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腿,需要矯正嗎?

從初學爬行到學會站立再到蹣跚走路,寶寶一點一滴的成長進步都讓爸爸媽媽們感到欣喜,與之同時,“成長的煩惱”也紛至沓來:

為什麼寶寶一直踮著腳走路啊?為什麼會出現O型腿/X型腿?要不要進行矯正?


寶寶O型腿/X型腿,需要矯正嗎?

O型腿和X型腿可以說是小兒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了。

O型腿,指寶寶站立時雙腳併攏,膝關節內側無法接觸,看起來像個O,即我們俗稱的“羅圈腿”。

X型腿,所謂“X型腿”,是指倆下肢完全暴露並伸直,使處於中立位置,兩膝關節的股骨內髁能靠攏,而兩踝關節有一定距離,整個腿型似“X"。

一般來說,人的下肢力線由股骨頭中心至踝關節的中心,正常會經過膝關節的中心。而我們所謂“O型腿”、“X型腿”,就是指下肢的力線沒有經過膝關節的中心,而在膝關節的內側或者外側。

看到這,很多家長都會擔心:我家寶寶可不就是O型腿/X型腿嗎?

實際上,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由O型腿→X型腿→直腿的正常生理發育階段。


寶寶O型腿/X型腿,需要矯正嗎?

第一階段:天然O型腿(0~18月齡)

大部分寶寶出生時都是O型腿,這是由於被包裹在子宮裡時的姿勢造成的正常現象,且在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這種弧度。

第二階段:O型腿改善期(18月齡~2歲)

當寶寶學會走路後,膝關節有了負重的應力,O型腿會開始逐漸改善。

第三階段:X型腿顯現期(2~6歲)

隨後,因受到生長髮育、負重、姿勢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寶寶逐漸發展為不同程度X型腿,且在4歲左右最為明顯。

第四階段:正常腿型養成期(7歲以後)

大部分孩子的腿型會在7~8歲左右慢慢迴歸正常,且基本確定下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能長成一雙線條挺直的腿,有些人成年後依然有輕度的X型腿,也屬於正常現象。


寶寶O型腿/X型腿,需要矯正嗎?

P.s. 生理性的O型腿/X型腿可以隨生長髮育逐漸自我糾正,但如果家長仍舊擔憂,也可帶寶寶到小兒骨科進行檢查。

切忌一些家長用捆綁法試圖讓孩子腿變直是不對的,因為這樣不但不能矯正腿形,還可能影響孩子髖關節的正常發育。

寶寶O型腿的家庭矯正方法

O型腿的家庭矯正方法除了醫生給出的治療建議,家長還可以幫助寶寶進行以下練習:

寶寶O型腿/X型腿,需要矯正嗎?


1.夾書本法。兩腿夾書本,坐在椅子上,兩腿伸直、夾緊,在踝關節上部(小腿下部)夾一本厚薄適宜的書,堅持在數分鐘內不讓書本落下。練習時可在膝關節下部扎一根繩子,效果更好。

2.抬腿法。平躺,雙足曲起,小腿與大腿成45度,臀部抬起,使上身與大腿成一平面。

3.壓腿法。弓步側壓腿,一腿壓30次,交替各進行2次。

4.倒走法。向後邁步走,注意要腳跟先著地,路線走直。每次走八步。

5.槓鈴法。肩負適合重量的槓鈴,兩腿分開約同肩寬,慢慢下蹲至全蹲(膝角小於90度),然後快速夾腿直立,1組做8~10次,共做4~6組。

6.蹲起法。兩腳及兩腿併攏,俯身站立,雙手扶膝,做往裡推夾的動作(兩腿不要分開),接著做下蹲與起立動作1次,再做向左與向右轉動膝蓋的練習1次,如此反覆,每15次為1組,共做3組。


總結:2歲以前見到兩側對稱的膝內翻,大多為生理性O型腿,家長不用過於擔心。2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兩腿的彎曲照以前還沒有明顯改變,那麼就該考慮這是病理性的O型腿了。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從藥物治療和運動矯正兩方面入手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