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超大城市中的鄉村振興之路,廣州從化再提速

4月8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對全省鄉村振興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推動。廣州市從化區、韶關市翁源縣、肇慶市封開縣有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從化鄉村振興馬不停蹄。年初,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和荔枝蜜公園等項目同日揭幕,為美麗鄉村注入新動能;連日來,從化香米、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華瑞冷鏈、荔枝定製營銷等鄉村振興的大手筆、新舉措先後啟動,吹響2020年鄉村振興全面奮進的號角。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屏障和後花園之一,從化近一年來在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上做了什麼,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又取得了什麼實效?我們試圖通過幾組關鍵詞去解答。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春天的從化西和村,鮮花綻放,花香撲鼻,近50家花卉企業沿路鋪展,直播帶貨、花卉研發、研學旅遊等業態給村民帶來致富奔康的希望。

西和村黨支部書記鄭汝相回憶,2000年以前,西和村是典型的鎮街交界、城鄉結合地帶,路網不通導致發展滯後。

西和村打造萬花風情小鎮,吸引了不少花卉企業入駐,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以正欣園藝場為例,該園藝場裡70多名員工中有超過40名是當地村民。“這些村民年齡多在50歲—60歲之間,對於他們而言,能在家門口工作,並且每個月收入最高能達到四千多元,是非常理想的了。”西和村第一書記劉輝鵬說。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我們紮實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精準脫貧“不獲全勝,絕不收兵”,2019年繼續投入1.77億元,實施鞏固扶貧成果項目169個。

據統計,特色小鎮建成後,村民的收入渠道更加寬闊,在家門口實現了財產性收入、創業性收入、一產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的疊加組合。如蓮麻村2018年人均收入達3.1萬元,比2015年小鎮建設前的1.56萬元增長了98.7%。昔日廣州最北貧困村成為如今的“網紅村”,蓮麻村黨支部書記潘安娜深有感觸。“打造酒文化品牌,錢袋子夯實了,村民思路也開闊了。”

蓮麻酒香令人沉醉,粵菜美食勾人味蕾。“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家政+養老”、鄉村建築工匠等特色勞務品牌持續注入就業和增收的動力。

西和村2018年成立了廣州第一家粵菜師傅培訓室,吸引了村鎮的年輕人前來拜師學藝。“每一節課我都會來!”西和村何溪農莊老闆周燕瓊是培訓室的常客,此前她正苦於農莊的轉型,在鄭國忠大師的指導下,她學會了玫瑰花雞、西和醉鵝、荔枝柴碌鵝等新菜式,許多遊客慕名而至。

去年以來,從化持續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向粵菜創新、“南粵小吃”品牌化運營發展,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粵菜廣交會”,讓鄉村旅遊提質增效,為村民創新創業注入新動能。“我們還注重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以專項扶貧為手段,重點加強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把數據中心等新基建落戶機遇,加快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前述負責人說。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綠色是從化的底色。守好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屏障,用活綠色生態家底是從化人們的共識。

水陸輝映,滿目綠意、撲面煦風。遊船緩緩行駛在流溪河水上綠道中,河面時而蕩起層層漣漪,這是從化衛東水陸綠道——廣東省唯一一條陸上綠道與水上綠道相結合的綠道。

貫穿流溪河沿岸的綠道猶如“美麗廊道”,將散落在各村鎮的“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和“美麗園區”聚合起來,輻射帶動沿線農村形成帶狀發展。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近年來,從化重點建設43公里流溪河碧道示範段、百里生態溼地公園和300公里水陸生態廊道,打造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加快治理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廁所革命”、垃圾汙水治理工作持續走在前列,農戶無害化衛廁實現100%普及……

“農村汙水收集率達到82%的全國領先水平,以全省第一名成績入選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從化 有關負責人說,優良的人居環境是民之所盼,深入推進“五大美麗”行動讓美麗環境成為區域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縱橫交匯的湖泊水道,綠意盎然的觀賞植物讓流溪河從都溼地公園,成為了一片獨特的景緻。“過去這裡全是灘塗荒地,由於這裡管理困難,農民種菜、亂搭工棚等現象屢禁不止。”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提起這裡的“前世今生”不禁感慨,政府搭臺企業共建共治共享,原始生態正逐漸恢復本來的面貌。

家鄉變得越來越漂亮,人們更加珍視這片來之不易的美麗家園。從化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建房管理指引和建房工匠管理措施,以管農村工匠管理農村建房,堅持“一戶一宅、帶圖審批”,以繡花功夫推進舊村微改造工作,全力打造嶺南特色鄉村風貌帶。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去年底,從化成功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城鄉關係正在步入新階段,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更快、範圍更廣。作為廣東唯一入選的廣清接合片區將為全國提供哪些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本經驗,備受外界關注。

從化日前簽約動工28個重點項目,投資總額達457億元,不少企業看中城鄉融合發展機遇。新合作商貿連鎖集團在從化投資建設中國供銷商貿流通綜合產業園項目,圍繞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交易及結算中心,以及服務於上述功能的冷庫、保鮮庫、常溫庫、冷鏈車等功能,打造廣清一體化農產品電商綜合基地。

