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2001年4月,湖北鍾祥市大洪村村民在半夜聽到一聲巨響,第二天有村民在村後的斜坡上發現爆炸留下的痕跡,一個直徑十幾公分深不見底的洞穴,村裡老人口口相傳這裡是一座明代藩王的大墓,看來這是有盜墓賊光顧了。

警方和當地文物部門現場勘查後,確認這是一座古墓,盜洞已經打通了墓室,於是決定立即搶救性挖掘。

後來證實,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明代梁莊王朱瞻垍和其王妃的合葬墓,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熾九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異母弟,永樂二十二年被朱棣冊封為梁王,在藩國僅僅待了六年就病死了,死時年僅30歲,英年早逝。

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窮苦出身,苦日子過怕了,對他的子孫後代是出了名的溺愛,明代的皇室宗親們個個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都富可敵國,死後厚葬之風蓋過漢唐盛世,甚至重開殉葬之風。

因此,每一座明代藩王的大墓,都是一座地下寶藏。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梁莊王墓


朱瞻垍出身顯赫,加之鐘祥府在明代是與南北二京齊名的全國三大直屬藩府,他的墓葬等級和其他藩王相比,肯定高出一截。

考古挖開梁莊王墓,發現整座大墓被泡在了水中,水深5米左右,當用抽水機抽水時,從裡面飄出來一條現代人用的毛巾,很可能是盜墓賊留下的,考古隊員心裡頓時涼了半截,費這麼大勁,可能白忙活了。

大墓雖然可能已經被盜一空,必要的考古程序還是要走完的。

墓內積水排完後,考古人員進入大墓時,竟然發現墓室的一扇石門不翼而飛,而且有明顯人為破壞的痕跡,這更加印證了考古人員的判斷,大墓已經被盜了。

人們常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反過來講就是失望越大,驚喜也就越大。

當考古人員進入墓室時,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大墓不僅保存完整,而且陪葬品的奢華程度堪比帝王陵,

先後出土了5300多件珍貴文物,僅金、銀、玉器就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其中金鑲寶石帶帶銙、雲形金累絲鑲寶石簪、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鳥牡丹簪、金鑲寶石絛環等,可謂稀世珍寶。

特別是出土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等四大名貴寶石,產地均來自東南亞,根據墓誌記載是鄭和下西洋時所帶回的珠寶,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鄭和從西洋帶回的珠寶。

可以說,梁莊王墓是繼萬曆皇帝定陵之後,考古挖掘的陪葬品最為奢華的明代大墓。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嵌金冠頂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雲形金累絲鑲寶石簪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龍穿牡丹紋帽頂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冕冠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鳥牡丹簪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鑲金冠頂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銅鎏金鑲嵌玉和寶石的帶板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金花絲鑲寶石帶


考古人員在挖掘的過程中發現了三處盜洞,陪葬如此奢華的大墓,盜墓賊為什麼沒有得手呢?

梁莊王墓看似是一座豎穴土坑式的封土墓,實際上是一座崖墓,將墓室建造在一處斜坡上,這座斜坡是一座石頭山,將墓室鑿在據地下七米處的巖洞內,再在洞內用磚砌成墓室,墓道用五層封土填死。

盜墓賊想將盜洞打到墓室,如果找不到墓道,就要鑿穿7米厚的岩石,幾乎不可能,兩個古代盜墓賊留下的盜洞,就是打到岩石層後放棄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墓址選的不是很好,沒有避開地下水,導致地下水灌進了墓內,深達5米,將整個墓室泡在了水中,如果盜墓賊不具備水下盜墓的條件,就是進來了,也無可奈何,海昏侯墓就是因為泡在了水中,盜墓賊雖然進去了,也沒能盜走一件珍寶。

最近接被盜的就是最後這個盜墓賊,也就是村民聽到的爆炸聲。

這個盜墓賊準確定位到了墓室的位置,擠壓式爆破技術掌握的不到位,沒能炸出理想的盜洞,所以沒能得手。

旭哥插句題外話,給大家說一說擠壓式爆破技術,這是現代盜墓賊必備的技能之一。

先用洛陽鏟探一個直徑十公分左右的盜洞,直達墓室,但不要打通墓室,然後填充適量的炸藥,引爆後,衝擊力會將盜洞向四周擠壓開,形成一個直徑五十公分左右的盜洞,省時省力,一次成型,還沒有新土翻出,隱蔽性十分強。

好用是好用,難點在於能不能準確定位到大墓的位置,炸藥的劑量也要拿捏的恰到好處,量大了可能炸塌墓室,量小了,擠不出來理想的盜洞。

這個盜墓賊顯然是個二把刀,也或者是因為岩石層的原因,直接打通了墓室,炸藥沒辦法裝填,只好用一個毛巾塞在盜洞底部,但是沒有把握好炸藥的分量,導致爆破後沒能炸出足夠讓人通過的盜洞,這也是村民發現這個盜洞只有十幾公分的原因。

考古隊員看到的那條毛巾,也就是這個盜墓賊塞在盜洞底部的那條,爆炸的衝擊力使毛巾掉進了墓室內的水裡,墓室的一扇石門又沒有了,考古隊員抽水時,毛巾就隨著水飄了出來。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墓室一扇門不翼而飛


被砸碎的石門又是怎麼回事呢?

考古學家翻遍史料,終於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原來這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朱瞻垍和他的王妃十分恩愛,朱瞻垍病危時,王妃要求為他殉葬,朱瞻垍堅決不允許,要王妃好好的活著,撫育好孩子,孩子還處在襁褓之中,王妃為了孩子,便答應好好的活下去。

多年以後,王妃臨死前留下遺囑,要求和朱瞻垍合葬在一起,但當時朱瞻垍下葬時,由於是英年早逝,就沒有考慮夫妻合葬的事情,墓室的大門已經關閉,自來石已經落下,石門無法開啟,工匠就只好砸碎了石門,將王妃下葬後,為了方便,就用一扇木門代替了原來的石門,隨著時間推移,木門早已腐朽消失了。


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寶藏,盜洞精準打通墓室,為何珍寶一件沒丟

自來石


旭哥再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點,古代陵墓的防盜機關—自來石,古代陵墓的墓室四周都非常堅固,唯一的命門就是墓室大門,自來石就是在墓室石門之後挖一石槽,一長形板狀石立於其上,待地宮大門封閉後,立於槽中的自來石便會呈斜狀自動插入兩扇門的縫隙之間,門就會被從裡面頂住,盜墓賊不管有多大力氣,也不可能從門外推開石門。

自來石並非無解,有一種工具叫拐釘鑰匙,它是一種一端有長柄,而另一端為半圈形的金屬器物,將拐釘從門縫當中伸入,再將半圈形的部分套在自來石上面,再握住拐釘的柄部,然後將自來石緩緩的抬起,與此同時要順力推動地宮大門,一直到這個自來石豎立在地面上為止,這樣,隨著推動地宮大門,自來石就會被推開,地宮大門也就被推開了。

看來這些工匠還是欠缺些火候,梁莊王墓,旭哥就給大家聊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