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我們的星球上曾發生過5次重大滅絕事件,加起來至少消滅了99%曾經生活過的所有物種,尚未滅絕的物種還有1%。人類是這1%的一部分,人類是幸運的,沒有經歷過一次滅絕事件。有些動物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但它們堅強的存活了下來。

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有些動物,像水母,已經熬過了5次大滅絕。水母與我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含水量不同。大多數動物包括人類身體含水量為60%~70%,但水母有95%甚至更多都是水,毫無疑問如此高的含水量是有好處的。畢竟已經獨立進化數億年,比恐龍還要早。

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含水量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像水母這樣的物種在大滅絕中倖免於難,其他動物卻沒有。例如在大約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地球上大約3/4的物種都消失了,尤其是在海洋中。許多專家認為是低氧或缺氧是導致滅絕的很重要的原因,這聽起來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氧氣很重要,尤其是對於動物來說。在過去的大約80億年的時間裡,我們非常依賴這些東西。但像水母這樣的動物比我們這些動物更加堅強,可以忍受低氧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實際上沒有呼吸過程,他們只是從周圍吸收氧氣。

因為他們身體的絕大多數是水,所以氧氣可以直接從周圍的水中擴散到他們身體內部的水中,因此不需要專用的呼吸結構,例如腮、肺或者鼻子,他們甚至不需要血液來運送氧氣。這意味著他們總體上要消耗更少的氧氣,因為那些複雜的組織需要大量的氧氣才能正常工作。

像水母這樣的動物還可以在身體中儲存氧氣。因此基本上他們自己就是一個氧氣罐可以幫助他們度過臨時缺氧過程。

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當然缺氧事件並不是動物在滅絕過程中的唯一條件,海水的酸度的突然升高也被認為是造成大規模死亡的罪魁禍首。這些往往與火山活動有關。因為當火山爆發時,他們噴出二氧化碳,其中很多最終都落入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會與海水發生反應,使其海水變得更酸。而有時也有異常情況。

例如大約在6600萬年前滅絕了非禽類恐龍的那個小行星。研究認為它是一堆富含硫的岩石。當它蒸發,導致了酸雨,致使海洋的ph值驟降。但不管什麼原因,酸化對於海洋動物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生存問題。

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酸性的海水會腐蝕有殼類動物的殼。其他非有殼類動物的血液也會受到海水ph下降的影響,但如果沒有血液就不必擔心酸化問題,就像水母這樣的動物,可以在極端酸性條件下生長和繁殖。

酸化和氧氣不足已難以讓動物維持生命,更少的食物也是滅絕的世界帶來的重要問題。因為很多事物都會消亡,這意味著任何仍活著的東西都很難找到食物。但事實證明,即便是飢餓,對水母這樣的動物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動物進食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有機分子,含碳的化合物,首先像水母這樣的動物的碳含量很少,畢竟95%都是水,因此他們的食物需求很低。而且水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食物攝入量,因為水中的每一個細小碎屑都會粘在水母的觸手上。

另外由於像水母這樣的動物的身體裡大部分都是水,因此它在水中可以接近懸浮,他們並沒有真正的下沉或漂浮。這意味著他們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游泳。

抗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超級生物!簡單不代表弱小、敬畏生命的頑強

水母這個種族的壽命已經超越了三葉蟲和霸王龍,他們也很可能會度過下一次物種滅絕危機,因為這次滅絕危機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我們已經看到生物多樣性極端喪失的跡象,特別是在海洋中。因此海洋中食物在減少,最重要的是汙水的養分和從農田中溢出的肥料使藻類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可用的氧氣,導致海洋大量的缺氧。而我們燃燒化石燃料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至少1/4都被我們的海洋吸收了。實際上在過去的200年中,我們的海洋酸度已經增加了30%,所以基本上食物來源的縮減,大量缺氧,海水酸化正在成為海洋中的新常態,這意味著水母這樣的動物可能比任何時候都有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