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文 / 五度方略 高恆

長江質量獎恩施培訓班上的學員要我將“明智風險”的問題展開來講一講。這裡,我談談長江質量獎中風險管控的問題,同時分享一些風險管理的最新理論成果和企業實踐。

卓越績效引導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非規範的領導力和管理指南”,湖北省長江質量獎採用的卓越績效準則,旨在引導湖北省各類企業組織改善經營、提升核心競爭力、爭取更好績效,是企業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和遵循。

針對不同版本的卓越績效,我們連續多年做過“熱詞”統計:出現300次以上的是“顧客”和“績效”,頻次最高;“員工”、“過程”和“結果”出現了200多次;“戰略”、“系統”、“市場”和“目標”的出現頻次在100次以上;“創新”、“成功/可持續性”、“風險”、“競爭力”、“整合”和“挑戰”出現的次數在100次以下。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卓越績效的熱詞昭示著卓越績效的魅力和價值

將這些熱詞聯繫起來看,卓越績效告訴我們:在新時代,企業組織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解決好以下四類問題:

——“為誰/要啥”:我們投資辦企業,經營公司事業,要高度關注“顧客”,為“顧客”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向“顧客”(通過精準營銷)要“績效”。

——“靠誰/抓啥” :我們要依靠“員工”,尤其是關鍵人才隊伍,抓住公司經營的關鍵“過程”,追求向好的、預期的“結果”。

——“方針/方略”:我們要推進“戰略”經營,實施“系統”管理,聚焦“市場”成功,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動能/行遠”:我們要推進各類“創新”,推進“可持續”發展,要管控經營“風險”,培育“核心競爭力”,實施“整合”管理,化解各類挑戰,才能行穩致遠。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行穩致遠即為“可持續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另類表述

風險管理貫穿卓越績效全篇

從2011年版開始,卓越績效明確了這樣一條基本脈絡,“識別戰略挑戰-培育核心競爭力-推進戰略經營-施行系統管控-抓住關鍵運營過程-採取關鍵舉措-應對戰略挑戰”。這是一個應對戰略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循環。圍繞這一基本脈絡,卓越績效產生了理念傳導、戰略經營、核心競爭力、工作系統、促進創新、風險管理、績效監測等七大主線。

卓越績效對企業風險管理(ERM)的關注已有多年,其邏輯是:

第一,企業高層要掌握顧客和相關方對公司經營的要求,掌握市場競爭變化,掌握公司面臨的戰略挑戰,不斷推進績效改進。第二,高層要創建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和機制,既要務虛(傳導理念、營造氛圍)更要務實,做行動派,要將風險管控納入治理系統,要識別並管控產品風險、運營風險和道德風險。

第三,高層要收集分析戰略信息,制定和推進總體戰略;要識別潛在風險和風險承受度;要確定並追求明智風險;要推進系統管理避免顧此失彼;要識別並管理戰略行動中的財務、人才等風險。第四,企業要抓好市調和客研,深度解析顧客需求和顧客不滿,發掘市場機會;要據此優化產品體系、調整產品結構;要開展組合營銷和細分營銷,要抓好客訴處置,促進顧客契合;將市場機會轉化為明智的市場風險,規避市場或損風險。第五,企業要將潛在風險納入產品設計和過程設計;要將明智風險作為創新管理的前提條件;要建立安全系統,管控網絡安全,應對突發事件,促進持續經營。第六,企業要識別並管理員工變化;員工績效系統要強化對明智風險的追求以促進創新、實現創新。第七,企業的績效監測系統(BPM)要能測量、分析、評審和改進風險管理活動本身,同時要管理數據和信息質量,規避數據信息風險。第八,企業要報告財務風險結果、風險管理結果、明智風險的追求結果。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風險管理(ERM)貫穿企業經營的全過程

“明智風險”顛覆傳統風險認知

卓越績效關注的風險,涉及企業產品、運營、道德、戰略、財務、人才、營銷、安全、信息和數據、網絡安全等諸多方面,尤其是2011年版引入的“明智風險”概念,顛覆了此前全球風險管理的傳統認知。

此前,全球風險管理理論聚焦於“可能造成損失”的“風險”問題。2018年年初,美國COSO組織發佈了新版風險管理架構,重新定義了風險概念、原則和基本框架,將“風險”定義為“事項發生並影響戰略和商業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企業風險管理(ERM)被定義為:“組織在創造、保持和實現價值的過程中,結合戰略制定和執行,賴以進行管理風險的文化、能力和實踐”。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新近推出新版ISO31000:2018《風險管理指南》,將“風險”定義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

從7月18日開始,國內風控界以孫友文先生為首的專家,正在就“風險”的本質進行激烈的討論,呂多加、高曉紅等大咖也紛紛發表觀點。“企業經營既有正面的風險,也有負面的風險”的觀點,正在被接受並逐漸佔據上風。這與卓越績效的風險觀趨向一致。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COSO的風險框架,將“風險”置於“企業經營”的大背景之下

