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昨天一个《武汉殡葬工自述:疫情下的小人物生死劫》很是红了一下,相信发这篇文章的公号号主自己也知道怎么回事,收割完了智商税之后很及时的自己删掉了这篇。

尽管他是删掉了,但是这篇文章里面故意用平静的语调营造一个压抑的气氛,确实唤起了好多人的同情心理,因此也收获了不少廉价的眼泪外带他们的智力流量。

在好多人流眼泪外加讨论这东西能不能成为“當代紀實文學的名篇”,这到底是是“自然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另解”的时候,本人倒是认真读了一遍,还发现了点问题出来。

首先,“武汉殡葬工”吧,为啥文低非得来个“江苏陆文”的落款呢?而且附图照片的人士看起来怎么着也得50左右,跟文中的殡仪馆司机及其相关行为严重不符。

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其实,这篇文章写得看起来肯定是花了点心思。只是作为文人通病,这么费力岂能匿名?对吧?

呵呵,这本来是一个真相的痕迹。奈何对于一些人来说,价值偏好让他们选择失明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情怀”淹没了理智,丧失了分辨力。悲剧!

当然也有人在解释,那“方方女士也是江苏人”呢?撇开一般情况下,文人为了区别重名喜欢标注自己常处所或者家乡不谈,我们姑且认为这个质疑合理。那么接茬看。

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在最近这二十年,有个词汇其实挺火的——“体制”。各色衙门( 不光是官府,包括官府办的其他营生)被大家叫做了“体制”,可能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里就无时无刻不得不跟体制打交道了。但是“体制”的运转规则,也许许多人不清楚,也没心情清楚,除了发牢骚的时候骂骂,根本不会去注意。那么问题来了。

上图里面的处长大人该怎么人设才合理呢?根据体制的规则,武汉作为中部六省会是个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那么殡葬管理部门民政局下属的专业机构叫做殡葬事务管理处(或者类似其他名字),这是个正经八百的衙门。殡仪馆则是其下属的事业单位。

这些名词陌生吗?我觉得只要跟体制打过几次交道就该大约知道这套规则了。实在弄不清,你可以去查查啊,手指头一动弹各种搜索引擎为你服务……

所以呢,一个城市能主管殡葬事务并且拥有处长头衔的人士,那只能在衙门里坐着,不会把办公室搬去殡仪馆的,对吧?这篇文章里,“施处长”显然把殡仪馆负责人的地方挤没了,显然过分了吧?

问题还有,再往下看。

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先别看红圈,说说这个主人公怎么当上司机的吧。他说自己是“北大毕业生”,因为老爸贪恋体制内的编制,找关系把他塞进来的。这就呵呵了。

“北大”的金字招牌历经百年尽管有一大堆争议,断然不会沦落到其毕业生为了一个“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工勤(注意,是工勤)编制,如此委屈自己吧?堂堂北大毕业生考不上个哪怕是乡镇的公务员编制吗??

有人说,公务员考试不是所有学习好的都能考得上,能的人往往也看不上当小科员不屑去考。嗯,这话大约不错但是不是没问题。

本人确实没有考过公务员考试,也就是个平常人。

但是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满街都是,拿一本来翻翻你会发现笔试部分其实跟十万个为什么差不多,只是历史地理国际和法律的东西多点,其实你日常生活中留心就不会不知道啊。要说策论之类的部分比较难,那确实是考验一个人搜集信息进行分辨处理和对问题应对能力。但这也不是考神童的难度啊,常人都可以的,只是公务员考试要求你比群众平均水平好一点就得了。

名牌大学有多难考?能经过那一关的,混过这个考试应该就没问题啊。你要举例当年也有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的吗?很不幸,他是因为小科员当的不耐烦了才辞职下海的……

退到最后一步吧,北大毕业生不考公务员,除了看不上小科员有更好的选择之外,考个二流三流大学的研究生不算事吧?考个事业编制,哪怕是找个小学教书也不复杂吧?(本人绝无看不起中小学教师的意思,只是承认目前的待遇问题和教师群体数量的客观现实)

你要说四流学校的毕业生走这条路,我信。

现在说说红圈里的东胜医院。搜一下吧,武汉是没这个地方的,鄂尔多斯倒是有,再考虑东胜油田算是胜利油田下属单位因素,山东东营也有这个名头的机构,至于有没有这个医院不好说,反正武汉乃至湖北是没有了。

同样道理,文中其他的地名嘛……

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翻开武汉地图也该知道,能有“江滨路”也不太可能有“河滨路”啊!有的朋友说这个名在某省的某市倒是真的有,这就只能说是作者本人想象力不好,只会套用自己记忆中现成的了。

其他问题也是一堆堆的告诉你,这不过是个不仅需要“文笔修改”的故事了,而是缺少常识的小说。

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都这还不发生传染?简直是太不给以传染性著称的“新冠”面子了吧?

怎么看破“大忽悠”网络热文?

呼吸障碍和溺水有啥不同先不说,但是随便哪个也不能是牙齿咬得紧紧,人的本能会让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呼吸的……

至于其他文中说的,上门扛着就走,家里没人了怎么进去的?破门吗?人死了随便就抗走?火化时候不用死亡证明吗??等等漏洞实在太多了。

最后只能总结,如果你被这么一篇文章忽悠的眼泪哗哗的,那么只能说:

第一,满脑子都是情怀,没啥理性了。别搞学问了,去研究诗歌啥的艺术吧,更有指望。

第二,价值偏好已经开始影响你的理性判断力了,如果不反省的话未来你还可能成为新的笑料。

第三,你没啥社会经验,上了这一当之后,好好的诸事留心,免得将来成为骗子眼里的小肥羊,这个建议对你有好处的。

第四,恕我冒犯了,你的理性确实有限,别乱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了,好好干明白你现在干的活吧,不要给社会添堵也是一种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