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從成都市區出發向東行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亟待起飛

一同崛起的還有

向西向南開放門戶樞紐

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

東部新區


在這裡

一批重大教育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4月1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率隊前往東部新區部分在建項目,就推進重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現場辦公。


羅強一行先後來到成都體育學院及其新校區項目現場、成都七中空港新城項目點、國際合作教育園區三岔TOD在建項目、簡州新城吉利學院(成都校區)項目現場,實地察看工程建設進度,詳細聽取項目推進情況、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建設情況彙報,現場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01

推動成都體育學院項目全面建設

配套建設人才公寓


成都體育學院整體遷建項目是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的重點項目。


成都體育學院老校區緊鄰武侯祠和錦裡,未來擬打造為世界知名文化地標——三國蜀漢城項目。該項目將以三國蜀漢文化為核心,建設集旅遊、文化產業配套為一體的天府遊客中心,為武侯祠、錦裡景區提供擴展和補充。目前,該校已完成三期學院內部及周邊拆遷摸底工作,將盡快推動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在東部新區,毗鄰天府奧體公園的成都體育學院新校區正在緊張建設中。未來這裡將與天府奧體公園充分結合,既滿足體育賽事承辦需求,又配套完善空港新城體育、文化、教育、博覽、圖文、醫療等社會服務功能。新校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教學用房、實驗用房、各專業訓練比賽場館、管理用房、學生宿舍及後勤服務用房等。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目前正是搶抓時間、大幹快上之時,要及時解決項目遇到的問題。”羅強指出,要嚴格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針對性解決制約建設進度的關鍵環節,加快把“規劃圖”變成“實物量”,多措並舉將受疫情影響的工程進度“搶回來”。要算大帳、看長遠、謀發展,充分考慮項目建設功能完善,要就近、集中、同步明確教職工配套住宅解決方案。


02

成都七中(空港校區)計劃2022年建成

設置84個普通高中班、78個國際高中班


目前,空港新城正大力實施“名校+”等辦學方式,深化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西距三岔湖僅800米的空港新城三岔鎮光榮村空地上,挖掘機正在進行著土方石施工,這裡將興起一所競爭力滿滿的高中——成都七中(空港校區)。


成都七中(空港校區)建成後將設置162個教學班,包含84個普通高中班、78個國際高中班。項目計劃2022年建成。校內設有普高和國際高中教學樓、藝術樓、綜合樓、體育館等,將充分結合綠色、智慧校園技術,打造可持續發展校園。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在空港新城絳溪南組團,國際合作教育園區正在崛起。羅強一行在地鐵三岔站聽取並實際察看國際合作教育園區A區和三岔TOD建設情況。面積約7.1平方公里的A區位於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區東側,正著力打造樓群及樓宇式開放共享的現代科教園區。而位於國際合作教育園區B區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校區,也正按計劃建設。


根據規劃,未來東部新區在校大學生(研究生)預計將達15萬。其中,國際合作教育園區建成後,區域內在校大學生(研究生)預計達6萬。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三岔TOD項目效果圖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效果圖


羅強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興辦國際學校,加強教育科研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著力引進一批高水平國際學校和教育團隊,大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


03

吉利學院(成都校區)今秋開展首期招生

6月15日首批教師進駐


在簡州新城,一所在校學生規模達到25000人的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正抓緊時間完成建設進度。吉利學院(成都校區)自2018年9月啟動建設,目前在圖書館兩側對稱而建的教學樓正進行內裝工作,它們將滿足15000名以上學生教學使用。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目前,4棟學生公寓及配套設施已主體封頂,正進行內牆砌築和外牆裝飾,未來將結合智慧校園打造,配套24小時熱水、人臉、指紋識別電子門禁等。實驗實訓樓和體育用房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預計今年4月竣工。據瞭解,學校將於9月開展首期招生。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該校設置專業包括汽車智能製造、現代經濟管理、賽事管理等,每年將招生5000人,現在已經招聘教師300人,首批教師將於6月15日入駐。該校將與北京大學同址共建北大西部研究院,打造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典範。


東部新區重大教育項目“起飛”!七中空港校區後年建成!


“城市發展,教育先行。”羅強強調,加大東部新區高質量教育資源供給,關乎城市長遠競爭力,是適應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繼續在擴充優質教育資源上下功夫,進一步做好學校改造提升,加強硬件設施投入,強化師資力量配比,千方百計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著力解決好大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要進一步細化完善規劃方案,加強各項規劃間配套銜接,充分考量建築形態、色彩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關係。要秉持綠色低碳理念,大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工地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抓好裸土建渣覆蓋、道路保潔等工作,以狠抓落實的過硬作風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轉自: 蓉城政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