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丨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大全第一章

慾望:指人們的各種需求或需要的總和

稀缺性:相對於人的多方面的、無窮的慾望而言,資本和經濟物品是相對不足的

選擇:研究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生產“經濟物品”來更有效地滿足人類的慾望

機會成本:當把一定的資源用來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別種產品的最大產量(產值),這就是這種產品的機會成本

生產可能性曲線:用來說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的產量組合曲線,可以用來進行各種生產組合的選擇

邊際分析法: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對研究的問題所涉及的諸經濟變量(因素),假定自變量是不變的或已知的,然後分析當因變量達到均衡狀態時會出現的情況及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即均衡條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時間、某一市場的某種商品(或生產要素)的價格或供求量所達到的均衡,是一個市場的均衡

一般均衡論:研究整個經濟體系的價格和產量結構如何實現均衡的一種經濟理論,也稱為總均衡分析

過程分析方法:將經濟運動過程劃分為連續的分析“期間”,以便考察有關經濟變量在相繼的各個期間的變化情況的分析方法。所以,過程分析又稱“期間分析”或“序列分析”

靜態分析法:分析經濟現象在某一時點的均衡狀態以及有關的經濟變量達到均衡狀態所具備的條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時間因素和具體的變化過程,是一種靜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種經濟事物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條件發生變化以後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相應變化,以及有關的經濟變量在達到均衡狀態時的相應變化,即對經濟現象有關變量一次變動(而不是連續變動)的前後進行比較。比較靜態分析不考慮經濟變化過程中所包含的時間阻滯

動態分析法:對經濟變動的實際過程所進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關變量在一定時間過程中的變動,這些經濟變量在變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和彼此制約的關係,以及它們在每一個時點上變動的速率等等。考慮時間因素的影響,並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的過程來看待

實證分析方法:在分析經濟問題和建立經濟理論時,撇開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活動中各種經濟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在作出與經濟行為有關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後果。

規範分析方法:以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出發點和基礎,提出行為標準,並以此作為處理經濟問題和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探討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數理經濟分析:運用數學方法推導和表述經濟學理論概念,是理論經濟學推導和表述其理論概念和理論體系的數學方法

經濟理論:在對現實的經濟事物的主要特徵和內在聯繫進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礎上,對現實的經濟事物進行系統描述

經濟模型:指用來描述同研究的對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的依存關係的理論結構。簡單地說,經濟模型就是用變量的函數關係來說明經濟理論,是經濟理論的簡單表達

內生變量:由模型本身決定並要加以說明的變量,由經濟體系內在因素決定的未知變量

外生變量:由經濟體系外或模型之外因素決定的已知變量

參數:數值通常不變的變量,通常是由模型以外變量決定,可被看成外生變量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經濟行為及其規律的科學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