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精進:改變一生的高效思考法

第二章 拆分問題的關鍵技術

經典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話:“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人生。”而我們在工作中的困難常常就在於無法正確拆分問題,沒有將複雜、未知的問題分解成已知、簡單的問題。

4、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選擇最優途徑

有一個上市公司CEO說:晚上12點剛開完會,還要鍛鍊身體,決定跑步回家。

馬化騰就問:你是換了衣服再揹著揹包跑嗎?

那人說,辦公室備了衣服,讓司機把包送回家。

馬化騰又問:路上的人和車那麼多,讓司機送你到體育場或者室內跑,會更安全吧?

跑步鍛鍊身體當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這位上市公司CEO正確的做了嗎?

在馬化騰看來,他並沒有找到跑步鍛鍊身體的正確途徑。

在互聯網公司中,基本上你所能遇到的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但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卻未必正確,或者說並非最優途徑。

譬如公司對產品的PV/UV提出了具體的數字,是希望通過用戶數的增加來獲取收入,如果為了單純的數據增長而去刷垃圾流量,必然不是公司想要的正確途徑。【注:PV(頁面瀏覽量)和UV(獨立訪客)通常是衡量一個網站活躍用戶的主要指標。】

思維精進:改變一生的高效思考法

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除了設計工作方法問題,還體現出一種重要的管理思路。企業制定了正確的戰略,就開始進入“正確地做事”的執行階段。方向一經確定,執行就有了保證,而方向出現偏差,執行的越堅決,損失就越大。這也從反面驗證了兩者的關係。

所以,一流人士會在著手之前先思考並找準問題的方向,沒有找到之前,他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也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曾經有一個魏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馬車,請了駕駛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邊,可這個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人問他的車是往哪兒去,他大聲的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應該往南走,你這是再往北走啊,方向不對。”那人說:“沒關係,我的馬快著呢!”

路人拉住他的馬車,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

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然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百花呀!”魏國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駕趕車本領高著呢!”

路人無奈,只好鬆開拉住馬車巴子的手,眼睜睜的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國人走了。

思維精進:改變一生的高效思考法

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車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的方向一意孤行。那麼,他條件越好,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來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失敗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教訓,在2010年左右,諾基亞的Symbian系統已經不適應智能手機時代的發展,除了蘋果,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轉向Android系統,做的再好,也只是谷歌最大的代工廠商。而選擇微軟,則可以建設另一個手機系統生態圈。

但是,從2011年至2013年,windows Phone生態遲遲落後於其他系統,諾基亞落得獨木難支的境地。

從一開始,諾基亞就選擇錯了道路,落到最後的境地,其策略制定者難辭其咎。

雷軍有一句話:“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你戰術上的懶惰。”

思維精進:改變一生的高效思考法

在這句話的基礎上,金山網絡的CEO博盛提出了“管理三段論”:

(1)、目標,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標作為自己思考的第一要素,多花時間想清楚目標;

(2)、路徑,梳理出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整個路徑;

(3)、資源,評估通過這個路徑實現目標所需要投入的核心資源。

以上三步理清之後,所有的工作在緊緊圍繞目標展開。

簡而言之,就是定簡單“目標”,想清楚“路徑”,投有效“資源”。

隨著互聯網競爭的進一步白熱化,對互聯網的從業人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產品經理思考功能實現,主管級的產品經理思考技術實現,總監級產品經理思考多個產品之間的協同,而CEO則應該從戰略維度、產品結合、資源路徑,最後再到具體執行層面的協同,最終形成用戶認可的高頻次產品。

思維精進:改變一生的高效思考法

最優途徑法,這是聰明人在面對問題時普遍採用的方法,指的是當一個問題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時,選擇最優路徑。

操作方法很簡單,第一步列出問題,第二步列出潛在的解決辦法,逐一分析找出最優途徑。

例如:“如何在短期內最大限度提高圖書銷量?”

(1)微博進行轉發贈書的活動;

(2)作者通知講座售書;

(3)跟噹噹網、京東等電商談,將圖書放在首頁位置。

很明顯,前兩種做法的轉化率有限,畢竟如今的圖書銷售80%甚至更多都要依靠電商,那麼該問題的最優途徑就是第三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