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招聘考試-50篇優秀教案八

30、大班數學《有趣的測量》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並進行記錄。(技能、認知)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據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技能)

3、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測量的情況。(技能,可以和目標2進行綜合)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測量的基本方法。

物質準備:

1、場地:四人坐一張大長方桌。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綵帶、水彩筆、冰棍棒、吸管等),每組一套。

3、記錄紙(四分之一大的A4紙)、記號筆,在黑板上畫好大的記錄表。

4、直尺、捲尺、皮尺等。

重點:瞭解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難點:掌握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情景遊戲,導入活動。

1、教師創設情景:“幼兒園運動會進行跳遠比賽,咱們班誰跳得最遠?”

2、請個別幼兒從起點線進行立定跳遠,引出比較方法——測量。

3、討論:你想用什麼辦法量?怎樣量?

4、小結:測量時,使用的工具一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後測下一段時,工具的一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才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基本部分

一、幼兒操作,學習測量的方法。(重點,通過操作、探究、發現來學習測量方法,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如目測,工具測量、腳步測量、藉助一定物體如鉛筆、書進行測量)

1、教師:“請你量一量桌子的邊有多長?你想選擇哪種工具?為什麼?”

2、幼兒選擇測量工具並操作:測量桌子的長邊和短邊。(可以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教師點評鞏固進行測量的正確方法。

二、、更換測量工具,記錄測量結果。(難點,討論法能將幼兒的問題拋出來,通過大家交流來感知測量工具不同,結果也不同。儘量讓幼兒去總結,儘管不完整,但是卻是幼兒的經驗體會,教師去補充就可以)

1、介紹記錄表格:“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麼,後面的格子又記錄什麼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據)

2、幼兒進行測量活動。教師引導:“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傢俱,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其中的一條邊。”

3、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現其中的什麼秘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三、集體交流,瞭解生活中的測量。(教師拋出有一問題引導幼兒課下繼續關注生活中的測量,將科學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

1、引導提問:“生活中,你在哪裡見過測量?人們會用什麼工具來測量?”

2、觀看視頻,瞭解測量的工具——尺子。

結束部分: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測量的方法瞭解物體的長短、高矮、距離等,不管用什麼樣的測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確,才能量準確。

延伸活動:在益智區投放多種工具(毛線、木棍、鉛筆、回形針等),以及記錄再次測了教室中物品的長短。

31\\主題:家鄉

活動名稱:家鄉—認識西安的名勝古蹟(中班)

重點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家鄉的名勝古蹟,大雁塔、鐘樓、兵馬俑、城牆等。(認知)

2、萌發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和自豪感。(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大雁塔、鐘樓、兵馬俑、城牆等家鄉的名勝古蹟

難點:萌發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西安的名勝古蹟)。

2、大雁塔、鐘樓、城牆、兵馬俑的圖片。

3、幼兒自帶自己遊覽名勝古蹟的照片。

活動過程:(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圖片,我覺得幼兒對於家鄉的瞭解是獨特、且深有體會的不妨讓幼兒講一講自己參觀的見聞,讓幼兒來當導遊帶我們去感受家鄉美)

(一)幼兒看課件辨認家鄉(舞動陝西截圖:大雁塔、鐘樓、兵馬俑、城牆、南湖、大唐芙蓉園)。

教師提問:這是哪裡?

教師介紹這是我們的家鄉——西安。我們的家鄉有許多的名勝古蹟。

(二)幼兒看西安名勝古蹟圖片。

教師出示圖片大雁塔、鐘樓、兵馬俑、城牆等。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地方嗎?你們去過嗎?請幼兒說說這些地方的名稱。

(三)教師重點介紹大雁塔。

教師介紹大雁塔是我國古代建築,它高大雄偉,有七層,是唐僧取經回來珍藏經書的地方。大雁塔南廣場有唐僧的雕塑,北廣場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晚上的彩燈非常漂亮。大雁塔周圍有很多的陝西民俗雕塑。大雁塔是西安著名的古代建築,吸引了許多的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四)認識鐘樓、城牆、兵馬俑等,方法同上(也可請幼兒介紹)。

