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象——常玉

上期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了常玉的"宇宙大腿",那么常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901年,常玉生于四川顺庆(南充市)的贵族家庭兼书香门第。他童年生活优渥,大哥常俊民经营着当时四川最大的丝织企业,二哥则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牙刷厂,打小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也为他穷困潦倒的晚年埋下伏笔。

孤独的象——常玉

1917年,长于书法的他,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翌年便留学日本深造。1920年,他响应民国政府提倡的"勤工俭学"留法风潮前往他倾慕的巴黎学艺,与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方干民等成为中国最早期的留法学生之一,之后留居巴黎。

常玉有着超常而前卫的艺术眼光,他深知古典写实之落伍,他不屑于徐悲鸿所进的国立巴黎艺术学院 ,而选择与学院派风格迥异的"大茅屋画院"。

孤独的象——常玉

那时的常玉,钱多,花得也快。手头再没钱,也要用来雇女模特。他说:"我就不能一天没有一个精光的女人耽在我的面前供养,安慰,喂饱我的'眼淫'。"常玉的朋友王季岡这样形容:"……有时家款未到,无多余钱,转啃干面包,喝自来水度日。唯一值钱的照相机,时常存入当铺,或向我告借几十万。待家款到,再赎再还……其人美丰仪,且衣着考究,拉小提琴,打网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烟酒无缘,不跳舞,也不赌。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

孤独的象——常玉

彼时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艺术流派林立,不仅汇集东方艺术家群体,后来享誉世界的一些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贾科梅蒂以及马蒂斯的儿子都与常玉有交集。常玉居住的蒙帕纳斯还有"巴黎画派"的杜尚、藤田嗣治等。

上世纪三十年代,常玉因法国大收藏家、经纪人兼文学家候谢、荷兰作曲家法兰寇之赏识,一度获得广泛注目。侯谢是毕加索、杜尚等人的经纪人,得到侯谢的赏识,意味着敲开了巴黎主流社会的大门。然而,常玉不能容忍画商凌驾于自己之上,他要的"平等关系"很难实现。他糟糕的脾气和奇怪的性格也让他很难和人相处。而后,随着大哥、二哥的企业破产,常玉瞬间从一个翩翩富公子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小子,他捉襟见肘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越发凸显。

孤独的象——常玉

画家庞熏琴亲眼多次看到常玉被人包围,要买他画的线描人物,常玉把画送给了人,拒绝了人们送给他的钱。有画商找上门来要买他的画,常玉也一一拒绝,但并不拒绝别人请他吃饭。庞熏琴说:"人家请常玉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后拿了画就走,不提这样那样的意见。答应这些条件就画,否则坚决不画。"

在生活难以为继时,常玉不得不去一家餐馆做服务员来解决生计问题,为此,他还做过陶艺,水泥工等。或许是经历了生活沉重的打击,四十年代之后,常玉的画风由二三十年代明亮清丽转而变得漆黑冷硬。

孤独的象——常玉

1966年8月12日凌晨,常玉因煤气中毒意外去世于巴黎蒙帕纳斯工作室里。常玉去世前不久,他和好友达昂保持着频繁的电话联系,他告诉达昂:我在画一张一直在简化的画。

过了几天,常玉邀请达昂去观看。"那是一只极小的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他用手指点这只动物说:这就是我。然后自笑着。"达昂说。

孤独的象——常玉

这幅《奔跑的小象》便是为无数后来者感慨唏嘘的常玉绝笔。

那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那小小如沧海一粟的形单影只,无不是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这个把灵魂献给了笔下的动物、花与女人的巴黎浪荡子,一生浸淫在黑暗的小屋中。他就像梵高一样灼热燃烧自己:享乐和苦难都是通往涅槃之路。"观常玉画作而不受感动的人,可以说是毫无情趣。"荷兰艺评家恩·霍斯乔如是说。

孤独的象——常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