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是活在別人眼裡,卻始終不接受自己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是活在別人眼裡,卻始終不接受自己


當我們脫離集體獨處時,或許在地鐵上,或許週末在家,此時,離開了集體的喧鬧,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這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如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源自我們自己的選擇嗎?


令人遺憾的是,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在本該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太多人指手畫腳、表達看法,太多的意見、太多的建議,早已模糊了我們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生活又怎能讓人高興?畢竟,我們都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奴隸,一切都由別人的看法所掌控。


別人的看法,或許能夠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借鑑作用,但這說到底只是輔助,事實上,更多的他人看法,反而會成為我們前行的桎梏與羈絆。


其實,集體最常做的,並非是鼓勵你前行,而是拉扯你成為平庸:大家都是這樣的,為什麼你要做特別的那個?大家都覺得你該結婚了,為何你還是固執地單身?……


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告訴別人——為什麼!


人生在世,我們只有這一次人生,只有這一次生命,那麼,為何我們不能追逐自己的夢想?為何我們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許最終只是失敗,或許成功也“無意義”,然而,我們嘗試了、努力了,甚至實現了自己的追求,這難道不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是活在別人眼裡,卻始終不接受自己


1.掌控自己的生活,並非掌控一切


不可否認,我們無法掌控生活中的一切:我們不能掌控天氣、經濟,也不可能掌控過去、未來,更無法改變終將死去的現實。


然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並非掌控生活中的一切。如果沒能搞清楚掌控生活的意義,一切也都無從談起。那麼,對你而言,掌控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影響未來的命運,調整當下的狀態,或約束消極的行為,還是形成更加強大的意志力?


只有明確自己的需求,掌控生活的行為才有意義。否則,在龐大的現實壓力面前,面對可能遇到的諸多難題,我們可能已經被想象所擊潰。


《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瑪蒂爾達問里昂:“生活總是如此艱辛嗎?還是隻有童年如此……”里昂:“總是如此。”現實真的很殘酷。人生已經如此多艱,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則更加困難,因此,在此之前,先不要妄想掌控一切。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是活在別人眼裡,卻始終不接受自己


2.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


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必然需要面臨諸多挑戰。而在迎接外部挑戰之前,我們首先要認清自己、接受自己,乃至改變自己,從而以昂揚的狀態奪回人生主宰的地位。

掌控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並接納自身的優缺點。


我們大多數人,碌碌一輩子,其實都是個平凡人。但我們卻始終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總覺得自己能懟天懟地懟空氣,自命不凡。


接受自己這輩子是平凡的,這個過程並不輕鬆,但無論是好是壞,都請接受。自我反省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做法,但在人事自己的過程中,很多人卻沉浸於自我批評中而無法自拔。


但無論如何,在此過程中,請嘗試摒棄他人的看法。


人作為一種社會生物,沒有人可以離開集體獨自生活,因此,他人的看法也不可能忽視。確實,適當的聽取他人的一件是必要的,但我們也要明白,重要的並非他人眼裡你是誰,而是能否成為自己。


只有當你不再以他人的看法為人生準繩時,你才能自由地主宰自己的命運,最終活出自己的精彩。其實,人生最大的自由,正是不再在乎他人眼裡的自己,堅持對自我的追逐。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悲劇是活在別人眼裡,卻始終不接受自己


3.獨立思考,做讓自己高興的事


想要維持生活,我們確實需要做許多努力;想要獲得幸福,一切則會變得更加艱難。


但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是我們想要做的,是能讓自己高興的。找到它們,實現它們——在獨立思考中。


這其實就是明確價值取向的過程,面對自由、健康、金錢和家庭等等要素,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此時,我們不妨將其逐一列出,再按照輕重緩急對其進行排序。


此時,回顧我們的生活,我們正在做哪些事情來支持自己的價值取向,而這些價值取向又在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如此一來,我們也就能進一步明確應該如何做,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提升對生活的滿意度。


人生最大的悲劇,並不在於沒有實現成功,而是沒有自己的目標可實現。任何一顆心靈的成熟,都必須經過寂寞的洗禮和孤獨的磨鍊。


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不要害怕孤獨,更不要擔心別人的看法,因為,當我們找到自己的道路、掌控自己的生活時,就已經是一種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