(五)教師出示圖片大雁塔、鐘樓、兵馬俑、城牆等,幼兒說名稱。

(六)幼兒分組操作:拼圖大雁塔、塗色鐘樓、描畫城牆,講述自己帶來的遊覽西安名勝古蹟的圖片

(七)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在班級中開展小導遊的遊戲。

中班美術活動 紅黃藍

32、【教學名稱】顏色變變變

【教學目的】

1、在生活中能發現不同顏色在混合後發生的變化。(認知)

2、能大膽嘗試用紅、黃、藍三原色進行相互配色,完成不同作品。(技能)

3、體驗活動的樂趣。(情感)

【重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兩種顏色混合後會出現新的顏色。

難點:能大膽嘗試用三原色進行相互配色,完成作品。

【教學準備】紅、黃、藍顏料,水果的空白圖案,毛筆,調色盤,抹布。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用魔術的方法將大樹變綠,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觀察顏色的變化。)(重點,像變魔術一樣,幼兒的興趣較為濃厚,願意積極操作)

秋天到了,大樹的樹葉都變成了黃色(邊說邊刷上黃色)。春天又來了,樹葉變成了綠色(請幼兒睜大眼睛觀察,老師邊說邊刷上藍色,但是結果卻變成了綠色)

提問:開始大樹是什麼顏色?後來老師刷上了什麼顏色,變成了綠色?

方法:黃色+藍色=綠色

請小朋友試一試紅色和黃色混合在一起,看看有什麼變化?再試一試紅色和藍色 ,看看有什麼變化?

教師出示 黃+藍=綠

紅+黃=橙

藍+紅=紫

二、基本部分(難點,掌握顏色混合的方法後幼兒容易產生創作的慾望,此環節與上一環節銜接自然、緊湊,且幼兒不會感到厭煩。既檢驗了幼兒對上一環節的掌握,又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創作力)

1、小兔開了一個水果店,有橘子、葡萄、西瓜。可是它的水果都不漂亮,賣不出去,請小朋友幫幫忙用你們調出的顏色繪水果都穿上好看的衣服。

2、提出配色要求:

兩種顏色相互混合,用小勺取出的顏料一定要一樣多。

記住自己把什麼顏料和什麼顏料放在一起,變出另一種什麼顏色。

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潔。

3、幼兒操作,給橘子、葡萄、西瓜塗色,教師給予指導。

4、幼兒作品展示在水果店裡。

【活動延伸】

1、開展買水果的遊戲。

2、在美勞區提供不同的水果、蔬菜的空白圖,幼兒自選進行塗色配色。

師出教育,起步於中國安徽,是國內知名的新任教師精細培養機構。師出教育從創立之初一直從事教師精細化輔導,包括教師招考筆試、面試,教師資格證筆試、面試到在職教師的優秀教案指導、展示課指導,教壇新星評選指導,職稱評定指導等項目。師出擁有國內各省專業的師資庫,儲備了一大批優秀的一線教師、教研專家。在安徽等省的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中成績卓著,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新任教師。依託完善的培訓體系、課程開發能力和責任心,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考生學有所得,受到考生廣泛好評和家長的信賴。

師出教育,起步於中國安徽,是國內知名的新任教師精細培養機構。師出教育從創立之初一直從事教師精細化輔導,包括教師招考筆試、面試,教師資格證筆試、面試到在職教師的優秀教案指導、展示課指導,教壇新星評選指導,職稱評定指導等項目。師出擁有國內各省專業的師資庫,儲備了一大批優秀的一線教師、教研專家。在安徽等省的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中成績卓著,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新任教師。依託完善的培訓體系、課程開發能力和責任心,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考生學有所得,受到考生廣泛好評和家長的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