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之殤——射頻PA

中國芯片之殤——射頻PA

在美國的圍堵之下,華為“備胎計劃”走到了臺前,而近期,更是有消息稱華為已經直接自行設計PA。

據工商時報報道,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說,Lumentum、Qorvo、Inphi、ADI因華為禁售案陸續下修第二季營收預期達5%-8%,Skyworks也宣佈下修8%的營收預期到7.55-7.75億美元,Skyworks公佈過去六個月,華為佔其營收12%,並說一拿到禁售令即停止所有產品出貨,顯見除了舊產品維修外,沒有所謂的三個月緩衝期。

陸行之說,現在要看Qualcomm、Micron、Xilinx、Broadcom、德儀、賽普拉斯、Marvell、II-VI、On Semi、Mellanox、WDC何時下修。而最近原Skyworks、Qorvo功率放大器GaAs代工廠指出,華為已經直接自行設計PA。

其實,據供應鏈透露,此前中興事件帶來嚴重衝擊,華為就已經開始積極部署供應鏈的關鍵。當時美國公司毫無預警地被政府要求不得出貨予中興通訊,使其面臨瞬間斷貨的打擊,所有中國公司對此芒刺在背,“去美化”刻不容緩,而孟晚舟事件更加速這個過程;隨其佈局逐漸開花結果,相關公司營運成長也漸浮現。

由半導體產業下修營收展望的動作來看,陸行之認為,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半導體行業沒有幫到忙,反而是在害他們。

報告指出,華為供應鏈去美化明確,庫存經過數月消耗,要確保今年全年無供貨疑慮,相對往常訂單增加50——100%,以射頻組件最為明顯。

即便如此,華為的供應鏈依然有短板。華為內部人士就表示,從拆機角度來分析華為手機業務自給率,目前主要表現在射頻芯片領域有差距,對美系廠商依賴嚴重,華為之前採購Skyworks、Qorvo、博通三家美資企業的產品。

安聯臺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華為事件雖重擊相關電子供應鏈,對於美國企業而言,華為禁售令造成華為營收全數變成零,影響重大,對於非美國的企業而言,因為華為砍單或減單,第二季展望也勢必下修,但是,品牌廠商的此消彼長,也創造新的商機,可留意因華為事件的轉單受惠科技股。

關於射頻前端芯片分析

射頻被認為是模擬芯片皇冠上的明珠,但模擬芯片一直是中國的弱項,主要是模擬芯片更加依賴研發人員的經驗,中國屬於後進者,經驗較少。2017年國產射頻芯片市佔率只有2%。

射頻前端器件是手機中的核心器件之一。 射頻前端器件直接與天線連接,一方面擔任手機內無線接收鏈路的先鋒大將,完成天線開關調諧、濾波、低噪聲信號放大的工作,並把完成初步放大處理的信號交給射頻SoC做進一步下變頻和數字化處理;同時,射頻前端器件也在發射鏈路端負責信號的最後把關,實現信號的濾波和功率放大。與射頻SoC相比,射頻SoC通常會使用CMOS工藝實現,而射頻前端由於性能和設計指標的要求,往往會使用專用工藝實現。

過去,射頻前端器件都傾向於使用分立器件實現,每個前端器件設計公司都走IDM的路線。而目前,射頻前端的技術發展路徑是向高集成度發展,廠商也在向Fabless的路線前進,工藝也在標準化,可以說與芯片行業發展的常規路線越來越接近。LNA、PA(功放)、開關等器件都在向集成化方向發展,例如使用SOI技術將LNA和開關器件集成在一塊芯片上,而PA也在向標準化工藝(如標準III-V族工藝甚至CMOS)方向前進。目前,不少射頻前端公司推出的射頻前端模組都是高度集成化的,例如使用在華為P30中的Qorvo 77031模組就包括了三路PA,BAW濾波器以及天線開關。

在PA上中國廠商Vanchip、漢天下、國民飛驤等已經能在4G PA上真正打入主流市場,而華為海思在LNA、PA、天線開關等領域有不錯的進展。在濾波器上國內天津諾思的FBAR射頻濾波器已實現大規模量產,同時也能提供5G頻段的濾波器芯片。目前射頻前端中最受制於美國的器件是將PA,BAW濾波器以及天線開關等集成在一塊芯片上的器件,目前自研這類器件對華為是極大的挑戰,這類器件在設計和工藝方面都需要有深厚積累。

總之華為要開始自行設計PA無疑是個好的開始,而要實現射頻前端芯片自給,估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隻要開始了就永遠不嫌晚,期待華為!


整理自微波射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