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走不回故事,回不到過去,過去有時候真的過不去!

時間催促著我們年輪,我們的年齡也隨著年輪的軌道走著,情不自禁間白了頭、皺了紋、腳步也顯得幾分姍姍,無法定格的時間,只有硬著頭皮接受著未來的風霜雪雨,走著,看著,想著,驀然回首,那曾經的曾經已經離開的好遠好遠,是否,記得那時的畫面,70年代、80年代春耕的記憶,永遠的珍藏!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眼下即將進入春耕播種的季節,看慣了機械化大生產的你,可曾知道三十年前的春耕播種?一組老照片,讓你穿越30年。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那時候還沒有那麼的化肥,種地全靠農家肥。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將家裡攢了半年的農家肥拉到地裡,一行行卸開,然後將農家肥在地裡撒均勻。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接著便是用牲畜開始犁地,一般要兩到三頭牲畜合夥進行,用地都是現在很少見的七寸步犁,沒有牛的人家全靠人力拉!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犁了一晌地的毛驢和一些大牲畜累了,大家就會讓它們在土質鬆軟的土地上肆意地打上幾個滾放鬆一下休息休息。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一些犁不到的邊邊角角,需要人工進行翻鬆和整平。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松的土地經過一兩天晾曬,便開始用牲畜拉上磨進行平地,平上兩三遍,把土地平松平細。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播種前,在地邊找個相對平整處進行農藥拌種,邊噴灑農藥邊用鐵鍁翻拌,防止地下病蟲害發生。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然後就是播種,鄉下人也叫耩地。這時候就要由人或牲畜位著一種就做“耬(lóu)播種農具,後面有人把扶,邊走邊搖,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同時完成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那時候牲畜較少,一到農忙時用不過來,許多家裡沒有牲畜的人便進行人力播種。耬由人牽引時,往往是一人駕轅,另外兩人在前面幫襯。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這時,作為後面扶耬的搖耬手,還要往面給一個推力,幫助拉耬的人們。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砘子是石頭做成的,重量自不必說,想要拉起來還要順著耬走過的痕跡碾壓更是難上加難。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春耕時節,男女老少,各司其職,全家總動員。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早春的清晨,東方的天空上剛剛亮出魚肚白,鄉村的婦女們已經起床,生火燒水。男人們早已開始趕著牲口忙碌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人們抓緊初春每一天的時間,把農家的有機肥趕著牲口撒到地裡,翻地鬆土,渴望風調雨順,秋後有個好收成。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在農田裡,你都能看到左手持犁鏵,右手拿鞭子,有時,他們舉起鞭杆在驢屁股蛋上輕輕一點,大吼一聲,驢子甩著尾巴緊走幾步,脖子上繫著的銅鈴在農田上空迴響著,似乎告訴人們,“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此時,人也有勁頭,驢也精神。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同時也能聽到一聲聲對牲口的吆喝聲,傳來了鞭敲打犁鏵的“噹噹”聲,這是人們開始耕耘春天了。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機械化代替了牲畜,以前的牛拉小爬犁早已不見了蹤影。
取而代之的是大馬力拖拉機,下種、鋪膜、滴灌帶鋪設全部機械化,一遍過,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現在的春耕季節,已經很難看到昔日農民在田野大地上春耕的熱鬧場面了。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但昔日的春耕圖卻使人難以忘懷。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嫌春耕備耕麻煩,都是在種之前旋耕一次就完事。原先的牛拉負重處響哨甩鞭的景象,現在很難見到了。今天帶朋友們重溫下兒時的記憶。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如今農村誰在春耕?無外乎,一人一牛一犁,也是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農村因何而美麗,美的不單單是風景,更多的是農民的辛勤勞動!不知朋友們是否認同呢?

鮮為人知的70年代、80年代春耕記憶,永遠的珍藏!

在城裡或許還是往日風景,人們按照平時的節奏工作和生活,但在農村,村裡人已經開始忙碌的進行春耕備耕了。
好多農民匯入了城市建設的洪流,現代農業正在逐步取代了原先的老牛拉破車的時代,原始的春耕備耕也正在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
想起過往的勞動歲月,儘管不再有勞作的辛勞,但勞作之餘的興奮卻再也難以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