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出鄉村振興的“硬核”

農民日報記者 於險峰 馮建偉 張仁軍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藍圖已經制定,推動鄉村振興的“硬核”就是鄉村幹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推動人才下鄉。遼寧省新民市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堅持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讓鄉鎮不僅有人可用,還要用好用精。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新民市找準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突破口,著眼於新民未來10年至20年發展,打破城鄉交流壁壘,引導有志青年人才向一線匯聚,按照“近期備用、中期強化、遠期儲備、梯次推進”思路,激活優秀年輕幹部“一池春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儲備作出積極探索。

在3個鄉鎮任過職、有20多年基層工作經歷的張玉印2019年被新民市委從一個較小鄉鎮的行政“一把手”,調整到新民市較大鄉鎮張家屯鎮擔任黨委書記。履新初到張家屯時,張玉印面對該鎮貧困後進村多、鄉鎮企業小而雜、主導產業不清晰、鄉村幹部人才匱乏等各種複雜情況交織倍感壓力,工作起來有些顧慮,笑稱自己當時患上“留痕強迫症”“問責恐懼症”。

“去年,新民市委落實中央要求制定了《關於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為我放開手腳幹事創業,解除了後顧之憂。”張玉印說。

農村基層工作力量強不強,對於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鄉鎮一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權小責大,承壓較重,存在“留人難”、鄉鎮幹部隊伍不穩定的問題。新民市委貫徹落實中央為基層減負的要求時,集中整治會議文件多、督查材料多、問責泛化簡單化等問題。

新民市委書記周鵬舉說:“鄉鎮幹部最怕大會小會、這材料那檢查,這些事務性工作佔用了基層幹部大量精力,不利於基層全力以赴抓落實。為此,我們進行了堅決整治,切實為基層減負,優化鄉鎮幹部幹事創業的工作環境。最關鍵的是我們樹立擔當作為的選人用人導向,打通了他們的上升空間,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發了幹事創業的內在動力。”

新民市在整治中堅決減少基層鄉鎮頻繁填表報數報材料的情況,要求不得把簽訂“責任狀”、設置“一票否決”作為推卸責任的“擋箭牌”,減少本級組織的全市性會議文件30%以上、減少督查檢查50%以上;堅持把“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具體化,落實好容錯糾錯、澄清保護、即時表彰等制度,切實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營造良好環境,全面激發鄉村幹部幹事創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去年以來,有一批張玉印一樣的幹部被選拔到重要崗位任用。原羅家房鎮副鎮長尚德輝敬業務實,幹群認可度高,被交流到市委辦公室任副主任;原東蛇山子鎮黨委書記劉洪志,以鍥而不捨精神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作出突出貢獻,被重用為市商務局局長。

“過去鄉鎮幹部待遇低、吃苦頭沒奔頭兒、晉升機會少。現在不一樣了,吃苦頭的有奔頭兒,更有利於基層黨委帶隊伍、抓落實。”張玉印說。

“沒有農村基層工作經驗的年輕幹部必須派到鄉鎮鍛鍊。”2019年3月,新民市委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明確提出把75%的黨員發展指標給鄉村,機關人員入黨要先到鄉村工作,樹立“想入黨到鄉村、想創業到一線”導向,把鄉村基層打造成培養儲備優秀年輕幹部的“蓄水池”。

“多年來,我們普遍存在著市直機關幹部不願到鄉村去任職,農村基層幹部又回城工作難的問題,這樣直接導致基層幹部年齡偏大、結構不優,年輕幹部又浮在機關不接地氣、不瞭解農村。”新民市委組織部部長崔海燕說。

新民市在調研中發現,城鄉割裂的問題不僅表現在城鄉發展的二元結構上,也表現在幹部上,市直機關幹部有的不接地氣,不瞭解基層,更不願到基層工作;農村幹部回城難,不少鄉鎮幹部幹到退休都提不了副科級,這就導致鄉鎮工作沒有吸引力、留不住人,老齡化現象嚴重。據統計,2019年黨政機構改革啟動前,新民市40歲以下鄉科級副職幹部62人,佔全市幹部總數的9.3%;45歲以下鄉科級正職幹部25人,佔3.75%,其中“80後”正職幹部僅有4人,僅佔0.6%,鄉鎮黨政正職幹部平均年齡48歲。

