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英: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漢子”

“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幾乎每天,蕭縣新莊鎮東閣行政村屯地王莊東組的杜美英,都這樣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把可口的飯菜遞到養父母手中。在她的悉心照料下,90歲的養父和89歲的養母精神煥發,在院子種菜、養花,而杜美英像孩子一般陪在老人身旁。


杜美英: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漢子”


1970年7月的一天,對無兒無女的蕭縣新莊鎮杜集村杜思德、王桂榮夫婦來說,是一個大喜日子。王桂榮外出趕集,遇到一位丁姓男子懷抱不到兩歲的女嬰,欲送人餵養。這個女孩出生於1968年8月,原籍江蘇省泰興市歐塘鄉志紅村。機緣巧合,王桂榮認養了這名叫“蓮花”的小病娃。從此,夫婦倆省吃儉用,為她餵飯買衣,求藥問醫,治好了她的哮喘病、癲癇病,把一個骨瘦如柴的女娃哺育成歡蹦亂跳的活潑女孩,還給她起了一個乳名——毛喜。到了上學的年齡,養父母正式給她起名叫“杜美英”。

杜美英是一個勤快、懂事的孩子。不上學時,她洗衣、做飯、割草、喂牛,啥活都幹;十六七歲時,開始管理莊稼、料理家務。婚後,為了不讓養父母寂寞,杜美英經常帶上老人喜歡吃的東西回家看望。

隨著養父母年紀越來越高,養母患有老年痴呆症,養父患上了肺氣腫。2006年,養父肺氣腫復發,整天躺在床上憋得喘不過氣,杜美英讓婆婆照看正在吃奶的兒子,陪老人四處求醫。2008年8月,杜美英把養父母接到自己家。上有老,下有小,杜美英拼命掙錢。2003年至2012年,她在常莊窯廠出了近十年的苦力,男勞力乾的力氣活,她都願意幹,有時勞累了一天,晚上又到王窪窯廠再幹一個通宵。前幾年,她從手機上學會了打“毛窩”的手藝,每到冬天,就在家裡編織手工“毛窩”,到附近集貿市場售賣。

在村裡,杜美英被稱為女漢子、種地能手。丈夫在外務工,她一個年過半百的女勞力,耕地15.8畝。除自己承包的4.5畝,其餘都是租來的,種植梨、蘋果、小麥、玉米、花生、紅芋等。她風裡來、雨裡去,整天忙得不可開交,2017年夏天,還曾兩次熱暈在地頭。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8年,杜美英水果收入達4.1萬元,糧食收入1.5萬元。今年春天,杜美英建成上下八間的樓房、五間配房,拉起院牆。由於長期過度勞累,她身患多種疾病。面對挫折,杜美英也有過灰心的時候,但她沒有退縮:“我一定要活出個樣子來,為下一代做個好榜樣!”文/記者 傅子峰 圖/李忠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