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在《重來》裡有這麼一段話:

如果你想從一堆人中決定出一個職位的合適人選,僱那個寫作最厲害的人,這個人不在乎是不是營銷人員、推銷員、設計師、程序員,無論是誰,他們的寫作技巧都會對此有益。因為一個好的寫手不單是有根好的筆桿子,清晰的寫作體現清晰的思路,優秀的寫手懂得溝通,他們讓事情易於理解,他們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事情,他們知道什麼該省略,那正是你在任何求職者中都想要看到的品質。

為什麼《重來》的作者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他們深切的知道,寫作能力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邏輯清晰、善於思考。而善於思考的人,無論在哪裡都能創造價值。

除此之外,在信息傳達便捷、知識付費高熱的今天,會寫作,更能直接變現,能創造豐厚資產。正如羅振宇所說: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麼構成?兩個能力,一是寫作,二是演講,這都是讓你出一份力,然後能夠大規模地複製你影響力的方法。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有人可能覺得,說得那麼好,但寫作哪有那麼簡單?其實,寫作沒有那麼簡單,但也沒有那麼難。對於很多寫作者尤其是小白來說,只要解決兩個問題,基本就能在寫作這條路上順利的走下去了。

哪兩個問題?開始寫和堅持寫!

至於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在我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會卡片寫作。或許它並不一定能解決你如何堅持寫的問題,但它一定能讓你的堅持變得更加簡單,並且對於小白而言,運用卡片寫作絕對是起步時最合適的選擇。

卡片寫作是什麼?有什麼好處?又該如何運用?別急,在下面的內容裡,我會一一為你解答。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首先,卡片寫作是什麼?

顧名思義,卡片寫作就是把一段精簡的文字寫在卡片上,一張卡片可以是一個知識,是一段信息,也可以是一篇短文。

說白了其實很好理解,但是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或者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建立知識素材庫

你想想,一張卡片就是一個知識,那麼如果你有100張卡片是不是就代表你有100個隨時可供提取的知識?如果1000張呢?10000張呢?當你積累足夠多知識卡片以後,你就會發現,你大概也是別人眼裡那個博聞廣記的智者了。

別不信,在我國近代的文學大家中,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圍城》的作者錢鍾書老先生。世人常稱讚錢鍾書老先生記憶力超群、博聞廣記,但實際上,鍾錢書老先生的愛人楊絳先生曾說過鍾錢書的記憶力超強不過是因為善做筆記,而鍾錢書老先生做筆記的方法正是卡片寫作。據說老先生一生積累卡片接近十萬張,具體多少無從得知,但從《圍城》一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錢鍾書老先生對卡片寫作的推崇。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第二,減少寫作畏懼感

很多新手在開始寫作時,都想著自己能完成一篇完整的長文章,但實際上經常是坐在書桌前大半天也憋不出幾個字。

而往往在這種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對寫作的畏懼感,但越畏懼,越寫不好文章。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如何解決畏懼感?我們首先要知道,之所以會有畏懼感,是因為我們對寫作不熟悉,寫不出來。所以解決寫作畏懼感最好的辦法就是“熟能生巧”。

乍一聽,你可能會有點疑惑,我都寫不出來了,我還怎麼熟能生巧阿?但仔細想想,寫1000字的長文寫不出來,100字的短文我們總能寫了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前面說卡片寫作是起步最合適的選擇了。

徐徐漸進,只要我們能做到每天寫100字,那麼自然而然對寫作的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寫作的畏懼感也會越來越少。

第三,快速寫作,輕鬆梳理邏輯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分享過快速閱讀的方法,但寫作也能快速是不是就有點顛覆認知了?

其實一點也不。經常寫作的人就會知道,想要寫出一篇條理分明的文章,先完成大綱是最好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邏輯通順以及結構清晰,並且為了讓初稿儘可能完善,在寫大綱時還必須找到適合的案例和素材。

但找案例和素材的過程,往往並不那麼如人意,有時候即使你找到了相當不錯的案例,但因為跟大綱的主題不太符合,你也只能棄之不用,重新再找。而這些,就是導致一篇文章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原因之一。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那怎麼辦呢?用卡片寫作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卡片寫作的步驟不是讓我們去找匹配大綱主題的案例和素材,而是根據我們所找到的素材去設計大綱主題。

比方說,如果我們找到的素材大多是如何解決拖延症相關的,那麼大綱主題就可以是如何戰勝拖延症?如果我們找到的素材大多是說明拖延症形成原理的,那麼大綱主題就可以是為什麼人會有拖延症?

