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歸零,再出發

哲學是研究最原始的狀態,透過表面,關注本質。西方哲學是研究世界的。中國哲學是研究人本身的。

哲學的狀態,到了人在無慾無求心態歸零的思考。

每個人都有這種狀態,周文王關禁起來七年達到了這種狀態,寫周易,孔子到了七十歲進到了歸零的狀態,開始研究易經。佛教道教都講究關閉到山上修行。

符合這種狀態,不但人有,動物有,植物也有。

獵豹和老鼠,都是膽經動物,進化到這種狀態前,有一個時期物種是歸零的,因為外界環境向這個方向是對的,就逐漸進化而來。

植物種類繁多,更是進化到某一種狀態是歸零了,重新開始發展自己。

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都有歸零的狀態。一個人,發展一定會到了清零狀態,任正非四十二歲創業就是歸零的狀態。一個企業,不適合時代發展必須歸零,比如諾基亞。清末就是我們國家歸零狀態,當時尋找國家的出路,誕生出了很多大師。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歸零這種狀態就是窮,窮就歸到了原點。

歸到了原點,怎麼去變呢,就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狀態下,重新思考的定義。相當於沙漏,沙漏上下兩種世界。一個是消失的世界在做減法,一個是生成的世界在做加法。

做減法叫九九歸一,做加法叫三生萬物。

做減法時,你所在環境是先天的,是不能控制的,

做加法時,是根據你自己的學習知識和意識認識而來,是在你的控制之下的,所以你的知識經驗等,決定了你怎麼去搭建你的加法所得出來人生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