“在去年的機構改革中,我們有意識地把人才導入農村,打破城鄉幹部任用壁壘,派市直部門的‘老黃牛’式幹部到鄉鎮去挑擔子,派‘小老虎’式幹部去長見識;為鄉鎮幹部‘搭平臺、找出口’,讓鄉鎮幹部感到在鄉鎮‘有幹頭兒、有盼頭兒’,形成城鄉幹部雙向交流機制,有效提高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周鵬舉說。

今年剛40歲出頭的楊瑞在市委組織部工作近10年,長期的機關工作讓他顯得幹練、穩重。“我最大的短板就是不熟悉基層工作。”楊瑞說,過去在機關上班,如果單位停電了,就感覺今天這一天都沒事幹了,沒有什麼壓力。這次機構改革,他從市委機關任命到鄉鎮擔任鎮長。倍感壓力的他經過近一年的基層工作已經逐步適應。他說現在每天考慮的問題全是鄉鎮發展的方方面面,要發揮自己人脈優勢謀劃全局的工作,自己還要不斷學習,通過幾年磨鍊成為真正的“三農”專家。

去年以來,新民市大膽啟用優秀年輕幹部,提拔重用了53名鄉鎮幹部,28名鄉鎮幹部調整到市直重要崗位和部門,從市直機關選派優秀年輕幹部24人到鄉鎮任職,佔比45%。這些舉措,一方面打開了鄉鎮幹部“進城”的出口,另一方面為市直部門年輕幹部到鄉村經風雨、長才幹、壯筋骨提供了廣闊平臺。全市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平均年齡降為45歲,較改革前整體下降3歲。

王家崗村是新民市法哈牛鎮最偏遠的一個村莊,以前村裡開黨員會來不了幾個人,村部也是破爛不堪。2018年4月,從瀋陽市裡派來的村第一書記孟祥囡到來後,短短一年時間裡,她帶領黨員幹部一點一點幹,粉刷了村部牆面、安裝了路燈、新建了村路,村子美化亮化了,村民們的心也亮堂了。

“廣闊農村大有作為,我就是要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磨鍊自己,踏踏實實幹點兒事,為年輕的自己、為人生留一段清晰的印跡。”孟祥囡剛來村裡就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她的工作也得到了新民市委的肯定,並讓她與另外8名第一書記掛職副鎮(鄉)長,為新民市的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鄉村振興要善於利用外部資源,周鵬舉認為:“第一書記與過去不同了,下派3年時間不長也不短,而且現在還要長期派下去,這些人也是新民市振興鄉村的主力軍。我們以人為本,關心關愛第一書記,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

2018年4月以來,按照省委關於做好乾部選派工作的有關要求,根據瀋陽市委統一部署,新民市委著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認真落實選派幹部工作,355名幹部派駐到鄉村。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啟動之際,對53位駐鄉村優秀“第一書記”進行表彰,是新民市激勵選派幹部永葆初心、砥礪奮進、勇當鄉村振興主力軍的又一次有力舉措。

新民市從組織保障入手,大力推進人才、項目、政策、資金等資源力量向鄉村下沉,協調各類資金7000餘萬元用於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等,並組織32次現場會、15次觀摩會、4期培訓班,確保省市委選派的“第一書記”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

著眼於新民未來20年的發展,新民市制定了年輕幹部培養“春苗計劃”,把幹部梯隊建設作為戰略來抓,通過每年舉辦兩期優秀年輕幹部培訓班,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戰略等進行精準培訓,突出政治訓練和政治歷練,缺什麼補什麼,發展需要什麼培訓什麼,多方面提高年輕幹部綜合素質。

去年10月,新民從全市選出48名優秀年輕幹部到瀋陽市委黨校接受培訓,平均年齡只有33歲,其中“90後”11名;並建立優秀年輕幹部優先選拔任用機制,在培訓結束後,選取了7名優秀年輕幹部任鄉鎮黨委委員。周鵬舉說,今後將發展黨員指標向鄉村傾斜,力促“想創業到基層、想入黨到一線”常態化制度化,讓更多年輕幹部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