其實,所謂的速寫說白了就是把知識鏈接成網狀,而後擴展成為文章。如果你平常就有收集知識卡片的習慣,那麼你只需要從中找出幾張關於拖延症的知識卡片,就能輕鬆構成一篇文章,連尋找素材的時間都節省了大半,這樣的寫作速度自然也就不會慢了。

好了,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內容了,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卡片寫作簡單理解就是把知識點寫在小卡片上。這樣做能帶來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建立知識素材庫,並且無論是用來減少寫作的畏懼感還是練習快速寫作和梳理寫作邏輯,卡片寫作都是一種非常好用的工具。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在上一部分我們說到了卡片寫作是什麼以及卡片寫作的好處,那麼這一部分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運用卡片寫作。為了儘可能詳實的解析卡片寫作的運用,在接下來的內容裡,我會從如何運用卡片寫文章和如何運用卡片積累知識兩部分來分別解析。

首先是如何運用卡片寫文章。怎麼寫呢?我們可以把卡片寫作比作是一張拼圖,要想拼出完整的圖形,第一步我們得有拼圖,找齊所需的拼圖。第二步則是根據原圖色彩進行大致分類,相似色塊放在一起。當色塊分類好後呢,我們就可以進入第三步,找出能拼在一起的拼圖,直到完成整幅拼圖為止。

這三個步驟,恰好對應了卡片寫作的三個步驟,分別是收集素材、思考邏輯、鏈接成文。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先說第一步,如何收集素材。這個跟個人的積累和蒐集的方法有關。就像前文所說的,如果你本身就有收集知識卡片的習慣,那麼你只需要找出相關的素材就好了。這些素材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理論、一個觀點,也可以是某個人說的一句話,佐證某個論點的一個證據,反正只要是與此有關的就好。

當然,如果你暫時還沒有收集知識卡片的習慣,那麼靠網絡搜索也是可以的。如百度、知乎、微博這些,都是很好的收集素材的渠道,如果是個人成長相關的,在得到APP也能找到相當不錯的素材。

比如此前曾寫過一篇關於逆商的文章,在收集素材階段,我找到了以下素材:

特朗普多次經商,多次破產,但他卻比其他破產的朋友走得更遠,最後成為了美國總統。

逆商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不向往的能力,並且大多人都不知道逆商高是一種能力。

曾經有一個同事,因為老闆的批評,就認為老闆不喜歡他,對他有意見,以為在那家公司沒有前途,就選擇了離職。

俞敏洪高考三次才考上北大。

逆商有四維度:影響度、持續度、掌控度、擔當力。

處理逆商流程的工具“LEAD”。

... ...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當我們找到足夠多的拼圖以後,下一步,就是要對拼圖進行分類,也就是卡片寫作所說的思考邏輯,梳理結構。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收集到的素材一一擺在檯面上,然後找到它們之間的鏈接點,重新整理排序,形成文章框架。

還是拿逆商這篇文章作案例,在收集完素材後,我整理出來的邏輯框架如下:

1.引題

2.逆商是什麼?

3.逆商高低有什麼區別?

4.如何具備高逆商?

5.總結:逆商高的人,往往走得更遠。

按照整理出來的邏輯框架,我把特朗普的故事可以放在了(1)引題,大部分人並不嚮往逆商和不知道逆商高是能力可以在放在(2)逆商是什麼這部分裡,同事辭職的事則可以放在(3)逆商高低這一部分裡,其他以此類推。

這樣就完成大綱了嗎?不一定。

在分類整理完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想想這樣歸類後,信息是否足夠支撐起內容。比如說逆商是什麼這一部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光是大部分人不向往逆商和逆商高是能力這兩點,仍舊顯得有些單薄,需要補充一些案例或理論。而逆商高低這一部分,也需要更明確的理論支撐或者逆商高的案例來做對比。

想通之後,我們就需要再針對性的找一些豐富文章的素材,將文章框架搭建起來。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文章框架搭建起來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填充空白、潤色、細節修改,這樣一篇文章就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檢查細節和逐步修改了。

你看,是不是比直接寫大綱要簡單很多?照著這個思路,寫幾篇文章,熟悉之後,你會發現,卡片寫作真的很贊。

好了,運用卡片寫文章是這樣,運用卡片積累知識呢,應該怎麼做?

