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插管敢死隊”為何是麻醉科醫生?插管為何須90秒內完成

“‘插管敢死隊’這個詞有點太悲壯了,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我們現在的工作,我會用——刀尖上的舞者”,2月25日中午,武漢市第一醫院年輕的麻醉科醫生王加芳對南都記者說,他想給大眾展現這份工作更為樂觀的一面。

王加芳是武漢市第一醫院插管搶救專班的18名隊員之一。這個插管突擊隊,效仿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模式,將全院幾乎所有年輕骨幹麻醉科醫生集結,排班24小時待命,負責全院危重症患者的緊急插管。

在插管過程中,患者氣道直接開放,同醫生口鼻相對,近距離呼吸道接觸,這是在新冠肺炎治療中醫護人員感染風險最高的動作。正因此,這些專職為患者插管的麻醉科醫生被媒體視為“醫生敢死隊”。

為什麼是麻醉科醫生?

為患者插管上呼吸機其實是所有醫生的一項基本功,對於重症(ICU)醫生來說更是不在話下,但對於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這項工作卻變得極為特殊,不僅要求更高的自身防護,也要求醫生的操作非常熟練。

“對於麻醉醫生來說,插管是我們天天在做的事情,非常熟練,我們來做,更能夠保障患者的安全。”武漢市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陳治軍對南都記者說。

武漢市第一醫院2月11日開始成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整棟住院部大樓都被隔離起來,一共設立了28個隔離病區。1000餘張床位在幾天之內就被填滿,住進來的幾乎全是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2月15日,陳治軍接到醫院電話要成立“插管突擊隊”。一天後,18名本來被分配到不同病區的麻醉科醫生重新集結。

武漢“插管敢死隊”為何是麻醉科醫生?插管為何須90秒內完成


一個插管專班標配:兩名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一名帶頭罩負責插管,一名帶面屏負責用藥和輔助。

武漢“插管敢死隊”為何是麻醉科醫生?插管為何須90秒內完成

插管醫生的工具。

為什麼要成立“插管突擊隊”?

另一家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醫院—— 西院區——也組建了麻醉科班底的“插管突擊隊”。這家醫院有大約800張床位,初期“插管突擊隊”的麻醉科醫生數量只有10人。

在這裡支援的 顯微創傷外科主任醫師朱慶棠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也提到了協和西院的這支“插管突擊隊”。

朱慶棠向南都記者解釋,現在一家醫院裡有十幾家不同醫療機構的醫療隊分管各個病區,有的醫療隊並沒有配備麻醉科專業人員,雖然重症醫生大都可以插管,但由於醫生有輪班,可能有時候需要插管時不在醫院,考慮到會有緊急情況,所以各家醫院在管理上將麻醉科醫生資源集中,組建一支專門的“插管隊”來協同為所有病區提供插管支持。這是為了在管理上提高救治效率。

武漢“插管敢死隊”為何是麻醉科醫生?插管為何須90秒內完成

2月20日,同濟光谷醫院,在等待進艙為病人插管時,3個醫生在門外靜靜休息。

為什麼留給插管醫生的時間只有90秒?

據武漢市第一醫院麻醉科醫生王加芳介紹,插管需要用到可視喉鏡,氣管導管及管芯等一系列設備,還要用到麻醉藥品。“因為病人如果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去做插管,會很痛苦,耐受不了”,王加芳解釋。此外,由於大多數患者治療的病房都不是專門的傳染病負壓病房,新冠肺炎患者在清醒的狀態下做插管,患者可能會嗆咳,氣道里的病毒一旦嗆咳擴散,會增加感染風險。

王加芳介紹,為患者注射的麻醉藥品是一種肌肉鬆弛藥。麻醉醫生對麻醉藥品的使用是最為熟悉的,這也是麻醉科醫生成為插管突擊隊絕對主力的原因之一。

麻醉類藥品注射大約一分鐘到一分半鐘之後,病人就完全沒有自主呼吸了。考慮到需要氣管插管的新冠肺炎患者,其本身的肺功能已經較差,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已經很低,因此,從藥品注射到患者停止呼吸的這短暫的大約90秒時間,就是留給插管醫生僅有的時間窗口。

插管醫生等待患者胸廓起伏達到最低點時,會快速撤除呼吸機面罩,快速置入可視喉鏡,迅速完成插管。插管一般由一名麻醉醫生完成,另外一名麻醉醫生可以提供幫助,保證氣管插管順利和安全。

除了對麻醉藥品的使用更為熟悉,在臨床上如果遇到“困難氣管插管”的情況,麻醉科醫生也更為有經驗。“一些困難氣道(比如患者肥胖或者下頜較小)插管,需要通過按壓等方法來暴露患者聲門,看到了聲門才能順利插入氣管。”

為什麼插管對醫務人員的風險很高?

插管醫生給患者插管需要看清患者的口咽部位,看清聲門插管到氣道。呼吸道呼出的大量病毒和麻醉醫生非常近距離地接觸,有時候病人咳嗽會有包含大量病毒的痰液咳出,危險係數相當高。

因此麻醉科醫生在做插管時,除了進入隔離病房必要的三級防護(穿戴防護服隔離衣護目鏡)外,還要戴正壓防護頭套或一次性全面型防護頭套。“正壓”的意思是,頭套內的壓力大於頭套外,因此頭套外的空氣進入不了頭套內。此外,頭套還帶有新風過濾系統。

“雖然插管風險很大,但由於我們有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防護,大家做起來還是遊刃有餘。”王加芳對南都記者說。

不過,在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武漢當地醫療需求的情況下,正壓防護頭套仍處於緊缺狀態。很多醫院的插管醫生使用的是一次性全面型防護頭套。

武漢“插管敢死隊”為何是麻醉科醫生?插管為何須90秒內完成

2月20日,同濟光谷醫院,醫生戴好最外面的頭套,插管就要開始了。南都記者 鍾銳鈞 攝

對於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治療,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指出,當患者接受氧療後呼吸窘迫或低氧血癥無法緩解時,可考慮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通氣。若短時間(1-2小時)內病情無改善甚至惡化,應當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和有創機械通氣。

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插管小分隊支援的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謝坤解釋,如果無創呼吸機仍然不能維持患者的氧飽和度,就需要用有創呼吸機。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做氣管插管,把特製的氣管插管放到患者的氣管裡邊,然後連接上呼吸機,幫助患者呼吸。呼吸機提供一定壓力的氧氣進入患者的肺內,把原來因疾病導致的閉合的肺泡重新打開,打開之後氧氣進去提供氧合。這是面對比較危重患者的治療手段。

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不僅累及肺部,病毒也會攻擊心臟、腎臟等其他臟器。“現在大家也在思考,為什麼患者會多臟器衰竭,這可能是和早期插管延遲有一些關係。”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正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參與重症患者救治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桑嶺對南都記者說。

武漢市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陳治軍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對危重症患者做的氣管插管更多是一種治療性的氣管插管,和急救插管有所不同。專家的建議是在臨床必要的時候儘早做氣管插管治療,早期介入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不過,做治療性的氣管插管之前,醫生需要向患者或家屬做說明獲得知情同意。一些患者會拒絕插管,對於年紀較大的老年人,有的家屬也會放棄插管。對於救治患者的醫護團隊來說,插管後的患者需要大量的護理。通常需要使用常規鎮靜,避免病人掙扎導致氣管導管被咬癟甚至脫出。此外,這些患者往往需要吸痰,有的時候需要俯臥位通氣,可能需要四五個醫護人員共同完成。

(南方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