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清平樂》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滿屏濃濃的詩詞文化

「詩詞」《清平樂》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滿屏濃濃的詩詞文化

農曆庚子年三月廿三,傳承千年經典,汲取國學智慧

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已經上線播出一段時間了,一直好評如潮,迅速成為當下最熱的電視劇。大家對劇中服飾、道具,與宋代背景的高度相符讚不絕口。對劇中演員的演技,也是讚賞有加。因此,這部製作精良、專業、用心的大劇也成為許多觀眾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

有的觀眾讚歎劇中服飾和禮儀的精美和考究;有的劇迷從這部劇中感受到北宋宋仁宗趙禎年間(1022~1063)的歷史;而有的則從中這部劇中看出了濃濃的詩詞文化。

今天,為您奉上《清平樂》劇中出現的經典宋詞——《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邊看劇,邊欣賞詩詞,可謂是兩全其美。

「詩詞」《清平樂》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滿屏濃濃的詩詞文化

電視劇《清平樂》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suō )。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shà)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小樓重重簾幕外面有燕子飛過。春日晚間紅花的花瓣飄落到滿庭的莎草上。庭院中曲折的欄杆,倒映在微涼的碧波中。

一會兒忽然風來,吹動著翠簾,幾點稀稀疏疏的雨滴掉落在嫩綠的荷葉上。酒醒人散之後,更是愁怨寂寞。(輔助記憶)

「詩詞」《清平樂》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滿屏濃濃的詩詞文化

電視劇《清平樂》

晏殊這詞起拍於小閣,則掩以“重簾”,簾外又有燕過,生動可知,且能領略到清麗的景色。此中自有人在,卻不明言有人,留給讀者自己體會。小令雖只有六句42字,但應有盡有,佈局完整。以起拍“小閣”而言,為室中所見,再之以時節言,為園中所見,卻不言明時令為何?但就園中落花上輕輕用一“晚”字,可以想到花落必為晚春時節,不言可喻,運思入神。

換頭下二句,風曰“好風”,雨曰“疏雨”,既屬晚春天氣,又複合園林景色。晏殊素來善用閒雅從容之筆,寫從容駘(dài )蕩之情,即以眼前所見,信手入詞,絕不施以雕琢,而自見天趣。此所以開一代之風氣,樹詞林之典範。結句歸入愁思,以“酒醒人散”四字,點出盛筵,省去無數歌舞勸酬之描寫,為詞家又開一法門。

「詩詞」《清平樂》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滿屏濃濃的詩詞文化

電視劇《清平樂》

晏殊是何許人也?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諡元獻,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詞人。臨川素有“才子之鄉”的美譽。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曾鞏都是臨川人。

晏殊幼時便聰穎過人,七歲就能寫文章,鄉里號為神童。十四歲時,原丞相張知白到撫州來巡視,把他薦舉給朝廷。經過廷試,賜予他同進士出身,並任命他當秘書省正字的官職。當時晏殊還只有十五歲,就進入了仕途。要知道他才15歲啊,自古以來,似晏殊這般15歲入仕者少之又少,可謂鳳毛麟角。

在仕途上,晏殊也是如魚得水,從小小的秘書省正字,到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可謂是步步高昇,死後更是封臨淄公。在歷史上,晏殊有宰相詞人之稱。與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並稱為“宴歐”。

世人對晏殊評價都非常高。晏殊一生,無論是文學上還是政治上,都有著非常高的成就。他一生作詩詞非常之多,且有許多的千古絕唱流傳至今。

「詩詞」《清平樂》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滿屏濃濃的詩詞文化

電視劇《清平樂》

電視劇《清平樂》,以詞牌為名,這樣顯得更貼近歷史人物和歷史作品。且此詞牌也誕生了許多傳之千古的絕唱,如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王安國《清平樂·留春不住》、趙令畤(zhì)《清平樂·春風依舊》、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裡》等等,都是膾炙人口流傳甚廣的佳作。

隨著《清平樂》的持續熱播中,在後面的劇情,期待晏殊能吟唱他自己的《清平樂》等作品。這又將帶動一股宋詞的國學學習熱潮。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特別有利於中國古詩詞等文化的傳承,我覺得值得給古裝大劇《清平樂》點個贊。


點擊「關注」,雅俗共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