在學習裡有一個說法叫“自我輸入和輸出”,我們看的書、看的觀點、接收的信息,這些算是輸入。至於輸出呢,可能有些人理解為摘錄收藏,但在我看來這還不夠。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可以回想一下,你聽過的話和你經歷過的事,哪一個讓你記憶更深刻,我想一定是經歷過的事更深刻吧?積累知識也是如此,想要讓知識更深刻,我們需要做的是經歷,經歷知識延伸的過程。

怎麼經歷?很簡單,思考和行動。思考這個知識點有什麼用?能帶來什麼?如何在生活中應用?然後根據思考時得出的答案整理行動計劃,實踐,把這個知識點用在生活裡、工作上。

在這裡要留意一點,思考時應儘可能的結構化思考,而不是臨散思考。什麼是結構化思考?像我上面說到的某知識有什麼用?能帶來什麼?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樣一系列的思考方向就算是結構化思考的一種。

簡單說,結構化思考就是運用思維框架。但上哪找思維框架呢?知名寫作大咖歡喜老師曾提到過一種思維框架,叫“見感思行”

什麼是見感思行?

見就是你的所見所聞,讓你有感觸,想記住的知識點。比方說書中的好句子、別人傳遞的新觀點。

感則是由所見所聞而引發的思考、感受。為什麼這個知識點我會有感觸,因為什麼讓我想要記住?

思則是根據見和感,延伸出更深層次思考和鏈接,擴展知識面,比方說這個知識能用在哪?有沒有其他相似的知識或經歷?

行簡單理解,就是行動,如何在生活中去運用這個知識。

具體如何運用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寫作的基本原理是怎樣的?

見:斯蒂芬·平克在《寫作風格的意識》裡有寫到:寫作就是將網狀的思想,銅鼓樹狀的句法,組成線狀展開的文字。

感:剛開始寫作時,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從頭開始寫,從第一句開始思考,但這樣的寫法隱約很是吃力,總是很容易寫偏,即使列了大綱也一樣。看到這句話之後,才突然明白,想法本來就是零散而龐大的,為何一定要線性思考?雖然文字是線性呈現,但我們也可以先編排好零散思想,再線性呈現阿!

思:關於這一點,在《金字塔原理》裡也有說過類似的話:寫作時,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揮著千軍萬馬,排隊通過一個每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的狹隘關口;而你的讀者則在另一邊迎接,將不會進行重新編隊和重新組織。無論主題多麼大或多麼複雜,你只能以這樣的方式表達。最終你會發現,這就是我們在順序上和編排上對讀者應盡的義務,以及為什麼修辭學者們除了強調措辭得體和別出心裁外,還把順序和編排當作對那些給予自己厚愛的人的應盡職責。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如果用行軍打仗來做比喻的話,線性思考的過程就是一窩轟把人趕到狹隘關口,然後再一個個挑人通過;而網狀思考則是提前讓軍隊按照順序排好隊,而後一列列依序通過。

行:學會網狀思考,並應用在寫作中,每次寫作前先收集並鏈接素材,理順邏輯後再一一呈現。

當然,寫作的思考框架還有很多種,比如說,論證思維框架、5H1W思維框架、舊破新思維框架... ...僅是因為個人平常用“見感思行”較多,因此在這裡分享一下。

在我看來,只要是能記錄你所見所聞,引發你係統思考,並能延伸鏈接出更多與之相關的知識和行動計劃,能讓你經歷整個知識延伸過程的的思維框架,都是可以用來作為卡片寫作的底層邏輯的。

寫作小白進階指南:好文章,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到這裡,關於卡片寫作的全部內容就已經探索完畢了。

其實說到底,卡片寫作不僅僅是一種如何寫作的技巧,更是一門教我們如何收集並記憶知識的學問。它啟發我們在接受知識時,如何更好吸收知識,如何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讓知識為我們所用,如何更長久的把知識保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多麼自詡記憶力強大的人,我想都敵不過一張紙一支筆和一段文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