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奇聞:不留餘地遭報應

李漁 《閒情偶寄》有,“前人賓白之少,非有一定當少之成格,蓋彼只以填詞自任,留餘地以待優人。”

坊間奇聞:不留餘地遭報應

做事留餘地,日後好相見,這是古訓。

乾隆年間,河北獻縣有戶姓周的人家有個僕人,名叫周虎。這隻虎讓一隻狐狸給迷住了。兩個人親親愛愛地一直過了二十多年。遠比世上其他夫妻都要美滿。這一天,狐狸突然對周虎說,“算算日子,我已經修煉成人形400多年了。在你的前生,我們就已經相處了一段時間,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是由老天註定的,只要一天不到,我就沒有任何辦法飛昇。但一旦時辰到了,那我必然會自行離開。”周虎聽了,默不作聲。他能夠猜到妻子這是準備離開了。

果然,有一天,他察覺妻子的情緒有些異樣,起初是十分高興的。但突然就落下淚來,很悲傷的日子,便問她怎麼了。狐狸說,“這個月的十九那天,我們的姻緣就到頭了,我不得不離開你,在這之前,我已為你相中一個好女孩,你去送些財禮,把婚事定下吧。”說完,她拿出一些白金來,交給了周虎,讓他拿去當聘禮。周虎看她意志堅決,只能去辦了。回來後,狐狸對他的熱忱空前高漲,每天都和他廝守在一起,一刻也不分離。等到十五之天,狐狸卻突然對周虎說,“我現在就要離開了。”周虎大驚,說,“你不是說十九才走嗎,怎麼日子提前了?”狐狸流著淚說,“我是想,這三天留下來,日後好與你再有見面的機會呀。”說完,她便離開了。

不久,周虎娶了狐狸定好的女孩。雖然跟新人在一起,但他還是無日無夜不想念狐狸。就這樣,過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狐狸回來了,和周虎歡聚了三天,便離開了。臨走時,她哭著說,“從此,我們就天各一方了。”

就連狐狸都懂得做事要留有餘地,日後才好相見。那麼我們人為什麼不能這樣呢?

坊間奇聞:不留餘地遭報應

做事留餘地是可以救自己一命的。

紀曉嵐的叔伯侄女紀汝夔也見過一樁詭異的事:鄉間有甲乙兩個人,經常一起去捕捉狐狸。他們居住的地方相距大約十餘里地。有一天,他們發現一座墳墓裡有狐狸的遺蹟,就相約一起前往。定好時間是在黃昏太陽下山後。等乙到了之後,發現甲已經到了。便一同家往墳墓旁,估量了一下洞窟的空間,完全可以讓一個人通過。於是甲對乙說,“你進去藏起來,我也藏在墓邊,等狐狸回來時,我們一起捉。”乙同意了。就這樣,兩人分頭行動,等到半夜,乙在墓裡發現狐狸並沒有回來,外邊也沒有任何聲音,就準備出去和甲商量一下怎麼辦。可是等他叫甲時,卻發現外邊根本沒有人回應他。他嘗試著自己爬出去,卻發現洞口被兩塊墓碑堵住了,只有一線光能露進。他試著推開那兩塊碑,哪裡能推得動。心知被甲出賣了。

等到第二天,乙聽到外邊有吆喝牛的,便大聲喊叫,放牛人幫他挪開碑後,他才出來。這時候,乙恨極了甲,一回到家就帶著兒子和兄弟去找甲,準備把他扭送到官府去。可是剛走到半路,就看見甲赤身裸體被綁在樹上,眾人馬上把他圍住,一邊唾罵,一邊拿鞭子抽他。甲一再掙扎,爭辯說,“我也是被害者,我昨天準備赴約時,路上遇到一個女人,被她誘惑,在野地裡睡了一覺,沒想到,她突然抱起我的衣服就跑了。幸好沒人遇見,我只能回去穿衣服。剛走到半道,就看見一夥人過來,是我的鄰居家,說我和他的媳婦睡在一起,他們找到了我被抱走的衣服,這才找過來,把我綁在這裡。”

乙頓時明白,他們兩個這都是被狐狸報復了。幸好,狐狸並沒有置他們死地之心,可謂留有餘地了。從此後,甲乙兩人再也不捉狐狸了。對於狐狸來說,這也算是救了自己一命了。

不留餘地的奢侈是會遭報應的。

還是獻縣的事。有個縣令,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快死時,有守門的衙役說曾經聽到書房裡有人說話,“這個人這幾年享受奢華的日子,已經把福䘵用得乾乾淨淨了。他老子這幾天向閻王爺請求透支來生的福䘵一年,好讓他把這輩子沒有完成的事做完。也不知道上邊會不會答應。”衙役聽了這話沒幾天,縣令就死掉了。可見,閻王爺並沒有答應他父親的請求。所以說,過度奢侈是會招報應的。凡事多留餘地,才是召福之道 。

坊間奇聞:不留餘地遭報應

不留餘地想要得到,,反而註定是得不到。

有一個佛門弟子,平時做事很認真。他每天不停地參禪,可是沒有什麼效果。有一天,他去請教師傅為什麼會這樣。師傅給了他一個葫蘆,一把鹽,說,“你把葫蘆裝滿水,再把鹽放進去,讓它迅速融化。”弟子馬上照辦了。

過了一會兒,他又來找師傅,說,“師傅啊,葫蘆裡的水太滿了,我搖不動啊,想用筷子攪,可嘴太小了。所以鹽都沉下去了,根本化不掉。”師傅笑著說,“這好辦啊,你把葫蘆裡的水倒掉一些,再搖搖。”徒弟又照做了,果然鹽化掉了。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師傅的意思,自己平時做事太過執著,追求完美,結果,留不下半點機會留給自己,能參禪才怪。

所以說,做事留餘地才是給自己機會啊。

坊間奇聞:不留餘地遭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