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選首都,共11座城市參選,為何優勢明顯的重慶、南京落選了?


前言:首都,也可以稱為國都,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國家的都城,也是全國的政治中心。1927年民國政府建都南京,將南京稱之為首都,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擁有“首都”的叫法,並將該詞沿用至今。

首都一般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城市,是國家主權的代表城市。在世界上有的國家不只一個首都,也是有的國家有過遷都。而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各朝各代的都城選擇也各不相同。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新中國成立被提上日程,而其中除了國歌的選擇、國旗的選擇,還有一件事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選擇國家的首都。它必須考慮到一個城市的人口數量、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影響力等等,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1949選首都,共11座城市參選,為何優勢明顯的重慶、南京落選了?

老北京

在當時,全國確定了11座城市備選,包含哈爾濱、西安、延安、洛陽、開封、成都市、重慶、廣州市、南京、上海、北京,最後選中了北京。其中有3個城市是相對比較有競爭力的3個,那就是民國政府首都“南京”,陪都“重慶”,最近朝代的中心“北京”。

那為什麼最後選中北京呢?就來剖析下這最具競爭力的3座候選城市的優劣勢。

1、重慶

優勢:

成都和重慶地處四川盆地,自古以來自成一體,佔據天塹險要,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難攻。而且四川盆地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美譽。並且重慶是作為當時的陪都的,陪都的地位是僅次於首都的,既然南京被放棄了,那麼重慶當然是機會很大的。

1949選首都,共11座城市參選,為何優勢明顯的重慶、南京落選了?

老重慶

劣勢:

重慶地區的優勢,剛好也是她們的劣勢。四川盆地雖易守難攻,只合適做為偏安一隅的政黨,而不宜大一統國家的首都。而且經歷了“重慶大轟炸”後,重慶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一時半會兒也發展不起來。

2、南京

優勢:

南京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近代又做了民國時期的首都,從歷史時間承繼的影響力而言,他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影響力足,且南京位於長江入口,通江達海、虎踞龍盤,也是自古以來人傑地靈、人文薈萃之地,不管是水上交通還是路上交通都是四通八達。

古代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

1949選首都,共11座城市參選,為何優勢明顯的重慶、南京落選了?

南京

劣勢:

儘管我們不可以封建迷信,但在歷史上南京做為國都的時期,的確都比較短暫,因此能有更強的的地方時,南京只有做為備選。

3、北京

為什麼最後定了北京呢?便是由於北京綜合了其餘10座城市的各種優勢。首先他和當時的第一大國前蘇聯隔得比較近,次之,北京扼守東北地區入華的咽喉,進可攻退可守,四面山川環繞著,俯覽華北地區。

此外,北京儘管離海很近,但他終究不依靠海,風險可控,並且北京對應的海是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灣,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猶如兩顆尖牙,扼守渤海通道。

1949選首都,共11座城市參選,為何優勢明顯的重慶、南京落選了?

開國大典

北京一樣是古城,他比西安、洛陽、開封更具有優勢的是,他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清朝末年距1949年也僅間隔30多年,不僅有著做為首都的文化藝術沉澱,並且具備群眾基礎。可以說,北京具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當選也就理所當然了。

因而,北京最後被選中為北京首都,是11座城市中最好的。也還有一種說法,首都要選在北方,哈爾濱屬於嚴寒地帶,你可以看看西伯利亞就可以知道哈爾濱是不可能的,其他幾個北方城市文化底蘊趕北京差遠了,所以在北方的也只有北京一個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