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導語

“賞識教育”是什麼?是誇獎、讚美嗎?不可否認,“賞識教育”確實是誇獎、讚美。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賞識教育”並不是一味地誇獎,一味地誇獎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案例分析

小沁的媽媽認為“賞識教育”會促進孩子的發展,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因此每當小沁做好一件事或者在某件事上取得進步時都會及時地表揚孩子。但沒想到的是,這卻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在學校,同學或者老師稍微帶點批評的話語就讓小沁承受不了,哇哇直哭。而在平時,小沁會有些以自我為中心,總是覺得自己是最好的,趾高氣昂地對待別的小朋友。

其實,“賞識教育”並沒有錯,但是小沁的媽媽曲解了它的意思。所以,家長們應注意,“賞識教育”不是一味地誇獎,而是適當地誇獎。家長們若想避免踩雷,應該要熟知這四點。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一、“賞識教育”是什麼

“賞識教育”究竟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講,我們更多的傾向於“賞”,也就是誇獎、讚許、表揚。但是,我們卻忽視了“識”,其實它也很重要,它說明了“賞識教育”是有原則與邊界的。總的來說,“賞識教育”就是通過讚揚、誇獎等手段有原則地對孩子進行的教育。

二、“賞識教育”的目的

家長們知道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也明白“賞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塑造孩子的自尊,所以家長總會一味地表揚孩子。但是,家長們似乎曲解了“賞識教育”,“賞識”並不代表只有“賞”,自然還有“識”,“識”就意味著家長們應該要全面看待孩子即清楚孩子的優缺點。這樣看待“賞識教育”,“賞識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實現,否則會導致孩子內心十分脆弱、自大、敏感等。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三、“賞識教育”的好處

“賞識教育”主要是通過誇獎、表揚等手段去肯定孩子的優點,並且由此去鼓勵孩子不斷求進步。孩子其實是非常渴望被大人們關注和誇獎的,家長們適當的誇獎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也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可想而知,“賞識教育”的好處是很多的。

1、有效激發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他們對於新的事物很樂於探索。例如:他們會一直盯著小螞蟻看;他們可能還會對於路上的一灘水感到十分新奇,甚至會不停地用腳去踩水;他們還會撿起秋天的落葉玩耍等等。家長們在此類情況下給予孩子誇獎而不是批評的話,孩子會被激勵,從而激起他們的探索欲與求知慾,也能夠有效激發他們對事物的興趣。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2、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賞識教育”給孩子給予了鼓勵與肯定,能夠有效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無論孩子做的事有多小以及進步有多小,家長們給予及時地恰當地鼓勵,孩子會從內心感到開心,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充滿信心,孩子們也就會逐漸地樹立起自信心。

3、激勵孩子進步,逐漸改掉壞習慣

“賞識教育”的適當表揚會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能夠激勵孩子進步。同時,它會使孩子逐漸地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例如:如果孩子總是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能做到不搶小朋友的玩具並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話,媽媽真的為你感到驕傲。用鼓勵的話語代替命令性的話語往往更有效果,在此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地改掉壞習慣。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四、“賞識教育”的誤區

“賞識教育”並不是一味地誇獎,它有著自己的原則與邊界,一旦突破原則與邊界就很可能會變成“溺愛”。“賞識教育”是給予孩子適當誇獎,激勵孩子進步,當然,父母需要在旁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走,而不是放任孩子的行為。家長一味地無原則的誇獎可能正在走進“賞識教育”的誤區,加之對孩子的妥協與放任,會導致溺愛孩子,對孩子也會形成不好的影響。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總結

“賞識教育”是有原則的,不是一味地誇獎。家長們應當注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大、內心脆弱。本文提供的以上四點希望家長們熟知,它能夠幫助家長們避免雷區,從而幫助家長更好地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


育兒問題找寶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