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拓寬脫貧致富路讓大苗山“綠起來”“富起來”“美起來”

融水: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拓寬脫貧致富路讓大苗山“綠起來”“富起來”“美起來”

融水縣擁有557萬畝的廣袤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82.22%,現有生態公益林面積103.9萬畝,杉木人工林面積274.9萬畝,竹林面積27.4萬畝,油茶麵積14.4萬畝;杉木活立木蓄積量約1965萬立方米,位居廣西之首,素有“杉木王國”“毛竹之鄉”之美譽。

近年來,融水縣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為主要目標,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為主線,充分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促進鄉村旅遊開發,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有力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生態保護讓大苗山“綠”起來

融水縣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深入實施“金山銀山”工程系列項目。“十三五”以來,全縣共完成造林面積149973畝,通過實施“興水利、種好樹、助脫貧、惠民生”主題活動,向全縣貧困群眾贈送良種杉木、楠木、楓香等苗木共計630萬株,開展林業技術培訓800餘場次,組織全民義務造林植樹460萬株,生態環境持續良好發展。4.33萬貧困人口通過參與造林綠化、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公益林管護中增加收入。利用中央生態扶貧資金3990萬元設立生態公益崗位,將4281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就地選聘為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平均增加9000多元收入,實現了“一人護林,全家脫貧”。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林業產業帶動群眾“富”起來

融水縣通過加強林業企業的指導、服務和監督,加大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培養了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林業龍頭企業。把林業產業標準化建設提到重要位置,突出產品質量和特色,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產品品牌,最大限度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到2019年底實現林業總產值98億元。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竹木加工企業163家,其中規模以上27家,從業人員4.5萬餘人,為1.3萬貧困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特別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群眾,有效保證了他們“搬得出,留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同時,將林下經濟作為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綜合利用經濟林的成長週期和林地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產業。截至2019年底,全縣有林下經濟經營面積75.7萬畝,其中:林下種植25.3萬畝,林下養殖12.5萬畝,林產品採集及加工13.2萬畝,森林景觀利用24.7萬畝,總產值達17.03億元。帶動4910戶困貧家庭,1.7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森林旅遊開發讓鄉村“美”起來

融水屬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有林場2個,擁有豐富的森林旅遊資源。近年來,融水縣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發展以森林旅遊為主的綠色生態產業,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將全縣的森林旅遊地串點成線、串線成片。將森林旅遊開發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帶動群眾參與森林旅遊產業,貧困人口通過就業、個體經營、發展種植養殖、資源出租和入股經營等實現增收。同時,森林旅遊發展還推動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交通、物流、通信、能源、商貿、製造、文化、餐飲、住宿等相關條件的全面改善,顯示出了森林旅遊在助推生態扶貧、鄉村振興中強勁的綜合帶動功能。目前,融水森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每年間接帶動遊客逾8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達104億元。森林旅遊直接和間接帶動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切實將“綠色銀行”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收入。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融水融媒體中心記者:韋仕宏 報道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責任校對:覃 美

責任監製:石 峰

融水: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拓宽脱贫致富路让大苗山“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