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使命心不改 躬身為民謀幸福——記澄城縣馮原鎮賀家橋村第一書記張軒河"

張軒河,男,漢族,1968年9月出生,陝西省澄城縣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助理經濟師,現任建設銀行澄城縣支行客戶部經理。1986年7月-1990年3月在澄城縣建設局上班;1990年3月至今在建設銀行澄城縣支行工作;(期間1995年9月-1998年7月參加西北大學函授學習;2006年2月-2009年1月參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函授學習;)2016年12月至今在澄城縣馮原鎮賀家橋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勤走訪、深調研,理清發展思路

2016年12月,扶貧工作即將進入攻堅階段,他自告奮勇到縣城西北70裡外的賀家橋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每天清早,第一件事就是習慣地翻開工作日誌,看看昨天所辦得事和今天要辦得事,村情戶情已經寫滿四大本子。他經常東家入、西家出,問人口、問地力、問務工、問收入、問困難,在村裡熟的如同走親戚一樣,群眾說他一點都不像銀行來的幹部。短短一個多月,跑遍了全村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9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收集了24條意見建議,掌握了村情戶請,理清了發展思路,為制定先一步精準幫扶措施打下了良好基礎。

樹榜樣,謀發展,帶動群眾增收

“扶貧先扶志,改變必須從群眾思想開始。”為了將扶貧政策宣傳到位,他在村上開展脫貧標兵評選活動,並將脫貧標兵請上講臺,利用道德大講堂,傳授脫貧致富的經驗,逐步引導群眾養成勤勞致富的好習慣,不斷激發群眾在脫貧中的內生動力。

家住賀家橋村一組的貧困戶賀會敏是三級殘疾,妻子文盲且輕微智障,女兒正上小學,父親年事已高又長期患病,全家生活僅靠種點糧食來維持。針對他家的現狀,張軒河把賀會敏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多次上門談心,鼓勵其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脫貧。

“說實話,要不是張書記督促得緊,我根本不會發展這些產業。他幫助我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制定精準脫貧計劃,養了20頭豬,裁植了蘋果、花椒,又套種了玉米等短效農作物。短短的一年時間,我家的收入實現翻番,還被評為全縣雙扶雙創脫貧之星,上電視臺露了一次臉!”賀會敏高興地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賀會敏的帶動下,在張軒河的鼓動幫助下,全村96戶貧困戶發展蘋果309畝、花椒671畝,發展核桃產業5畝、發展養豬產業919頭、發展養羊產業671只、蜜蜂119箱、藥材132畝......,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82%。

解民憂,辦實事,狠抓精準扶貧

“張書記真是個好乾部。”七組五保戶張小友見了記者就誇。張小友下肢無法行走,日常生活靠其二弟照顧。張軒河得知其二弟、三弟一直沒有參加合療,在瞭解原因後,及時協調鎮合療辦,為兩人補辦了合療。

“我今年新栽6畝蘋果、10畝花椒,經常找張書記了解產業政策,或是諮詢發家致富的途徑。我現在對發展產業脫貧攻堅充滿了信心。”老上訪戶魏朱成在他的鼓勵下,一心一意勤勞致富。

三年來他通過產業扶持,為91戶貧困戶發放產業到戶直補資金36萬元;協助40多戶貧困戶辦理小額貼息扶貧貸款141萬元。他依託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使81戶貧困家庭123名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現長期就業,貧困戶就業覆蓋率達85%。他依託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動員了8戶貧困戶自主創業,實現了增收。貧困戶賀志明,家中有4口人,母親、妻子患有慢性病,兒子技校畢業一直在家,賀志明2009年被辭去民辦教師後,一直在家務農,且牢騷滿腹、情緒低落,對前途失去信心,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訪途中,導致家庭經濟貧困。張書記和賀志明談心、交朋友,動員其參加了縣人社局就業創業培訓班,從此他和兒子走上了就業務工之路。現在兒子賀國傑開辦了自己的手機經營維修店---“西安市雁塔區張雨陽通信器材經營店”,月收入超過了8000元;賀志明通過參加培訓,取得了消防初級技能畢業證書,被澄城縣惠安苑小區正式錄用為消防員,月工資近3000元,穩步邁入了小康生活。

今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提前中斷節假,和賀家橋村黨員幹部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主動帶頭捐贈現金10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黨員幹部及脫貧群眾踴躍捐款捐物,累計捐款捐物超過3萬元。3月份又積極為群眾復產復工辛勤忙碌著,深入細緻地摸底排查受疫情影響群眾務工、就業及發展產業的需求,協助群眾申請貸款和產業補助發展產業,為外出務工就業群眾出具各類證明,截止目前,已為全村近200名外出務工人員出具了各類證明,保證了務工外出群眾順利出行。

修道路、改水電,助推美麗鄉村

“要想富先修路”,通村道路的翻砂路、泥濘的田間道路是制約群眾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他和賀家橋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積極為引進資金和項目上下奔走。經過努力,從包聯單位爭取了5萬元硬化通村道路啟動資金,1300米通村道路硬化順利完成。

近年來,在張書記和賀家橋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累計投入了1100多萬元資金,實施了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15萬元完成3.3公里通村道路及巷道的硬化等;投資140萬元硬化4000米田間道路;投資58.5萬元進行村部改造及黨建活動室修繕;投資36萬元綠化村組巷道;投資230萬元完成1200米道路硬化和1300米排水管道等工程;投資40萬元完成四個村民小組的人飲工程;投資100萬元完成5眼機井專變電力設施配套;投資100萬元新打機井二眼;投資108萬元,鋪設暗管27000米;投資51萬元安裝路燈250盞...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改善了人居環境,促進村域經濟發展。賀家橋村於2017年榮獲馮原鎮為民承諾“先進集體”、2018年榮獲馮原鎮項目建設“先進集體”;2019年榮獲縣級“文明村”。

三年來,他的付出取得豐碩成果,全村累計89戶313人擺脫了貧困,並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的目標,貧困發生率降至全鎮最低為0.34%。他的工作獲得了群眾的認可、組織的肯定。2017年7月,被鎮黨委評為“先鋒共產黨員”;2018年2月,榮獲馮原鎮“2017年度優秀第一書記”;2018年3月,榮獲澄城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8年6月,榮獲澄城縣“扶貧幫困先鋒黨員”;2018年10月,他榮幸參加了建設銀行總行扶貧工作會議,並代表陝西分行上臺進行了經驗交流;2019年2月張軒河榮獲馮原鎮“2018年度優秀第一書記”;2019年7月,榮獲馮原鎮“優秀共產黨員”、“扶貧濟困先鋒黨員”;2020年3月,榮獲馮原鎮“2019年度優秀第一書記”。

張軒河同志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一書記”的要求,以其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深入群眾,立足村情,抓黨建、促脫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第一書記”為民愛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情懷。他從堅強基層組織、推進精準脫貧、改善村民生活、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樹立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贏得了組織的肯定和群眾的擁護,有力地推進了扶貧工作的開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