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精進—第一章 你還在無所事事,是因為沒有找到痛點

要找到用戶的痛點!” 無數的互聯網人每天都在談論這個問題。

那到底什麼是用戶的痛點?

交水電煤氣費,居然還要到銀行排隊,憑啥我埋單還得看你臉色,痛點在於“交水電費”;

碰到頭疼腦熱的小病,跑醫院能把人折騰死,又不敢亂吃藥,痛點在於“買藥看病”;

一個人出差不知道吃什麼好,看四周的飯館林立卻不敢亂入,痛點在於“吃飯喝水”。

那作為一個職場人士,你的痛點是什麼?

你的痛點就在於工作的目標。

思維精進—第一章 你還在無所事事,是因為沒有找到痛點

1.鎖定目標,然後拆解為可實現的小目標

巴爾扎克曾說過,“There’s no great genius without great wish”,沒有偉大的願望,就沒有偉大的天才。要想邁向成功,第一步便是明確自己的目標。牢記目標才能把握住努力的方向。

對於一手打造了淘寶帝國的馬雲來說,他的痛點就在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在20世紀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意識這會是一個痛點,在實體經濟大行其道的20世紀,電子商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詞,而馬雲卻很快覺察到了:亞洲是最大的出口基地,以出口為目標,幫助全國中小企業出口,必須圍繞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無論是在中國黃頁還是在外經貿部作客戶宣傳時,都需要經過煩瑣的溝通交流,而中小型企業的電子商務能最有效地縮短這一路徑。

從1999年開始,馬雲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將阿里巴巴定位為服務中小型企業的公司,最終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一步一步地實現了當初所設定的目標。

如果馬雲一開始只是為了做點小買賣賺點小錢,那麼大可不必用互聯網為實體經濟畫上一個句號,而鎖定了電子商務這個目標之後,不僅他自己一展宏圖,理想得到了實現,眾多中小型企業獲取用戶的目標也得到了實現。

王健林那句“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先掙一個億”並沒有錯,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是以目標為中心的。目標是一個員工的痛點,只有把注意力聚焦在目標上,懂得自己該做什麼,正確評價自己做得怎麼樣,才能合理規劃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執行工作任務。

可以鎖定一個大目標,畢竟人生還是要有點追求的,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目標拆解,將其拆成一個個小目標。不要怕煩瑣。這個目標可以拆解到非常小,以個人能夠輕鬆實現作為標準。例如你要做一道宮保雞丁,突然想不起需要哪些食材,找到食材之後又不確定先放肉還是先放花生米和辣椒。那麼,你可以根據網上的做菜步驟,一步步拆解目標,拆解到你能記住為止。

第一步,找齊食材;

第二步,將食材分類;

第三步,先放油;

第四步,放蔥花熗鍋;

…………

很多人對這種做法不屑一顧,他們更願意一步到位,結果目標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其中一個環節失敗了,然後意識到問題的難度,很快就放棄了。

失敗體驗是非常致命的,這也是多數人半途而廢的主要原因。很多精英即便能力出眾,面對複雜問題時依然喜歡採用這種目標分解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通過不斷的勝利積累信心,從而提升做事意願。

孫正義是軟銀集團的創始人,在科技企業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資金,涉獵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這其中也包括了當年剛起步的阿里巴巴。

但孫正義對於自己人生的規劃早在19歲時就開始了,他曾做過一個50歲的生涯規劃,把自己的成功之路目標劃分為五個階段:20歲時,要讓業內的人知道自己的存在;30歲的時候,要有一億美元的種子資金,足夠做一件大事情;40歲的時候,要選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然後把重點都放在這個行業上,並且在這個行業中取得第一,公司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用於投資,整個集團擁有1000多家以上的分公司;50歲的時候,完成自己的事業,公司的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60歲的時候,把事業傳給下一代,自己迴歸家庭,頤養天年。

如果讓你現在設定一個60歲賺到100億美元的目標,你還敢繼續往下想嗎?

要實現目標,需要有一個分解目標、將其量化為具體階段的行動計劃,通過計劃可以清晰地知道不同階段該根據計劃實施哪些工作,這是行動的基礎。

這麼嚴苛地對待自己,看起來很冷酷,但如果你真的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就必須使用逐步逼近的思維,把這個大目標細分為多個小目標,將自己的每一步目標都控制在一個能預見和操控的範圍內,以便清晰明瞭地處理每一個問題。這樣一來,上一個目標會是下一個目標的前提,而下一個目標則將昇華為上一個目標的結果,當你實現了這一個個的小目標,你的大目標的實現將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目標分解方法有兩種:剝洋蔥法和多杈樹法。

1.剝洋蔥法

顧名思義,剝洋蔥法就是要像剝洋蔥一樣,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再將每個小目標分解成若干更小的目標,一直分解下去。 


比如,將每一個短期目標分解成月目標,則月目標變成若干個周目標,周目標變成若干個日目標,最後,依次分解到現在該去幹些什麼。所有的目標,不管其有多大,一定要分解到你現在該去做點什麼的程度為止。

舉例說明:

首先需要設定目標,假設定為“寫完一本書”。

對於沒寫過書的人來說,這個目標顯然有些困難,不知從何下手,那麼就要使用剝洋蔥法逐步分解目標。

寫一本哪方面的書?

需要找哪些資料?

根據資料撰寫大綱,

根據大綱內容完善具體目錄,

根據目錄進行撰寫。

通過分解目標,你會弄清楚從何入手,發現看似複雜的問題,原來很簡單。

2.多杈樹法

思維精進—第一章 你還在無所事事,是因為沒有找到痛點

在多杈樹示意圖中,樹幹代表大目標,每一根樹枝代表小目標,葉子代表即時的目標,即現在要去做的每一件事。

其中,小目標是大目標的條件,大目標是小目標的結果,小目標的實現之“和”,一定是大目標的實現。

先寫下一個大目標,然後問,要實現該目標的條件是什麼?列出所有的必要條件及充分條件。完成這些條件,其實就是達成該大目標之前必須首先達成的小目標。畫出每一個小目標,它們就是大目標的第一層“樹杈”。接下來,再問要實現這個小目標的條件是什麼?列出達成每一個小目標的所有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變成各處小目標的第二層“樹杈”……

如此類推。直到畫出所有的“樹葉”——即時目標為止,才算完成該目標的多樹杈分解。

舉例說明:

初入職場的A君設定了一個奮鬥目標——五年之內成為公司管理層。

通過多杈樹法進行分解目標,A君先分析了公司管理層的入職要求:研究生學歷、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社交能力強、精通英語、善於溝通、擁有一定客戶資源。

根據這些硬性要求,A君繼續分析:自己是本科學歷,所以需要利用業餘時間讀研,為此他制訂了相應的學習計劃。

精通英語,雖然自己已經考過英語六級,但為了更進一步,決定報考雅思。

擁有一定客戶資源,A君在工作中注意培養人脈,平時也會積極參加應酬,增加與客戶之間的走動。

如此類推,一個完整的目標多杈樹結構圖就繪製出來了,新的想法可以通過分枝不斷呈現,這樣就會清楚自己現階段要完成什麼工作了。

思維精進—第一章 你還在無所事事,是因為沒有找到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