我有幸參與了這些學習和討論。作為堅定的“平衡性風險管控論”者,我的觀點是——

首先,企業要活著、活得好、活的久,是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企業家的頭等大事。要站在企業“經營”的視角考察“風險”問題,而不是相反,不能本末倒置。“經營是主線條,風險具伴生性”。沒有經營活動,“經營風險”無從談起。

其次,挑戰即風險,挑戰常在處處在。捕捉機會、抓住機會、轉化機會、化解挑戰,是明智的經營行為,是對“明智風險”的追求;反之,逃避挑戰、無視機會,進而喪失機會,或者該管好的事兒沒有管好,該盡的責沒有盡責,該努的力沒有盡力,就會給企業造成損失,形成“或損風險”。

第三,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既要追求明智風險,又要嚴控或損風險。企業一把手要側重抓明智風險的捕捉、轉化和變現,這是企業超常發展、創新發展的源泉;其他高管和中層幹部要嚴控或損風險,全力以赴抓緊抓好市調和客研、精準營銷、技術研發、採購與供應鏈、生產和質量、成本管控、人才培養使用、“兩化”融合……等主要經營管理活動。

第四,企業的風險管理要融進企業經營活動之中,要有大格局大思維,要為經營活動保駕護航,不能遊離於經營之外。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在公司經營這一大背景下,對風險經營分類,既要抓機會,又要控損失

抓住明智風險,實現超常發展

案例一:K公司從“清理整頓”中起步

湖北一家創建於1970年代、從事石油煉化的地方國企K公司,1997年完成改制,經過20年的“第二次創業”,發展為集煉化產品生產、貿易、物流儲運於一體的企業集團,2017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

改制前,石化廠佔地40多畝,僅有一套1.2萬噸/年的常壓直餾裝置,生產裝置單一,規模小,技術落後,配套設施欠缺。1998-2000年,國家對煉油行業進行清理整頓,關閉地方、小型煉油廠。為解決“怎麼活下去”的問題,K公司領導人提出了“以產業報國,為榮譽而戰”的使命和願景,帶領幹部員工實施了催化擴建技改工程。到2000年11月,原國家經貿委等部委聯合發文,石化廠正式成為全國經清理整頓保留下來的地方煉油企業。

此後,K公司先後歷經了產能提升、高新技術引進、產業升級等幾個階段,進行了6次大規模技術改造,完成了“小煉油”向現代化大中型石化集團的華麗而艱辛的轉身。

案例二:K公司在“結構調整”中高增長

基於“早謀劃、早行動”的戰略考慮,2013年11月,K公司簽署協議,委託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NPCPI)編制十三五規劃。2014年1月和2月,K公司董事局主席先後在北京和湖北主持召開了兩次戰略研討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工專家、NPCPI專家團隊、市政府、發改委、經信委、合作單位代表參加研討。會議明確了K公司“十三五”期間“油頭-化身-高化尾”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思路;確認了煉油裝置改造方案和下游產業鏈規劃。

研討中有幾個細節非常有趣而睿智:

細節1,機會風險在哪?基於全球、中國、湖北石化產業宏觀信息和K公司的既有資源、條件的SWOT組合分析和質詢,參加研討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公司高管一致認為:從煉油向下延伸至石化(油頭-化身-高化尾),是K公司的戰略機會(明智風險)和必由之路。

細節2,抓什麼創新?創新不同於改善,可能是躍進式的、顛覆性的。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過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中,專家學者認為,未來較長時間,K公司要聚焦於科技創新,不斷引進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抓好消化吸收和成果轉化;注重技術人才的培養,逐步推進自主創新。

此後,K公司按照十三五規劃開啟產業結構調整,下圖是簡要展示: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從煉油項化工再向精細加工,是K公司的明智風險(機會風險)

經過兩年半的努力,到2017年底,K公司的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油頭-化身-高化尾”產業佈局中,化工原料產量增長14.2%,化工產品銷量增長111.5%。在總銷量中,化工產品佔比從46%調升為58%;公司產品銷售收入增長了299%,達到史無前例的327億元。與此同時,K公司積累了6項發明專利、15項新型實用專利、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案例三:C集團從商模變革中獲益

湖北民企C集團的前身,是創建於2005年的某飼料廠,歷經7年發展和產業整合,到2012年升格為集團公司,2015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截止2016年末,C集團總資產3.02億元,擁有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重點物流企業、5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個湖北名牌、1個湖北著名商標、14項國家專利、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9年之前,C集團僅有飼料業務。從2009年開始,公司進軍蛋雞養殖領域。到2017年初,蛋雞養殖規模超過100萬羽,成為湖北省規模最大的蛋雞養殖企業;2015年,C集團投建物流公司,承接公司內外原料運輸、飼料運輸業務,形成了飼料、養殖和服務三大產業同步運行的產業鏈經營格局。

從C集團的盈利上看,2016年是分水嶺:2016年前,在C集團三大產業中,飼料產業利潤貢獻率最大,養殖貢獻較小,服務基本為零。2016-2018年上半年,養殖產業利潤貢獻逐步超過50%,預計今年年底將超過飼料業務。

