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提升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只要做三件事就可以了

1、时间管理

改变自己从认识自己开始,管理时间也是从认识时间开始。

一开始,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录时间,把每天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

就像理财一样,先记录钱花在哪里,才知道哪些钱不该花,或者少花。

记事本或者手写都行,怎么方便怎么来。

第一阶段,可以这样简单记录,看看大块时间用在哪里。

开会(0.5H)

吃饭(1.0H)

读书写作(2.0H)

刷抖音(3.0H)

你看,明显是刷抖音时间长,这个可以自己刻意减少或避免。你要把时间重点布局在有让你持续进步的事情上去。

第二阶段,记录具体时间和具体事件。

6:00 ~ 7:00 晨练 吃饭

7:00 ~ 8:00 读书写作

8:00 ~ 12:00 工作

12:00 ~ 14:00 吃饭 午休

14:00 ~ 16:00 工作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9:00 综合分析竞品商场

19:30 ~ 整理

主要目的,看看哪个时间做了哪些事,具体花费多少时间,后边有大用。

第三阶段,清晨安排三件事

很多人不喜欢记录,太麻烦,记来记去也没什么改变。

任何工具如果使用起来太复杂,就会有90%的人放弃。

清晨三件事,非常简单,也是我一直在用的。

每天早晨起来,就按照重要程度,把当天最需要干完的三件事完成。

我今天最需要做完的三件事:

1.工作报告整理,各个项目组进度把控,协调资源。

2.跟客户谈具体合作事项。

工作时间,把前两项搞定,业余时间把最后一项搞定。

如果还剩下时间,我就会做一些长期规划的事,明天、后天,以及未来一个月需要准备做的事。

做好以上这些,就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吗,不能。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时间很充足,坐在那里,啥也干不进去。

比如,一下午过去了,报告一个字没有写,有时间,没状态。

遇到这种情况,不是时间出了问题,而是你的精力出了问题。

个人成长:提升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只要做三件事就可以了

2、精力管理

有一本书《精力管理》,讲了精力来源的四个方面:体能、思维、情感、意志。

我跟进自己的实践和观察,体能和思维对我影响很大。

体能也是精力最基本的来源。

我记得上高中那会,早上为了节省饭钱,只吃馒头和方便面。

那几天上早自习感觉特别累,总爱打瞌睡。

后来,吃了两个星期实在扛不住了,又去食堂吃饭了。

那时候感觉特别饿,没精神,没有想过饮食这么重要。

刚刚工作那会也是,早上不吃饭,死磕一上午,中午吃得又多犯困。

整个人一天的工作状态不是特别好,还好那会年轻,用精神力扛着。

现在作息规律,早上跑步、读书,吃早饭。

上午一般脑子清楚,一般做一些分析类工作。

午餐之后,会溜达一会,消消食,然后午睡。

下午脑子不那么灵光,有一些疲倦,会做一些总结和整理工作。

晚上吃完饭,也有一个不错的状态,会做一些有创意的工作。

一句话,你一定要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做最难最复杂的事。

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太疲惫了就休息一会,磨刀不误砍柴工。

死磕的状态不能持续,要养成固定的习惯。

个人成长:提升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只要做三件事就可以了

3、情绪管理

做到以上两点,已经可以称为高手了。

能够利用自己的情绪,高效率完成工作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有时间、精力充沛,但还是遇到一些工作,干不下去。

人人有七情六欲,当你发现自己不喜欢一项工作的时候,怎么都干不下去。

这时候心里一直抵触,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欺骗自己,明天做也没关系。

如果这件事对你很重要,就一定要逼自己做下去。

个人成长:提升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只要做三件事就可以了

有一个小技巧

给自己1个小时的放空时间,在这个时间不带着情绪做事,不考虑要做的事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帮助,能够得到什么结果。

把情绪放在做事上,不放在心里,在这一刻你可以把自己暂时当作没有情感的机器。

先不要急着否定我,你可以去试试,如果真的不好用,你可以来找我。

我最开始写作的时候,最多能写500字,我看别人的文章动辄几千,心态直接就不好了。

坐在椅子上,一直在想1000字太长了,根本写不出来,完不成。

没有把情绪用在内容上,而是用在否定自己上,情绪低落,心态消极。

后来,有一天我试着放下情绪,不考虑自己写的好不好,语句通顺不通顺,逻辑严不严谨,都不重要。

哪怕自己写的是垃圾也好,专心用在写字上,那一刻好像忘记了身边发生的事,忘记了这个世界。

后来看了《心流》这本书,才知道这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叫做心流。

最后,送给你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的习惯:“无论做任何事,一定要“先完成,再完美”,聊胜于无。”

顺带着再分享一句肺腑之言,“改变很痛苦,但一定值得”。

文供学习交流用,欢迎关注我,关注个人成长。本文著作权归老韩大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