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我们看不懂太大的道理,却也看出了悲伤的分量

很多70-80后的学生时代,曾有过一段电视台里战斗番盛行的时期。《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魔神坛斗士》等轮番播放。在那个时期,像《太空堡垒》等其实是机械番的剧也都一不小心就归到战斗番里去了。反正只要是有激烈打戏的动画就都算!

但在这种粗糙看剧的时代里,还是有一部剧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

在时光君的记忆里,《宇宙骑士》是一部在学生们的日常热谈里不常被提及的作品。当时大家踊跃传阅着《圣斗士》和《龙珠》的漫画,也会高谈阔论昨天那集《北斗神拳》的内容,但说到《宇宙骑士》都是一两句,偶尔会有些猥琐男生提及变身过程中的裸体,也不过就是表示一下新奇而已。

那么《宇宙骑士》到底是剧情不够精彩,还是定位不适合那个年龄的小朋友呢?

比起其他“战斗番”,《宇宙骑士》明显比较沉重。主角迪博威虽然也是救世英雄,但背负着极为凄惨的设定。迪博威每次遇到的重要对手几乎都是他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在保留了记忆的情况下被拉达姆控制,不得不与迪博威为敌。哥哥重吾和妹妹美雪相继离去,孪生弟弟星也坚持与之为敌,这些悲剧片段贯穿了全剧主线。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其实同时期的其他几部动画也有亲人相残,朋友死斗的戏码,每个主角也都背负着相当悲惨的身世,但为什么唯有《宇宙骑士》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们看不懂太大的道理,却也看出了悲伤的分量

很多年后当我们会对动画的分类侃侃而谈,会根据制作方、发布载体等对动画进行更精确地定位时,我们也就自然了解《宇宙骑士》与其他动画的不同定位了。龙之子公司的机械类动画从来都不是热血奋斗的feel,他们不拍《少年JUMP》的题材,也不对十几岁的少年人宣扬爱与正义。

《宇宙骑士》不仅是在设定和剧情走向方面走低沉路线,它从画风、音乐、对白等多方面营造悲剧气氛,就是讲了一个家族被拉达姆分裂,家庭成员不得不分属不同阵营拼死相抗的故事。如果说很多《少年JUMP》作品中主角的回忆杀是为了给当下的热血进取做对比或做铺垫的话,那《宇宙骑士》里的悲伤就是贯彻到底的悲伤了。

很多热血动画的潜在句式是“虽然曾经怎样怎样,但今天的我遇到了这些同伴,找到了奋斗目标,所以今后如何如何”,这是个积极向上的句式。但《宇宙骑士》没有这样的句式,直到最后也没有美好的反转。

而时光君比较在意的是,在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年代,我们到底是怎样在众多“战斗番”里把《宇宙骑士》给划分出来的呢?前面已经提到了拿设定去类比也能找到相似的,拿剧情去分析也有充分激烈的打斗,在这些表象的类似下,10岁左右的小学生们依旧感受到了《宇宙骑士》与同时期电视台里那些“战斗番”的不同。

那个时候我们从《宇宙骑士》里看懂了什么?星也的那种“即使不变成拉达姆,即使不恨你,我也还是只能将你作为对手终有一战”的生存状态,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的我们真的理解吗?我们能看到的,难道不只是炫酷的变身和华丽的战斗场面吗?但显然我们在众所周知的肤浅中,还是保留了一些深沉,即便很多问题没能细想,我们还是读出了一些不可描摹的伤感。

那个时候我们看不懂太大的道理,却也看出了悲伤的分量

那个时候我们看不懂太大的道理,却也看出了悲伤的分量

如果放到今天来说,我们可以从地球人与拉达姆的互搏中讲出很多大道理,甚至可以从迪博威的名字(D-boy)里读出很多信息。然后当这些能诉诸于文字的理性分析与当年的朦胧感觉对上号的时候,我们又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叹一声当年的自己竟会如此敏锐。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小孩越来越聪明,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多看多听,自然就有足够的参照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现在小学生都能玩王者荣耀这样的复杂游戏,初中生就能把日本动画公司及其风格定位描述得头头是道,但这些都源于信息的流通和环境的改变,并非孩子本身的“聪明”。

什么才是孩子本身的原始判断?就是在没有任何外界意见介入的情况下,自己遇到目标信息时的第一感受。比如在没有看任何介绍的情况下去看一部电影,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听到一段音乐……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会在第一时间内产生“感觉”。

这段音乐是欢乐的还是悲伤的?这部电影是有趣的还是感人的?这种基础感受让我们在那个没有信息流通的年代对《宇宙骑士》作了个与众不同的判断。虽然我们也会在《圣斗士》里被反派们的悲惨回忆所感动,也会在《北斗神拳》里被拉欧倒下的一幕所震慑,但这并不能混淆我们从《宇宙骑士》里感受到的沉重。

人性的互通和对他人故事的感同身受并不需要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量,凭借生而为人的简单情感,我们就在那个时候读出了悲伤应有的分量。

那个时候我们看不懂太大的道理,却也看出了悲伤的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