明智風險即機會風險。發現機會、捕捉機會、轉化機會,最終實現機會變現,是眾多企業後來居上、彎道超車的秘訣所在

。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大疆、TCL、福耀玻璃、凱樂科技、海底撈……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企業,都是這樣的高手。相反,無視機會、漠視機會、喪失機會,是很多“陣亡企業”的通病。新飛電器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和教訓。

我們常懷感佩之心,感佩那些站得高、看得遠、忍得住、行的遠的企業家,任正非、馬雲、馬化騰、劉強東、汪滔、李宏韜、曹德旺、朱弟雄、張勇……正是他們對明智風險的把握、追求,才使得中國企業的商業實踐底色豐富、外形多彩!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捕捉機會、轉化機會、變現機會,是企業超常發展的秘訣

強化過程管理,規避或損風險

“或損風險”是指那些本該管好但沒有管好、理當盡力但沒有盡力的“事項”對企業戰略和商業目標實現的不良影響,往往表現為目標模糊、舉措失當、失職失責、不思改善、改進不力、響應遲緩、自我主義、偏離航道等等。這些“或損行為”極大概率將為企業帶來“或損風險”。或損風險是風控界討論很多、研究很深、建構很全的純粹風險。

案例四:K公司的或損風險管控

我們來看K公司對或損風險的應對舉措和結果。

項目建設。這幾年,K公司按照五年規劃推進第六次大規模技改行動,先後投資14+億元新建、改建、擴建119個項目。K公司抓住項目資金、項目可研、合規審查、合規手續、工程質量、“三同時”驗收、投運後評價等關鍵環節,使得項目建設按總體計劃實施、資金有效運用、工程質量合規、項目投運達到預期。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大規模的項目建設,可能的風險點顯而易見。K公司的風險應對得體而有效。

供應鏈建管。原油是K公司的關鍵原料。2017年前主要從國內市場找油源。從2015年開始,K公司抓三手:一是積極申報進口原油採購資質。二是打通從“進口原油供應商-國際海運公司-國內進口代理商-國內倉儲/碼頭-國內船運公司-省內陸運公司-K公司”之間的各種障礙。三是在可控範圍內建立精細化的供應鏈成本管控機制。

到2017年中,K公司獲得了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進口原油230萬噸/年”的批覆,同時與BP、嘉能可、托克、道達爾等國際供貨商建立直接交易。與2014年相比,K公司2017年的水路過泊損耗和水路中轉損耗下降了50%,車船對接損耗降至0。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供應鏈的建管使得K公司直接與國際原油供應商建立交易,原油質量大為提升,供應成本大為降低

科技創新

。K公司按照十三五規劃中的技術發展策略,藉助項目建設,與杜邦、雪弗龍、環球油品、Axens等國際知名企業、NPCPI、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湖北省芳烴工程技術中心等三大科研平臺,“以技術研發與改造為基礎,以產品質量升級為根本,以節能減排為目的”,跟蹤前沿技術,抓好技術項目建設、引進高新技術、推進科研項目、消化吸收轉化和申報技術專利,承擔了5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計劃,“8萬噸聚丙烯重大技術改造”等獲得了湖北省級重大科技專項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2項(二等獎和三等獎)。更為重要的是,K公司掌握了此前並未完全掌握的68項專有技術。

「經管研究」鄂企楚商的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科技創新旨在掌握關鍵技術、核心技術。

生產管理。以“長滿優”安全運行為目標,K公司制定年度生產加工計劃、優化生產加工實施方案、修訂生產管理各類制度、推進實施重點行動、監督檢查考核改善,達到了供產銷平衡、生產效率提升、產線整體平衡、生產成本受控、安全清潔生產,解決了生產難題,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從產品加工量、汽油加氫裝置收率與行業水平對比都有極大提升。

這幾年,K公司在能源管理、質量管理、安全和環境管理、人才管理等諸多方面,採取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措施,成效很好。

K公司的風險防控實踐,已經融入了日常的戰略決策、項目建設、採購與供應鏈、技術與工藝、生產與質量、安全與環保、能源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績效監測等眾多經營活動之中。

鄂企楚商高質量發展,兩類“風險”都要抓

時下,各級政府都在抓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在產業、在實體、在製造業。

追求明智風險。這幾年,國家出臺了很多產業政策,一些行業的產業調整正在進行。儘管有經濟學家喊話“未來三年以穩為主不要冒險”,但戰略機會就隱藏在這些產業政策、產業調整之中。鄂企楚商企業家仍應辨識機會、發掘機會,謀劃機會的轉化,謀求明智風險的推進和實施。

嚴控或損風險。鄂企楚商企業家要組織力量,針對產業鏈、價值鏈,系統梳理、辨識自身在戰略、治理、社會責任、文化與品牌、市場、運營、法律和財務等方面的或損風險,針對市場營銷、產品研發、採購與供應鏈、生產與質量、成本管控、設備運維、生產安全、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問題、隱患、隱憂,明確防控舉措、主管責任、監督監測等事項,全力推進、全力整改,嚴控各種該管好沒有管好、該努力但沒有盡力的“或損風險”事件

有條件的企業,應構建全面風險管理的長效性機制,引導企業決策者發現機會、捕捉機會,追求明智風險;指導中基層管理者管住、管好或損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