伴隨著廣連高速、從埔高速動工,生態功能區與大灣區城市群便捷的交通互聯打開發展新空間。

從化充分發揮超大城市生態功能區優勢,乘勢打造生態經濟總部集聚區,推動84家生態設計企業落戶生態設計小鎮,成功引入全球規模最大的酒店集團企業—溫德姆酒店集團項目。

近期,一些企業家願意來到溫泉地區辦公,並有意把功能總部搬到距離天河CBD不到1小時的從化。國內特大城市的產業佈局,在疫情影響之下,有可能會從以中心城區CBD為核心的單一佈局,逐漸演變為在中心城區和生態功能區,實現錯位佈局的區域協作發展格局。生態經濟總部集聚區的新構想越來越受到關注,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城市資源要素前來。

“一手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依託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溫泉風景名勝區等平臺載體,紮實推動城鄉要素跨界流動、高效配置。”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說,還要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加快推動20個特色小鎮人居環境標準向周邊延伸,特色產業鏈條向周邊拓展,全力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結合片區。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果農們正忙碌著為荔枝樹疏花,香甜的花蜜也引來了蜜蜂光顧。 “生態從化 美荔定製”嶺南荔枝文化節系列活動日前在從化南平靜修小鎮拉開帷幕。30萬畝荔枝花盛放,在人氣網紅的引領下千萬網友在線共同歡樂“雲”賞從化荔枝花海,定製荔枝,率先打響2020年廣東荔枝營銷戰役“第一槍”。

自2018年以來,從化“荔枝+互聯網”深度融合,首推“荔枝定製”概念,建立“果農—消費者”直供鏈條。

經過連續3年的打造,荔枝定製充分展現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成果,從美麗環境衍生出的定製經濟逐漸成為從化在大灣區乃至走向全國的一張嶄新的名片。以定製荔枝、定製果蔬為切入點,從化力爭3年內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一站式全產品定製。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重中之重。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守穩基本盤。堅持面向灣區、服務灣區,從化推進“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工程,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從化香米”產業園,生豬產能預計今明兩年可連續翻番。

從化香米產業園以山下村佔地1000畝的示範性基地為核心園區,全區8個鎮(街)的香米種植基地為附屬園區,預計全區種植從化香米麵積達到10萬畝。和稻豐公司項目負責人馮永新透露,預計通過2-3年時間,帶動全區水稻年增加收入3.6億元。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更要技術支撐。建設國家級現代花卉產業園和省級荔枝產業園、壹號蛋雞產業園,加快建設植物工廠、柑橘星球等農業主題公園;著力發展“5G+智慧農業”,艾米稻香小鎮5G數字農田方案向全球首發,率先構築現代農業物聯網……一系列動作,讓人工智能、5G等數字經濟新技術與農業融合。

被鍾南山院士點讚的玫瑰柑是一種從以色列引進的沃柑,在創新使用肥料本地化改良種植後而誕生的新品種,果肉香濃多汁、酸甜可口。

玫瑰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生意也越做越紅火,陸續帶動起附近十幾家果農合作種植。廣州啟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翠玲說,未來將與周邊果農一起成立起農業聯盟,整合資源把蛋糕做大,帶動周邊三萬畝土地動起來,充分利用玫瑰柑果實,延伸拓展產業鏈,豐富品牌產品體系,預計每年將形成15億元的農業產值規模。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以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為中心,從溫泉東路出發,一路上灣區設計開放大學、聖託利浪漫溫泉莊園、廣東溫泉賓館、荔枝蜜公園、佳都人工智能實驗室、“一站式”婚姻登記處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從化實施“頭雁高飛群雁齊飛”九大行動,設立鄉村頭雁培訓指導中心,提拔重用一批優秀第一書記和村社黨組織書記,有力推動“村裡來了年輕人”成為常態。

探索超大城市中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州从化再提速

米埗村發展民宿經濟、塘尾村做好生態設計服務、蓮麻村打響頭酒品牌、西塘村展現文明新風尚……從各行各業集中選出優秀黨員幹部,派駐到該區超過全部行政村半數的100多個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以“頭雁”領航雁陣,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與戰鬥力,帶來發展的新氣象。

抓住國家賦予的重任,推進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從化加快建設“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海塱“鄉雲”智慧治理雲平臺等新型鄉村治理平臺,目前具有從化特色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被評為全國首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以溫泉片區為例,老溫泉煥發新活力要推進60項重點工作。但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省、市、區的各個單位,因為條塊分割溝通協調成為一道難題。

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從化聚焦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以紅色文化傳承地著稱的溫泉片區23個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為試點,實施黨建統領鄉村振興“六呼六應”工作模式,推動實現中央有部署、黨委有行動,企業有需求、政府有服務,群眾有呼聲、黨員有回應。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場文藝匯演、一次講座、一次會議也可以是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平臺。

“用好用活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鄉村振興實踐館等一批特色實踐平臺,持續引導村民崇德向善、移風易俗。”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說,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工作,結合融媒體中心線上資源,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真正成為思想引領“橋頭堡”、紅色教育“大熔爐”,服務群眾“大本營”和鄉村振興“大舞臺”。

【記者】朱偉良

【攝影】鄔影紅 鄺健化 李曉彤

【作者】 朱偉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