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刺痛國人心

要不是看了胡錫進總編短消息,人們怎麼會知道還有個《武漢封城日記》,趕緊上網搜索,才知道在那段抗疫最為艱難的時間裡,大作家方方可沒閒著,甚至放下手裡的中篇小說來專心寫日記。莫因胡總透露消息,還真不知道中國有個“方方”的大作家。可是,此刻的心境已經完全不在於什麼“方方”“圓圓”了,只感覺心裡邊沉甸甸的,很壓抑,很焦躁,還有股子莫名的嫌棄!

怨氣並非來源於方方日記本身,也不是因為方方本人,而是這本日記偏偏在這個特殊時段在這個特殊國家美國出版。美國是誰?眾所周知,美國是任何時候瞅中國都不順眼的流氓!這本日記對他們來說不亞於從天而降的“寶中寶”,也可以說是一個利器,一個鋒利無比的來自中國人之手的用來攻擊中國人民的利器。說清楚這些,大家可能也就明白了。

方方日記,刺痛國人心

也難怪胡錫進總編不無憂慮地說,因為日記在美國的出版,公眾對她的態度會變得更快,而且很多國人感覺不舒服,這種感受很正常,也很自然。

事實上,大多數國人都沒有親眼目睹湖北特別是武漢的人間悲劇,對於目前世界各國特別是疫情遠盛於武漢的國家的慘狀也僅僅停留在耳聞或報端。方方是一知名作家,看問題往往身不由己便自然定位到一個獨特的視角,雖說能把分寸拿捏得很到位,但很難說不帶有某種偏見或者情緒——身在其中,在所難免。何況,方方日記算得上是全世界第一本記述人類與病毒殊死搏鬥的寫實類文體,因為那會兒全世界只有武漢深陷磨難。而當這本日記完稿時,武漢正在經受著人類史上罕見的煎熬和苦痛,而歐美疫情也還沒有大暴發。

方方日記,刺痛國人心

顯然,這本日記將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重點研究的資料,甚至成為攜一眾狐朋狗友來起訴索賠的有力證據。而且,其中任何一點帶感情色彩的章節或語句都會被美國拿來做濃墨重彩地渲染甚至曲解,這不是可能,是絕對。相信寫作水平堪稱一流的方方會有很多細節描述、感言甚至包括對時局的把握與批評。這本不算什麼,也算是客觀事實,但對美國人來說,就截然不同了,他們會“舉一反三”,會“以小見大”,甚至會“無中生有”,更會運用邏輯判斷推理來總結整理一套完美的環環相扣的輿論攻防體系,專門針對中國痛下殺手!

我們完全可想想象,當時的每個中國人對武漢抗疫情況的認識都有很大侷限性,方方本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眾所周知,那會兒的形勢異常嚴峻,嚴肅的隔離政策使得幾乎每個人都蝸居在家。那麼,大作家方方又是怎樣獲得那些生動素材的?我是不太相信她是靠想象。那麼,在不出門不上街不見面不採訪的情況下,也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如果有,那就是網絡信息傳遞。可是,這可不是在創作可以隨心虛構的小說,沒有切身體會和親眼所見,完成紀實性的日記可真是難為方方了。

方方日記,刺痛國人心

名家就是名家,日記順利告罄。而且據說,在寫作過程中深受人們追捧,甚至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之前出自方方之口的這樣巧妙的廣告語,很容易令人產生急切拜讀的衝動。

衝動是魔鬼。方方日記的成就感此刻應該蕩然無存了,因為,《武漢封城日記》已經迅速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且同時發行德文和英文兩個版本!一個“迅速”足見美國人有多麼迫不及待!驚詫之餘,突然間一個斗大的問號出現在腦海:方方日記是怎麼落入美國人之手的?!

毋庸置疑,美國在疫情完全無法控制而深度淪陷的情況下,還一刻不停地瘋狂發起對中國抗疫的猛烈攻擊。一是甩鍋,二是賠款,這已經成為眼下最為嚴峻的不爭事實!

方方日記,刺痛國人心

胡錫進總編深刻剖析到,這個時候方方日記被美國的出版商加緊出版,散發出來的決不是什麼好味道。方方在寫那些日記時產生的迴響是中國內部的一件事,這種迴響有當時的場景和邏輯。然而這部日記在今天和之後拿到美國和西方去擴散,就是另一回事了。它不會是一般的紀實文學交流,它一定會被國際政治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來的風浪中,中國人民,包括那些曾經支持了方方的人,將用我們多那麼一分的利益損失來為方方在西方的成名埋單。

果然,就在4月8日,亞馬遜官網的兩則預售書的消息,引起了中國億萬網友的轟動!也就在此前的3月30日,方方曾在微博中發表聲明:“不知道這本書是誰編的,也不知是否以此盈利。如有對外銷售,實乃違法,請知情者向有關部門舉報。我自己目前沒有出版過任何一本與疫情相關的書。也未出版日記,特此說明!”

方方日記,刺痛國人心

大作家方方似乎也不乏政治敏銳性,她立刻意識了問題的嚴重性。當然,今日之中國是強大的,當然不會因為一本方方日記在西方的出版真就怎麼樣了。但在今天這個節骨眼上,方方的確帶來了對公眾的一份深深的刺痛。

曾是湖北省作協主席的方方,本是出於職業習慣和對抗疫事件的關注,成就了自己的一部著作,並已成為武漢封城中的一個符號,那麼,當她還在為自己意想不到的成就而驕傲時,極為嚴重的後果已經悄然而至。

可是,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無形中,方方已經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淪為了美國攻擊中國的馬前卒而被利用。“你有權利保持沉默,可是你的日記將成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美國人已經緊緊抓住了這一根關鍵稻草,那麼,大作家方方也就理所當然地應該為這個符號衍生的這個後果儘量承擔一份責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