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家灣村位於谷城廟灘鎮西北,是一個典型的“三邊”小村,靠路邊、江邊、山邊。新修的303省道穿村而過,路南是坡度緩和的丘陵,樹木蒼翠延綿環繞,路北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沙土地,枕著一江奔流不息的漢水,鋪展成希望的田野。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家灣全貌

喻家灣的故事很多,這裡且從村幹部說起。

由於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人才梯隊的計劃總沒有變化快,耽誤著耽誤著,上一屆領導班子年齡最小的也五十五歲了。老幹部們有些著急,就瞄準幾個重點對象,苦口婆心的勸返,從國家方針政策,到鄉村發展空間。可四十歲左右的人,出去時間久了,已經在外生根發芽結果,動一人,要動全家,所以基本沒戲。

怎麼辦?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大多沒有成家,還一個人飄著。所以,他們成為新的遊說對象。

喻磊是被遊說回來的小幹部之一,在村裡當了幾年文書,2018年底當選村書記,那年才二十多歲。其他村兩委幹部比他年齡還小,最小的是九五後。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家灣村貌

這幫年輕的娃子,能帶領全村發展嗎?全村上下老老少少都持懷疑態度。可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只能如此了!

果然不出所料,2019年初全鎮綜合評分中,喻家灣排名倒數第二。老百姓搖頭之後,一聲嘆息,全村上至八十歲老漢,下到三五歲小孩,可不管他是不是書記,繼續叫他磊娃兒。

磊娃兒,磊娃兒,磊娃兒……一聲聲磊娃兒,暗藏著許多的不信任。開會發言,老幹部喊磊娃兒,村民叫磊娃兒。哎呦,叫得喻磊在村裡一點威信都沒有。

喻家灣駐村單位是谷城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厚建任第一書記,副部長孫勇任隊長,工作隊員張明江、張群力等幾個人經常鼓勵喻磊大膽開展工作,並及時進行點撥和引導。此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辛燕青也多次深入村裡,在瞭解情況、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指導喻磊一定要腳踏實地,給老百姓乾點實事,用實力證明自己,贏得群眾的認可。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本文作者與喻磊(右)

村子裡有一口圍堰,主要用來儲水灌溉農田,但是年久失修,堤壩底部有漏洞,儲水很困難,越是天干越漏水,亟待用水時,所剩無幾。

堰埂窄,兩側無遮無擋,走在上面很危險。無論騎自行車還是電動車,只要稍有分心,車把一歪,不是騎進堰塘,就是衝下堤坎。要麼溼淋淋得從堰塘裡爬起來,要麼在堤坎摔跌得鼻青臉腫。儘管大家都小心著,每年仍有不少人吃虧。

堰塘一角,村婦們將將就就搭一塊木板,常常蹲在木板上洗衣服。水淺了,要使勁傾下身子才能夠得著水;水深了又淹過了木塊。木板翹起,或者打溼,或者結冰,隨著漂洗的衣服撲入堰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家灣春耕圖

這些問題是陳年頑疾,事關農業灌溉,涉及群眾安危,必須進行綜合治理。喻磊跟村幹部、工作隊和村民代表一商量,百分百擁護,決定徹底整修堰塘,列為2019年的扶貧項目。

項目一啟動,他天天守在工地。清理淤泥、修排水孔,砌臺階,在堰埂兩旁修築護欄,他都親自檢查。機器的轟鳴中,汙水被突突地抽走,沉積在塘底散發著腥味的淤泥,也被刮骨療瘡般徹底挖去。

堰塘修好後,水質清澈,庫容增加,再也沒有發生一起落水事件。村民對喻磊有了新的認可,私下議論著這個年輕人的果敢與魄力。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磊帶本文作者查看油茶林

喻家灣的山林資源,一直由村集體統一管理,沒有全部承包到戶。原有的一百多畝茶油樹,已經荒廢三十多年了,那裡野草叢生,荊棘橫行,纏纏繞繞,人們根本無法進入了。茶樹生長緩慢,而雜樹的枝丫卻肆意生長,後來者居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說是茶園,其實已經是一片雜木叢生的灌木林了。

茶果成熟的季節,喻磊用刀砍出一條路來,進去查看了幾次。茶樹仍然苟延殘喘地存在著,但是結果的樹不多,大的果子有乒乓球大小,小的乾癟得可憐。

這一片荒蕪了幾十年的茶園,在山坡上無奈的守望著鄉村,期待著有朝一日重出江湖。喻磊站在山頂,看到落日餘暉下的茶園,那金色的光潤,像極了茶油的顏色。

茶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也是我國特有的純天然高級油。隨著綠色經濟的深入人心,喻磊決定喚醒這片荒蕪的茶園,讓茶油樹重新煥發生機,給村民帶來實惠。

他打聽到谷城有一家榨油廠,專門榨茶油,整個谷城的茶油果交給榨油廠都不夠他們的需求。茶油的價格也比常見的芝麻、花生、葵花籽油高的多,即便與橄欖油相比,茶油也毫不遜色。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磊帶本文作者查看油茶林

