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選書難?5條原則建議,無數媽媽點贊

最近馬上就是“4·23世界讀書日”了,不少電商平臺都在打折售書,不少家長都給孩子屯起書來。

但打折歸打折,你給孩子買的書真的買對了嗎?選錯書,不僅孩子不愛讀,白花了這些錢,還可能導致孩子徹底對閱讀失去興趣。

觀察了一圈身邊寶媽們在買童書時的表現,我發現大家都會走入一些“誤區”。

比如,盲目下單大咖推薦的書單,不管孩子是否適合、是否喜歡;或者講究實惠,趁著打折吞了好多書,對印刷和裝訂的質量不太重視,忽視了孩子的閱讀感受;再或者,一味遷就孩子的喜好,給孩子買了不少同類型的書......

給孩子選書難?5條原則建議,無數媽媽點贊

這些做法都不正確。

我們在給孩子選擇書的時候,要多去傾聽孩子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想法,去探究他們到底對哪一類書感興趣,而不是買回來一股腦地擺在孩子的面前,以為Ta就會愛上閱讀。

作為家長,我們是孩子接觸世界的把門人,孩子喜歡讀什麼、不喜歡讀什麼,能讀什麼、不能讀什麼,我們都是要把關的。

但是家長光憑經驗去把關是不夠的,因為現在市場上的兒童作品已經非常豐富,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才能為孩子多選一些好書。我個人認為應該把握好5個原則:

1)尊重孩子的興趣

在選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和孩子一起選擇書籍。

如果你家孩子對動物感興趣,不僅不要限制他閱讀小動物類的故事書,而且還可以推薦他一些自然生態、動物演化和動物研究類的書籍。

簡單來說,從孩子對書籍的封面、插圖、章節目錄等內容的反應,都能判斷孩子是否對這類型的書感興趣。

2)選擇符合孩子閱讀能力的書

在給孩子選擇書籍時,另一個重要原則是: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來選擇。

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買書時,都會抱著這樣一個心態:孩子多看點書,才能認識更多的字。

殊不知,帶著這樣心態買回來的書,往往會因書中有太多生僻字,導致孩子喪失閱讀的興趣,進而放棄這本書。

如何判斷這本書符合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北美流行的“五指閱讀法”:

“五指閱讀法”是指:首先打開一本書,翻到中間某一頁,讓孩子開始閱讀,每遇到一個不認識的詞或字,就豎起一根手指,最後讀完之後,數數自己一共豎起了幾個手指。

0~1

個不認識的詞:這本書閱讀程度太簡單;

2~3個不認識的詞:這本書很適合閱讀;

4~5個不認識的詞:這本書閱讀程度太難。

給孩子選書難?5條原則建議,無數媽媽點贊

3)不要被封面推薦語“迷惑”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給娃買書時常被書封面上的推薦詞/語給吸引,稍微翻看了一下,覺得內容不錯就給孩子買了。

這樣的做法顯然也不正確,因為孩子是否會喜歡這本書,與他能否理解書本的內容有很大關係,一旦孩子不能理解內容,孩子也就失去了閱讀興趣。

要判斷孩子是否能理解這本書,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買書時隨意翻開一頁,讓孩子閱讀,然後看看ta能否理解其中大概的意思。

此外,還要注意給孩子選擇的書要儘量“薄一點”,一般的兒童讀物,哪怕是小說,字數也就在7萬~8萬之間。太長或太短的書籍,都會影響孩子的閱讀體驗。

4)觀察孩子的心理發展

家長要考慮書籍內文字表達、營造氣氛等方面是不是適合年齡偏小的學生,一些書中描繪了正邪、生死這類深刻的價值觀,需要家長衡量是否適合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

例如,《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一般都推薦中學生看,因為對於小學生來說有點太難了。

給孩子選書難?5條原則建議,無數媽媽點贊

小學階段的孩子概括能力的發展,會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

但由於孩子之間的個性差異比較明顯,有的孩子五六歲已經可以閱讀一些經典名著了,但有的孩子還在看繪本,所以除了考量年齡,也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

一般來說書中抽象和思辨內容太多,對於心理發展比較慢的孩子來說就是不合適的。

5)選擇暢銷又長銷的書

一本童書如果再版或者重印過好幾次,口碑好,說明這本書的內容出色,這樣的書流傳多年後自然會成為“經典”。經典需要時間,我們現在讀的經典在當時一般都是暢銷書。

當代兒童作家的作品,如果能暢銷5年以上,內容基本都不錯,適合孩子去一讀。

炒作的書也許可以在短時間內暢銷一段時間,但生命力都不會太長,很難持續3年以上。

所以,寶媽們在看別人推薦的書單時,一定要學會甄別,仔細看看這本書是不是暢銷又長銷。

做好以上5點原則後,再給孩子買書時,基本就不會踩“大坑”了,但要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家長們還得從長計議,堅持做好親子閱讀,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都至關重要!

給孩子選書難?5條原則建議,無數媽媽點贊

最後,祝每一位寶爸寶媽,都能養出一個愛閱讀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