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醫農業技術與中藥 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2019年10月20號,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秦皇島青龍縣人民政府與秦皇島市 中藥材商會聯合主辦,北京鋤禾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現代農業園區促進會、河北同盛藥業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首屆中醫(藥)農業技術與中藥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在秦皇島青龍縣10萬畝中藥材基地,盛大開幕。

首屆中醫農業技術與中藥 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首屆中醫農業技術與中藥 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本次活動邀請包括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促進會、河北醫藥行業協會、安國藥都藥業商會、安國數字藥都檢測中心、北京三農辦公室等在內的眾多國內中醫藥材專家學者前來共同探討。

眾所周知,伴隨著"自然療法"的盛行,中藥材因其天然、療效確切、價格相對低廉的特點和優勢,備受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青睞。我國是世界中藥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目前國際市場中70%的天然藥用植物來源於中國,中醫藥已傳播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中草藥應用日益廣泛,銷售量也在逐漸增加。受全球範圍內中藥材消費需求的拉動,近年來我國中藥材產量逐年穩步增長。根據調查,2017年,我國木本藥材產量約為319.60萬噸,較上年的279.82萬噸,增長14.22%。2018年我國木本藥材產量約為351.2萬噸,同比增長10%。

而隨著全球範圍內對於中醫藥材的需求不斷增大,我國的中醫藥材產量也在逐年提升。但同時,有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有很多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僅開始注重藥材產量,密植多種,而忽略藥材本身的藥用價值和營養成分,致使最終結果本末倒置,因此,如何在兼顧植物藥性的同時來提高產量,成為本次會議的研討主旨。

青龍縣人民政府縣長紀立功,向到會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並說道:“本次會議對青龍縣、秦皇島市、河北省甚至是全國而言都有頗為重要的意義。中醫藥對於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中醫農業”對於中醫藥材的療效和營養成分具有強大的提升能力。也期望所有人一起能將中醫藥的發展不斷做大、做強!”

首屆中醫農業技術與中藥 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同時,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農業分會會長王道龍進行了中醫農業政策解讀,《為全球可持續農業發展提供中醫藥解決方案》的講話。

他在發言中談到:

中醫應因優質品質的中藥而更好的實現傳承,以“中醫”“醫理”“藥理”思想為指導,所生產的,帶有“產地屬性”的,以 “功能性”與“保健養生”“原汁原味”為主要特徵的農產品、食材、食品、藥材、藥品,將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大農業、大健康”產業,成為我國農業產業的“特色競爭力”,並將帶動具有“民族特色”的“三產融合“拉動“地方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產業支點。目前,全國已有380多萬家農業經營主體,有三分之一的用戶都在做與“中醫農業”相關的項目,規模之大也獲得廣大群眾的關注和認可。

而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若帆在發言中說到:“在農業“破壞性發展”的今天,“中醫農業”的發展是不置可否的。中醫藥材因其道地的自然屬性,而使得其自身藥物性有明顯成效,我們目前對於中醫藥的認識還需繼續加強,而如果用西方醫藥的判斷標準來判斷中醫藥性和生產標準是大不相符的,除了藥物的有效成分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所帶來的是“氣息”的調節。

而如果對道地藥材只關注其規模化生產,只注重產量,那最終結果只能是植株疾病頻發、適得其反。只有注重產量和質量的同步發展,才能實現中醫藥材的現實價值與工業價值。在其工業價值實現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其自身價值也得到更大的體現。“中醫農業”可降低成本持續投入,在驅散病蟲害的同時維護系統平衡,實現作物價值的翻倍。運用“中醫農業”技術為依託的植株,各方面營養成分、產量、品質和功效方面相較於之前化肥農藥培育的植株都有著極大的改善。

“中醫農業”的振興發展已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隨著中國“一帶一路 ”建設和“綠色發展觀”的不斷深入。“中醫農業”將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代言人”走向世界!

首屆中醫農業技術與中藥 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首屆中醫農業技術與中藥 材品質提升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本次會議還就中藥材產業園區規劃、一二三產業融合、文旅康養和中藥材檢測服務推廣等項目請到了專家進行座談和演講,為廣大學者和種植戶提供了借鑑之路。

中醫藥材的發展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而以“中醫農業”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也必然是大勢所趨。“中醫農業”將成為中國特色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