而在會上討論時,老幹部卻反對村集體去開發經營,建議讓村民承包,他們拿出過去的經驗教訓,認為個體承包戶能盈利,而村集體經營則未必。喻磊不同意,他說,個人能盈利,難道一個村集體就不行?如果不行,那就是管理不到位。在他的反覆解說和執意堅持下,老幹部們同意了。

意見一致後,全村的老幹部,還有幾位隊長,在喻磊的帶領下清理野草雜樹。這次清理工作,老幹部是主力軍,他們年齡最大的有七十多歲,如果不想去勞動,完全可以找藉口推脫,甚至不需要任何藉口。但是他們沒有倚老賣老,沒有推諉,沒有講任何條件。

大夏天,老幹部們頂著太陽,在繁密的樹叢裡割草,砍雜樹。每次幹活都會汗流浹背,有的把毛巾搭在脖子上擦汗,有的捲起衣服,還有的乾脆赤膊上陣。用他們的話說,幹活要有幹活的樣子。汗流的太多,喝水都是猛灌一氣。儘管戴著草帽,沒幾個下午,皮膚都曬得黝黑髮亮。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在村裡參觀

樹林蒸籠般悶熱,蟲子在地上、葉子上,或蹦躂,或爬行,常常爬著爬著可能就與人親近了,“啪”一巴掌下去,蟲子當場壯烈在紅腫的皮膚上。

鳥雀被驚飛,野雞、野兔、松鼠聽到響動驚慌失措地逃跑。最讓人害怕的是蛇,看起來麻酥酥的,讓人心生膽怯。這些年山林不讓砍伐,生態越來越好,動物多了起來。村民對於這些動物不陌生,他們信守和平共處的原則,只是督促它們喬遷新居,並不剿殺。

清理雜樹之後,再進行修枝管理,幾場戰役下來,茶園終於枝葉伸展揚眉吐氣了。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全國上下采取封城措施,喻家灣也進入了森嚴的抗疫狀態。

疫情期間,駐村工作隊也和村幹部一起堅守奮戰。有天晚上,工作隊員張群力正和村幹部值班時,喻磊媳婦怒氣衝衝地闖進來,張口就問:“喻磊呢?到底為啥這麼忙,一個多月都不回家?”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襄陽知名作家、網友在喻家灣採風

大家趕緊為咋回事,喻磊紅著臉解釋說一直在忙著抗疫工作,沒時間回家。

媳婦偏偏不信:“白天忙,晚上也忙啊?騙誰啊你?”

喻家灣的抗疫工作是繁重的。省道穿村而過,加強車輛和人員的防控工作量大,村裡有二十五個從武漢回來的人,需要嚴格居家隔離,每天還要挨個上門測量村民的體溫,及時做好上報工作。

除了這些,他還要巡視村子,叮囑村民不外出,莫聚集。對不聽話的,他不能學河南某村的架個大喇叭罵,罵人也得有資歷,他年輕,沒那個資格。他只能像唐僧唸經一樣反反覆覆的講道理,每天講得口乾舌燥,嘴唇起皮。

上級部門規定,疫情期間村子裡要24小時值班。本來喻家灣村支兩委成員輪流安排值班,但除了卡點值班和巡迴宣傳外,還要及時知曉居家群眾的購物需求,聯絡安排採購代購物資,並組織志願者服務小分隊,逐戶送到群眾家門口。這樣一來,喻磊一人當作多人用,忙得連軸轉,不知不覺間一個多月沒回家,而自己還渾然不知。

喻磊夫妻的孩子才六個月,媳婦天天帶孩子,一個人很辛苦,不見喻磊幫把手,甚至連人影也看不到。越想越委屈,越想越來氣,就直接找到值班室涮罈子。


喻家灣 年輕的村官叫磊娃兒

喻家灣村貌

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喻家灣在疫情期間防控到位,受到縣裡表彰。整個廟灘鎮受到表彰的村子只有兩個,喻家灣是其中之一。

從喻磊擔任村書記到現在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帶領村民修渠;實現家家戶戶通自來水;縣砂石集並中心落戶並運轉;在303國省旁裝路燈……

他不善言辭,只用行動詮釋他的努力。

現在,村民老遠就喊他喻書記。

疫情過去,春暖花開,現在村子裡路通了,燈亮了,水清了,山綠了。後山上茶油樹花苞繁密,要不了多久花也會飄香了。

有春華,就有秋實,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文字:蔡詠梅 航拍:李念 攝影:周政


自2018年10月開始,襄陽網友發起"襄村振興"大型主題紀實採風,用文字和鏡頭,從民間的視角記錄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襄陽農村少為人知的時代變遷細節。

目前採風已歷時一年多,採訪貧困村60餘個,參與網友超過300人次,自理費用近10萬元。採風仍在繼續進行中,歡迎更多文字作者、攝影愛好者參與。

喻家灣村,是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後得到有效防控以來採訪的第二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