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生產,“一號文件”中這個表述的細微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

對此,不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兩個重量級會議對生豬生產進行了重點強調,新近發佈的《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即“中央一號文件”也單列一節進行了專門部署。

細心的人發現,關於生豬生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在表述上發生了細微變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是,“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中央一號文件”則按生產和價格順序,先提出的是“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要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供穩價”,到“中央一號文件”更偏重“穩產保供” ,如何看待這一細微變化?

首先,從“穩價”到“穩產”,表明對生豬生產的調控方向變了,這從“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也就是更重視生豬產能的“恢復”這一提法中可窺見一斑。

事實上,“中央一號文件”也確實提出了一攬子“綜合性措施”,通過動員各方力量,來加快生豬產能的恢復。這些措施,既有壓實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責任的,即要“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也有保障生產的,即“堅持補欄增養和疫病防控相結合,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對中小散養戶的防疫服務,做好飼料生產保障工作”的,還有糾偏的,即“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搞‘無豬市’、‘無豬縣’問題;既有治標的,比如“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讓有養豬能力和意願的人,能儘快投入到生豬生產大軍中去,也有治本的,比如“加快疫苗研發進程,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通過疫苗研發、防疫體系建設,徹底解決影響生豬生產的根本性問題,增強生豬養殖者的信心。總之,所有這些工作的總方向就一個,穩定生豬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產能。

其次,從“穩價”到“穩產”,表明對生豬生產的調控重點變了。

在恢復生豬生產中,“穩價”和“穩產”同樣是“標”和“本”的關係。“穩價”處在銷售端,是“標”,重點是確保豬肉價格穩定。這方面,“中央一號文件”有專門針對性舉措,即“打擊擾亂市場行為,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特殊時期要不要“保價”?當然要,不僅要,而且非常必須。在生豬產能短時期內跟不上需求,市場出現串通漲價或者哄抬肉價現象和行為時,市場監管部門必須出重拳,甚至極端情況下,可採取計劃經濟時代的配給制方式,確保豬肉價格總體保持穩定,讓老百姓能買得起肉、吃得到肉。但穩價只是應急之舉,要讓豬肉價格回落,治本之策仍在生產端,即要“穩產”。只有生產上去了,產量增加了,豬肉供應充足了,豬肉價格才能真正降下來。畢竟,用非市場方法管制價格,並非長久之計。

與此同時,“穩價”還應當“支持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產,引導優化肉類消費結構。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加強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通過增加奶業、禽類、牛羊等產能,以及水產養殖產能,優化百姓肉類消費結構,讓百姓肉食結構多元化,以此降低豬肉消費在居民肉食消費中的佔比,從而從根本上穩定豬肉價格。

再次,從“穩價”到“穩產”,表明對生豬生產的調控手段變了。

以往,為了平衡全國各地生豬供給,活體生豬全國性調配是主要手段。人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大型運輸車拉著的一車一車生豬疾馳而過,就是這一手段的生動體現。這個手段,雖然有力保證了各地居民吃上了生鮮肉,但生豬疫病卻因為運輸原因,一出現,就會快速向全國各地蔓延。非洲豬瘟疫情在全國爆發,跨省運輸是原因之一。也因為如此,記者採訪中,很多生豬養殖企業負責人都建議要從“運豬”向“運肉”轉變。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逐步減少活豬長距離調運,推進‘運豬’向‘運肉’轉變。”“運豬”向“運肉”轉變,讓老百姓食用“凍豬肉”,既可防疫,也便於增加運輸量,有效解決生豬短缺地的豬肉供應,穩住豬肉價格。毫無疑問,先讓一些生豬養殖大省穩產,然後通過“運豬”向“運肉”的轉變,提升運力,實現豬肉“穩價”,應是生豬行業調控手段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