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在日常生活中,戎評一直是個“發展派”。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當環保主義者奔走疾呼痛斥現代工業文明、惋惜資源枯竭時,我卻始終認為汙染只是暫時的,生產科技的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汙染與消耗同樣也是一個歷史過程,隨著技術的提升,一切困擾今天世界的汙染與資源匱乏問題終將得到解決!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正如馬克思所說: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的完善嗎?假如沒有假鈔票,鈔票的製造會有這樣精美嗎?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沒有“矛盾”的存在,世界就不可能發展,就算舊的矛盾被消滅了,新的矛盾也會出現,


因此在戎評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如果世界還要發展的話,那麼矛盾就是不可避免的,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對於“矛盾”以及附著於矛盾之上的種種“難題”,我們除了無可避免的生理性頭痛以外,更重要還是應該盡力的透析這個矛盾、客觀的認識這個矛盾、然後是在平和的心態、科學合理的手段下,解決這個矛盾,繼續去迎接下一個矛盾....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當前的人類世界,正面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令人擔憂的現狀:機遇與挑戰並存!


瑞德西韋,一種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核苷類似物。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新冠病毒的話,這樣一種此前被專門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藥物,恐怕實在難以被你我等非專業領域的大眾所知曉。


如果沒記錯的話,戎評第一次聽到這個藥物的名稱時,心情很複雜

——武漢病毒研究所於1月21日,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的瑞德西韋的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用途,進行了專利申請。


無疑,在戰“疫”最為艱難的時刻,武漢病研所的此番舉動,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國內外網絡鋪天蓋地的批評。


對於彼時武漢病研所“新用藥途徑”的專利申請相關的法律問題,由於太過冗雜,在此戎評就暫且略過。


不過,當今天我們再來回首這個富有“爭議的藥物”時,有一個事實卻不容否認:


不論是出於中美雙重認可,還是國內“公共知識分子”狠抓痛腳式的大肆吹捧,

“瑞德西韋”,這個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研發生產的抗病毒活性藥物,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視為了藥物領域攻克新冠病毒肺炎的最大希望。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然而,結果似乎並不樂觀。


4月10日,此前備受關注的新冠病毒肺炎潛在藥物瑞德西韋,基於美、歐、日的61名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首份臨床研究報告,於當日在線發表於由美國麻省醫學協會所出版的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臨床實驗的公佈結果,徹底的斷絕了瑞德西韋此前的“神藥地位”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接受為期10天的瑞德西韋治療+18天的隨訪之後,死亡率高達13%、重症惡化率高達14%、症狀減緩率僅為68%。


此外,在安全性上,瑞德西韋給藥病患中,60%的患者出現了藥物導致的腎功能障礙、腹瀉等輕微副作用、23%的患者出現了藥物導致的多內臟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等嚴重副作用。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瑞德西韋有用嗎?


此前中國針對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研究數據顯示:重症COVID-19患者在接受常規醫療救治後的死亡率,大致在17-78%之間。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佈的瑞德西韋給藥實驗,死亡率為13%,相較於中國的研究數據,死亡率降低了4%。


從數據上看,瑞德西韋似乎起作用了。


然而,對於此次歐美諸國聯合進行的臨床藥物試驗,中國方面卻認為試驗僅僅只是單用藥組研究,並未對單個患者的病毒載量數據進行過採集對比,存在研究侷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線上發佈瑞德西韋臨床給藥臨實驗的當天,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奧戴在官網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在這封信中,丹尼爾·奧戴錶示:

中國已經停止瑞德西韋的重症臨床試驗,另外,瑞德西韋同情用藥的數據存在侷限性。


這標誌著人類寄希望於某一項“神藥”就能戰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幻想,走向破滅!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當然,也並非“無藥可救”


事實上,僅僅就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佈“抗疫神藥”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數據兩天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在接受《人民日報》的專訪時就公開表示:

我們現在試驗的一些藥物,比如氯喹,實驗結果肯定是有效的,我們正在總結,可能很快要發表出來。還有一些中藥,比如連花清瘟,我們不僅做了離體實驗,還在P3實驗室發現,它抗病毒作用雖然不強,但抗炎症方面表現突出,有關實驗結果不久之後也會發表。此外還有中藥血必淨,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花、丹參、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但對重症病人的治療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們現在也在總結。


