多怎麼不撿撿”,“垃圾這麼多了為什麼不及時倒掉”。

由於她的婆婆是位人民教師,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會存在要求比較嚴格的作風,就像要求自己的學生一樣。

解決方法:反思自己的日常,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還可能會受益終生。
當婆媳關係出現問題,應該這樣做

作為既是丈夫又是兒子的中間人有時候可能很為難,說自己媽幾句可能怕她老人家多想認為連兒子都嫌棄自己,說媳婦的不是又怕媳婦說和自己媽是一夥的一起欺負她這個外人。

其實既然作為中間人,便是兩人中間的調和劑,改變一下自己的說話方式,多替一方說另外一方的好話,建立好中間的橋樑作用,促進婆媳之間的關係融洽。

可以說很多時候婆媳關係的調節最關鍵的就在於丈夫其人,因為兩個女人儘管成長背景差異化,但是卻共同愛著同一個男人,對於自己愛著的人,是願意去傾聽的。

情感大師塗磊老師說過: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的對待。視如己出的關愛所指的是將心比心,自己的媽是媽,別人的媽也是媽;自己的女兒是女兒,別人的女兒也是女兒。相敬如賓的對待所指的的是,兒媳婦再親畢竟不是家裡人,不可能像跟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那麼的親密。

總之,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想一想,有問題及時溝通,有問題都儘量反思自己,婆婆也可是親媽,兒媳也可變女兒,畢竟都是為了迎接家庭中的新生命而努力著,作為兒子和丈夫的男主人也要積極主動增加婆媳之間的粘性,帶領一家在和諧快樂中期待新生命的到來。

家和才能萬事興,希望天下婆媳一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