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70週年到建黨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的霸屏方法論

以《百鍊成鋼》為代表的一批待播、待拍的“建黨”主題劇,在承繼近兩年重大歷史題材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再度進行了題材優選和修辭創新,或將在國民精神領域繼續保持新的高位引領。

文 | 葉實

作為一種典型的中國故事和本土類型,重大歷史題材在國產劇市場始終是定盤星式的存在,其在完成“想象的共同體”承載、意識形態整合以及現實主義精神弘揚等層面,發揮著難以替代的功能,因此在幾十年的國產劇意義生產中形成了傳承有致的創作脈絡。

近幾年,適逢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等重大宣傳節點,在頂層設計的積極部署和市場主體的熱情呼應下,重大歷史題材劇形成了一股浪潮,探索出了系統的霸屏方法論,既以頗成氣候的體量規模造就了創作“高原”,也不乏實現美學突圍的藝術“高峰”。

在2021年建黨100週年到來之際,新一波以“建黨”為主題的重大歷史題材也呼之欲出。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這些待播、待拍的“建黨”主題劇,在承繼近兩年重大歷史題材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再度進行了題材優選和修辭創新,或將在國民精神領域繼續保持新的高位引領。

回望2019:

重大歷史題材的精品化策略

梳理剛剛過去的2019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國家廣電總局“我愛你中國——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的政策東風下,包括《偉大的轉折》《河山》《可愛的中國》《外交風雲》等多部口碑與熱度兼具的重大歷史題材漸次播出,風評甚佳,此波熱潮一直延續到了2020年初的《新世界》。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建党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的霸屏方法论

如果對2019年播出的重大歷史題材劇進行宏觀分析的話,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叫好”又“叫座”,就在於其真正在守正與創新中找尋了恰當的審美尺度。一方面這些精品劇集堅持唯物史觀,以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為歷史座標和敘事經緯,以“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態度呈現了歷史的必然性。

如《偉大的轉折》講述了1934年至1935年紅軍長征轉兵貴州期間,在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帶領下召開遵義會議,相繼完成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等拐點事件,最終擺脫國民黨圍追堵截的歷史故事,該劇在大容量的時空講述中闡明瞭歷史發展的內在因果關係;《外交風雲》同樣是以點帶面,通過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串聯起1949-1976新中國外交波瀾壯闊的整體歷程。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建党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的霸屏方法论

與此同時,這些作品又放棄了主流話語的居高臨下,而是身段向下,將政治話語與大眾文化話語找到了對話通路,從而使2019年重大歷史題材劇既有思想深度又不乏敘事快感,小中見大式的情節策略也使得劇集對主題的演繹不流於圖解和懸浮,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此類劇集的美學邊界。

例如,即便是《外交風雲》這樣的硬核宏大敘事作品,中間也有大量反映領袖人物生活細節的敘事元素,如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不忘回國給鄧穎超帶一朵雪絨花的標本等;再如《新世界》就通過講述北平三兄弟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故事,折射時代洪流下的個體命運。諸如此類的劇集,通過歷史思維建構了敘事骨架,利用審美思維充實了內在血肉,較好的達成了歷史思維與審美思維的統一。

獻禮“建黨”百年

重大題材傳遞上新接力棒

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劇集餘韻未了,迎接2021建黨100週年又成為電視劇創作的新引擎,一大批待播的“建黨”主題劇已經秣馬厲兵,如《人民的財產》《隱秘而偉大》《長河落日》等劇亮點紛呈,實現著重大題材上新接力棒的有序傳遞。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建党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的霸屏方法论

中國電視劇向來是在政策、創作與市場“一僕三主”的合力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對於“建黨”主題劇的前景展望也可以從這三大維度進行分析。

從政策層面看,這批“建黨”主題劇依舊是在國家廣電總局“2018-2022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下完成的佈局,總局的強大背書保證了此類劇集能夠堅持正確導向,承載表達時代精神的價值追求。

創作上看,這批劇集在繼續堅持守正的同時,有了更多創新思路。首先,更注重從以事件為中心向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轉變,通過平民英雄書寫宏大時代。

如《隱秘而偉大》通過一個小警察顧耀東的成長講述個體在亂世中的信仰抉擇,《京杭大運河》在講述普通的運河商幫及其後裔在抗日戰爭直至當下的故事中完成家國同構;

同時,這些劇集在主旋律創作與成熟的類型敘事中找到了耦合之處,以類型敘事軟化歷史表述,如《人民的財產》《長河落日》等都是將經典類型元素與重大歷史題材進行嫁接融合,形成全新的敘事風格;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建党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的霸屏方法论

此外,上新的“建黨”主題劇也注重以青春化審美重塑青年價值觀,大量年輕演員的加入以及輕快的敘事調性,均體現了將革命話語與青年文化話語進行有效縫合的努力。

從市場上看,在“影視寒冬”的背景下,加之疫情期帶來的不確定變數,整個影視市場存在下行的隱憂,由此,得到政策加持與受眾認可的優質重大歷史題材劇,就成為提振市場士氣,推動影視業化危為機的有力抓手,而這批待播“建黨”主題劇無疑將被行業寄予厚望。

多部重大題材劇蓄勢待拍

《百鍊成鋼》或成為“建黨”主題劇新力作

在林林總總的待拍“建黨”主題劇中,由導演毛衛寧、編劇郝巖為核心創作團隊打造的《百鍊成鋼》,有望成為同類劇集中較有特色和創新意識的作品,集中體現當下重大歷史題材創作的藝術成就。

這部由湖南省委宣傳部牽頭,湖南廣播電視臺、芒果影視出品製作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目前已被列入廣電總局重點劇目、湖南省重大文藝創作項目,預計於明年播出。從該劇發佈的周邊信息來看,《百鍊成鋼》或將在幾個層面拓展重大題材劇的審美邊界。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建党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的霸屏方法论

首先,《百鍊成鋼》擬採取組歌集錦式的新結構,全景呈現中國共產黨百年革命史、創業史、奮鬥史。可以說,國內“建黨”題材劇很多,但尚缺乏一部通史性的影像作品,而《百鍊成鋼》就是迄今首部縱貫黨史百年的重大歷史題材作品,從1921年一直講述至2021年,潑墨式呈現了宏大的歷史圖卷,這種大寫意、大跨越的影像書寫已然表明了創作者的立意與站位。

其次,該劇將採用以人帶史、以史託人的敘事手法,將個體置入歷史洪流中

,通過不同歷史境遇下人的命運,表現人與歷史的雙重選擇,這種平行蒙太奇的方式整合了宏觀敘事與微觀敘事,頗具大開大合的審美視野。

最後,《百鍊成鋼》更強調打通革命意識形態與現代啟蒙精神的通道,注重對當下青年的價值建構。從該劇發佈的劇情簡介上看,每個年代選擇的敘述主體極可能會涉及年輕群體,以信仰敘事呈現這些青年群體在不同時代的價值取向,通過史的線索與人的際遇交織,詩化地再現共產黨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歷程,從而給當下青年群體輸送陽光正向的精神養分。

整體而言,從改革開放40週年到新中國成立70週年,近幾年的重大歷史題材劇呈現出了別開生面的霸屏方法論,也沉澱了值得總結的美學辯證法。隨著以《百鍊成鋼》《光榮與夢想》《跨過鴨綠江》《我們的新時代》等為代表的待拍“建黨”題材劇蓄勢待發,重大歷史題材創作還將出現怎樣的面貌也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