無疑,在疫情陰霾籠罩世界的晦暗時刻,鍾南山教授的此番發言,如同穿透雲層的一縷陽光...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然而,希望雖然存在,但是現實卻依舊需要被我們認清,誠如鍾南山教授所說:

要想真正終結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現在各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發。但我不認為疫苗三四個月時間就能做出來。此外,根據抗擊“非典”的經驗,去掉中間宿主,也能阻斷疫情的傳播。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傳播鏈是怎麼樣的,搞清楚之後切斷也很重要。

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極的。


很不幸,在人類戰“疫”四個月後的今天,新冠病毒肺炎傳播的“中間宿主”究竟是誰,我們依舊沒找到!


很不幸,在人類戰“疫”四個多月後的今天,除了中國、韓國、以及極少量的個別國家在堅定的疫情防控隔離措施下,初步的對疫情傳播形成了壓制以外,包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在內的諸多所謂的發達國家,疫情形勢一片糜爛!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三四個月,世界等得了嗎?


截止到戎評撰稿此處的4月16日9時止,世界除中國以外的累計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駭人的198萬7182人!


全球範圍內,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6萬4623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5365例,達到13萬0900例....


4月13日,世衛組織代表大衛.納巴羅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與媒體見面》的節目中說:

新冠病毒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伴隨人類。


是的,在戎評看來,就是這樣語氣平淡的一句話,其嚴厲程度遠遠的超過了此前世衛組織各類諸如“人類公敵”、“世界疫情大流行”的措辭形容,甚至,從已經造成的損失和種種表現來看,就算是今天回憶起來也令人談之色變的“非典病毒”在新冠病毒肺炎面前,也拍馬難及....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原因很簡單:


當年的非典疫情幾乎只是侷限於中國一地,中國勝則“疫”情止,但是今天,種種已經表現出的事實卻分明告訴我們:在這場疫情中,即使中國勝,疫情也不一定能夠止!


對於這一點,近一個多月以來西方諸國的局勢糜爛。就是最充分的驗證,而這之中,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爆雷式疫情”,令人悚然

——3月12日時,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洋洋得意的宣稱“我們目前只有32個死亡病例, 看看其他國家的數據,思考一下,你會覺得我們做得很出色”,然而,僅僅就在一個多月之後的4月16日晚6時,美國的累計新冠病毒肺炎報告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65萬8263人,累計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3萬0998人,單日新增死亡病例4246例。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戎評相信,對於美國國內近乎已經走向完全失控的疫情,不少的讀者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難得的暢快。


老實講,對於“流氓”的遭難,戎評也不敢說自己就顯得那麼的“國際主義”,但是等到冷靜下來仔細一想卻只剩下兩個字:


恐懼!


眾所周知,03年時主要集中於中國爆發,同屬“冠狀病毒”的非典病毒,其最終的消失除了彼時中國舉國戰“疫”的付出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天氣轉暖對病毒傳播和繁衍造成了極大的干擾。(高溫和紫外線會破壞病毒活性和病毒子代基因)


得鑑於此,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和王偉炳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氣候因素對新冠病毒的傳播究竟是否具有明顯的干擾作用。


然而,截止到兩位教授的團隊數據採集終止的3月9日止,在對中國的224個城市(湖北省外207)的病例數據和氣象數據進行統計比較,並在湖北省疫情高峰時段的,對包括湖北省在內的中國62座城市進行的病毒基本再生數(R0,即在無干預的情況下,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人數)的抽樣後,兩教授團隊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


天氣轉暖可能不會減少新冠病毒傳播,溫度、相對溼度和紫外線輻射等氣候因素與新冠病毒的傳播無關....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當然,隨著後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闞海東教授和王偉炳教授團隊的這一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實際佐證

——無論是赤道兩側的高溼熱地區、還是高幹熱地區,均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新冠病毒肺炎流行。


戎評相信,或許直到此刻,還有不少讀者不知道新冠病毒的此項特性究竟意味著什麼?


