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上古三王堯舜禹,他們之間用禪讓來傳遞權力,先不論此事的真假,他們間傳遞與其說是權力,不如說是責任——治理天下,善待百姓的責任。

夏啟之後,開始家天下的傳承,君王的權力依靠血脈來傳遞。商滅夏,周伐商,用的理由是誅“無道”。既然前者“無道”,後者便不能繼承,否則豈不是變成暴君的傳承者?

進入春秋後,突然發現諸侯間的征伐根本沒什麼藉口、理由,純粹就是為侵略而侵略。大國屯小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我們不禁疑惑:上古三朝還講究出兵的理由,本該更為“文明”的春秋戰國,怎麼淪落到禮儀盡喪的地步?是夏商周的“伐無道”不存在,還是春秋戰國退變?

經歷“野蠻”的戰國後,大家似乎又開始在乎禮儀,做事前得先給自己找個高大上藉口。秦朝無道,陳勝揭竿而起,六國隨後跟上,大家群起而誅之。最後的勝利者是大漢劉邦。

西漢走過風風雨雨的200年,還是迎來結束,不過該怎麼結束,卻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西漢王朝不是被另一個勢力覆滅,而是內部的權力更迭。

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外戚王莽一點點攫取權力,最終成為西漢的實際掌控者。他不滿足現在的有實無名,他想取代漢帝,怎麼取代卻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夏商周秦之間的政權更迭,用得最多的藉口就是“無道”。無道既指帝王,如夏桀、商紂、胡亥,也指王朝本身,只有二者皆“無道”,後來者才好取而代之,改朝換代。

王莽能不能用“無道”為藉口呢?能也不能。王莽勢力組成基本等於西漢的勢力組成,換句話說,王莽的嫡系心腹全是漢臣,雖然他們忠於王莽。若王莽將西漢定為“無道”,他們這些西漢臣子又算什麼?

既然西漢不能定為“無道”,能不能單獨將漢帝定為無道呢?王莽猛地一拍腦袋,暗恨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想到呢——新聖皇取代先君王,這不就是禪讓麼。

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前者選擇的後者,前者並無過錯,可以看作退休。而王莽弄的新禪讓,將漢帝定為“無道”昏君。

昏庸的皇帝被聖明的新君取代,自己又不用揹負“無道”、“叛逆”等罵名,西漢的大臣簡直高興得不要不要的。

王莽搞得這一套“禪讓”,大概是他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三國曹丕,接過父親大權後,便想著一腳踢開礙事的漢獻帝劉協。

漢朝既然要滅亡,也得找個理由,不然不好忽悠天下人。曹魏諸人好賴到了二十幾年的漢臣,因此漢朝滅亡的鍋不能丟給大臣們,那隻能是皇帝劉協了。

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劉協心裡怕是最委屈了,當了一輩子的傀儡不說,還得替人捱罵,他這時候最大的想法也許是要是東漢真是因為他昏庸無能而滅亡的要該多好。

劉備一看曹丕率先稱帝,他立即昭告天下:曹丕把獻帝劉協害死了,這個禪讓不算數,我們才是漢室正統。於是,劉備建立位於蜀地的漢國。其實,大家都是裝瞎子而已。

孫權更可憐:你們倆找到當皇帝的理由,我這怎麼辦?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孫權一狠心,反正都是騙人的,我也來。

孫權登基為帝前一段時間,不是這地方出現龍,就是那地方出現鳳。百姓和一些不明就裡的大臣搞不明白髮生了什麼。這時,一個大臣上書孫權:大王啊,這些祥瑞是讓天讓你登基為帝的徵兆啊!

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孫權羞澀一笑,趕緊擺擺手:“別胡說,我哪有當皇帝的本事啊。”其他大臣經此提醒,紛紛醒悟過來,一邊繼續獻祥瑞,一邊勸孫權登基。終於,孫權還是不忍心傷了忠臣的心,委委屈屈地當了皇帝。

武則天登基也是玩得孫權這一手。其實,最好的手段是禪讓,可哪有母親繼承兒子皇位的?因此,武則天只能學學孫權的“祥瑞”了。

我們常說魏晉南北朝,也有將其稱為六朝(魏晉宋齊梁陳)。六朝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西方的古羅馬帝國(沒換朝代名,掌權者變了),只不過中國這邊把朝代名也替換了。

魏晉南北朝,為何喜歡玩禪讓?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禪讓很重要


六朝之間的更迭,是內部掌權者的鬥爭,並非遇到外來勢力。他們之間的替換,也只能用王莽的禪讓,畢竟後者眾多大臣,也是前朝的臣子。

司馬氏取代曹魏,除了曹爽等曹氏宗親,其他大臣並無太大變化。劉裕取代東晉,除了頂層的掌權者,中下層基本沒什麼變化,齊梁陳也差不多。

君臣不知道禪讓僅是個遮羞布嗎?他們比誰都清楚,卻也不得不用。他們的掌權者只是取得一部分權力,想要權力之間的順利更替,便不得不用更為穩妥的禪讓。

禪讓也是一種妥協新君主向舊臣的妥協——只有認可新君主,你們在新朝的利益便能得到保障。禪讓雖然虛假,卻是一種必要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