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縱橫歐亞美非澳、寒暑皆可往。


換一句話說,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下,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又一個“爆雷”!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任何一個國家。


事實上,與當前一般的媒體認知中將印度抑或是日本接下里及其可能的“爆雷”統統聚焦到了感染人數上有所不同,

在戎評看來,我們在對於當前世界的疫情發展關注上,除了驚駭眾人的疫情“數字”以外,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疫情的“變種”!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或者說,是“進化”。


什麼是進化,在中文語境中,所謂的進化大致都會被理解為“進步”、“變強”,但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所謂的進化或許用“跟隨環境的改變,而進行適應性改變”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更加貼切。


很不幸,與以往的流行性冠狀病毒相比,如今的新冠病毒疫情似乎已經突破了地域氣候的阻隔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在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僅有19個國家尚未出現確診病例,他們幾乎都是人跡罕至的島國。


這意味著什麼?


多樣的氣候環境,廣袤的分佈區域,為新冠病毒的多樣性進化,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誰也不知道,在這些迥異的自然環境中,在不同的人種間、甚至在跨物種的傳播中,這些48小時就能將數量複製100倍的新冠病毒肺炎,究竟最終會出現多少變種....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因此,“新冠疫苗”我們還能夠再等待三四個月嗎?


目前已經基本控制住了國內疫情傳播的中國,或許能夠等那三四個月!

目前正在加速糜爛,不斷變種繁殖的新冠病毒肺炎海外疫情,誰又說的準?


中國以中國地區傳播的新冠疫情病毒基因而成功研發出的病毒疫苗、中國人普遍接種疫苗之後獲得免疫能力、中國戰“疫”勝利了,難道就真的“勝利”了嗎?

——截止到4月15日24時,境外輸入中國現有確診病例898例(含重症病例46例),現有疑似病例61例。累計確診病例1534例。


境外輸入病例,正在成為當前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主戰場,而這其中,日趨增多的“無症狀感染”,正在成為中國下一步戰“疫”的主要醫療挑戰!


雖不願承認,但是事實確實如此:新冠病毒肺炎,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變異。


對於當前世界各國著手研發的各類針對性疫苗究竟能否對如今愈加呈現出“不同性徵”的子代新冠病毒產生效果,由於相關的臨床實驗數據並未公佈,戎評也不敢妄言。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不過,從此前初代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無法適用於此後的衍生變型的甲流感各譜系來看,在

今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世界範圍內及其可能出現“疫苗追著病毒跑”的詭異一幕!


無疑,根據新冠病毒肺炎當前已經表現出的強大破壞性來看,倘若這樣的一幕最終出現的話,對於世界發展,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社會生產秩序而言,都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我們能夠避免這一切的發生嗎?


很不幸,從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當前堪稱“失敗”的戰疫表現來看,當前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並不能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場上起到多麼積極的作用,換一句話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有其存在的土壤,土壤只要存在一天,病毒便一天難以被壓制!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我們能夠坐視這一切的發生嗎?


戎評相信,面對海外日益嚴峻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希望“隔岸觀火”的人在國內並不在少數,甚至在某些瞬間,戎評也成為過其中的一員。


但是如今的事實已經證明了,“火”是危險的,當前疫情下並沒有一條河來阻隔中國與世界的現實中,所謂的“隔岸觀火”,更大概率會成為火燒連營

——在中國主要省市級行政單位多日“0新增”的大環境下,中國黑龍江省卻連續數日疫情確診呈現兩位數遞增,截止到2020年4月16日,黑龍江省已經成為了僅次於香港之後的中國第二大疫區,單日新增確診20例,現有確診377例!


據黑龍江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稱:

疫情反彈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境外輸入病例。


套用一句略顯官方卻發人深省的話: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未如此震撼人心。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我們,該怎麼辦?


坐以待斃嗎?戎評討厭這一個消極的詞彙,無論是出於樸素的個人情感還是出於我對於世界的認知。


文首也說過:戎是一個“發展派”。


在戎評看來,當前正於世界肆虐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帶給我們的除了有無可避免的生理性頭痛乃至死亡以外,更重要還是應該盡力的透析這個矛盾、客觀的認識這個矛盾、然後是在平和的心態、科學合理的手段下,解決這個矛盾,繼續去迎接下一個矛盾....


是的,或許病毒本身已經被人類社會賦予了“邪惡”的標籤,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此刻橫在全人類面前的巨大矛盾,正在從根本上塑造著人類的未來社會。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何處是人類社會的未來?


歷史經驗無數次告訴我們:疫情的高發病率和死亡率往往會在人類社會中產生極大的恐慌。


而隨著恐慌的不斷蔓延,如果原有的社會信仰價值體系無法在短期內以實際行動將之消弭的話,那麼後續不可避免的則是原有信仰價值體系的崩塌與重構。


例如,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流行,在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性命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年歐洲的信仰價值體系。


經濟上:黑死病的爆發削減了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人口銳減而帶來的勞動力不足,迫使歐洲開始了以技術創新為社會生產形式發展的深刻轉變。


政治上:黑死病爆發所引起的經濟危機,在動搖統治了歐洲數個世紀的“農奴制”的同時,也極大的激化了彼時歐洲的階級矛盾,為了維繫統治,歐洲貴族階層被迫作出了一系列的讓步,這為其後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提供了必要的鋪墊。


文化上:在疫情蔓延的束手無策下,曾被眾人篤行的“神學”遭到了普遍的質疑,理性與科學開始引人注意,這為其後的文藝復興鋪平了道路!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歷史,真的就是一個輪迴。


對於今天的世界而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形式”轉變不可謂不深刻:遠程辦公、網絡購物、網上雲教學、全自動智能化流水線....


在這場疫情面前,傳統的社會生產生活形態與現代的遠程智能化改革之間的矛盾已經超越了單純“技術更迭”意義。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在新冠病毒疫情仍舊繼續伴隨人類長時間存在的客觀現實下,無論是出於個人發展,抑或是國家層面的生產改革方向,戎評相信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當然,由此而衍生的一個在疫情之前關於“產業製造”的難題,或許更加值得我們思考:


西方各國奉行的低端產業國外轉移政策,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國情?抑或是否真的符合疫情動盪之下的未來世界環境?


顯然,對於中國人,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獨思的問題。


是的,中國人需要獨思。


在這場疫情的洗禮下,以英美為首的西方世界百餘年來帶給世界的政治文化意識,正在如同中世紀疫情之後的“神學”一般,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崩解。


戎評相信,在這場疫情的強烈衝擊之後,至少對於大多數身臨其境的普通民眾而言,資本主義的劣根性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再是一種存在於紙面上的空洞理論....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當然,更重要的我們還明白了相較於中國的不善言辭,在好萊塢熒幕上誕生了漫威英雄、人性光輝等種種感人事蹟的美利堅,也僅僅只是停留在了好萊塢的熒幕之上。


短短數月,世界從未如此鉅變。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在近期的後臺留言中,有很多讀者詢問戎評,“作為個人而言,在接下來的“危機”中該如何應對?”


老實講,戎評並非專業的理財/職業規劃顧問,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以審慎態度給出一個大概。


在戎評看來,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我們首先應該做好的是應對最大危機的心理準備。過去幾十年的安定繁榮給了太多人的錯覺,以為這種“歷史的幸運”就是歷史的常態,心態的及時轉正,能夠讓我們在接下來的鏖戰中更好的適應一切。


其次,在現有的個人發展上,對於非TZ內的從業人員,危機意識下的擇業備選大致已經可以被提上日程,隨遇而安不可取,職業怠惰不可取、社會是不斷前進發展的,一些新興職業的風口如果無法及時把握的話,那麼面臨的往往是個人的淘汰。


最後,適時的增強家庭的綜合抗風險能力已經成為了一種相當的迫切,無論是危機的分攤、更高的個人儲蓄以及一些必要的應急物資和相關知識的儲備,都已經變得尤為重要。


當然,以上的這些建議都僅僅只是相對以往的。


很幸運,在這場橫掃一切的疫情面前,我們的政治體制保障了我們的社會穩定運行!

很幸運,在這場橫掃一切的疫情面前,我們的經濟體量決定了即使外部環境再為惡化,只要我們嚴防死守,所帶來的也僅僅只是損失而並非覆亡!

很幸運,在這場橫掃一切的疫情面前,我們身在了全世界最為安全的中國!


英美戰“疫”之罪:世界正被推向未知危險!


何處是人類社會的未來?


人類當然擁有光明的未來,但是這種光明,並不屬於繼續堅持腐朽制度下的那一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