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生物醫藥,下一個十年的“靶點”在哪

劉 純 / 蘇州圓桌觀察員


靶點”,是生物醫藥產業裡的一個“黃金詞語”,它是指藥物在體內的作用結合位點,找到了這個點,不啻於發現一個商業新大陸,利潤豐厚的創新藥物才有誕生的可能。

3月的最後一天,春雨潺潺。

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一場“蘇州圓桌”思享匯正在舉行。這次的議題是“‘疫’後時代,蘇州生物醫藥何以‘立標’世界級”,吸引了眾多業界大咖參與。

蘇州生物醫藥,下一個十年的“靶點”在哪

生物醫藥產業,這個蘇州的“第一產業”,此刻正在努力探尋著未來十年屬於自己的爆發“靶點”。

就在這場圓桌思享匯之前,蘇州剛剛提出要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對標全球生物醫藥皇冠波士頓,十年內力爭規模突破萬億,打造成中國的“藥谷”。

如此的雄心壯志,靠什麼來實現?

探尋“靶點”,精準發力,“靶點”到底在哪裡?

首先來看看,蘇州手裡現在到底有哪些牌吧。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起步早、基礎紮實,這是不爭的事實。

截至2019年,蘇州生物醫藥企業數量達3000家,連續三年保持20%的增幅,產值列入全國第一方陣;形成了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崑山市小核酸基地、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吳中區醫藥產業基地等集聚區……

特別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去年新增創新藥物臨床實驗批件數,約佔全國同期增量的10%,其中生物創新藥佔全國同期增量的20%;10家企業12個產品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審批“綠色通道”,佔江蘇省38%。

很亮眼是不是?

但生物醫藥產業園總裁龐俊勇說: 從人才、資金、項目三個市場端最重要的因素來看,生物醫藥產業在蘇州要再上臺階,尤其要拓寬跨國流動的通路。

人才也許是未來十年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最直觀的一塊“短板”,應是政府最重要的著力點。

江蘇省雙創人才、蘇州市生動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豪舉了個例子:

公司要招醫療器械電子工程師,同一個崗位、同樣的薪資,在北京、上海發佈的話,收到的簡歷數量是蘇州的三到四倍。

儘管蘇州在多年前,因為跨國藥企扎堆入駐從而集聚了一批醫藥方面的人才,但對於蓬勃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來說,人才還是顯得有些不夠。

其實,不光是科研人才,連藍領人才都開始變得稀缺了。

圓桌思享匯上,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嶽文琴說,2018年底的時候,很多蘇州的藥企突然出現了一陣“用工荒”。 調查之後才發現,是因為一些新銳生物醫藥企業的崛起,產能迅速擴大,從而無意間“虹吸”了其他藥企的一批熟練技術操作工。

蘇州總共有17家大專、中專、技校,但沒有一所學校有醫藥相關的專業!也就是說,藥企的這些藍領技術人才是沒有儲備的,只是靠我們之前的這些藥企在儲備這些人才。”嶽文琴介紹說,藥企的專業操作人員,像做無菌技術的,微生物的檢驗、分析人員,這些人員的培養週期是非常長的,過去還好,現在可就是個問題了。

蘇州生物醫藥眼下正卯勁對標波士頓,那看看波士頓的“人”吧——

艾博生物CEO英博在波士頓工作了十幾年,在他看來,為什麼藥企扎堆波士頓?

這裡聚集了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波士頓大學等在內的40多所世界頂尖高校,“

人才的‘基數’只有足夠大,才能不畏懼流動,才能為各式各樣的公司提供充足的養分。” 英博還分析了容易被人忽視的另一點,波士頓之所以是全球生物醫藥的高地,還有一層重要原因:

許多美國最好的教學與研究醫院都扎堆在那,這些醫院已經成為全球疑難雜症的研究與診斷、治療中心,而眾多醫院中,最耀眼的當屬波士頓三大醫院:麻省總醫院、布里根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

那是因為生物醫藥和傳統醫藥不同,雖然在“製藥”環節還和原來一樣,但到了“治療”的階段,就再也不是過去吃藥的方式,它是一系列複雜的操作,它成為一種“療法”而非“藥品”。

傳統藥企“生產能力為王”的時代也許將被顛覆,生物醫藥產業將更多依賴於高精尖的醫院,以及具有資深臨床經驗,又同時具創新精神的研究型醫生。

醫院,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躍升之際面臨的又一道“門檻”。

圓桌思享匯上,科技城醫院藥學部實驗室負責人、蘇州大學藥理學博士郭東凱說,蘇州三甲醫院目前只有7家,其中市立本部醫院和北區還是分開計算,南京呢?27家。

也就是說,蘇州三甲醫院只是南京的一個零頭。 更多的高等級醫院,更多的大學以及科研院所,乃至專門的職業學校,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靶點”,也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下一個十年繞不過去的“新基建”。

蘇州生物醫藥,下一個十年的“靶點”在哪

在大家直抒胸臆、熱烈議論中,還有一些“靶點”在這次圓桌思享會上漸次浮現:

有人提出,生物醫藥是監管非常嚴格的一個行業,希望政府層面能夠考慮,促動國家有關藥監部門、衛健部門和蘇州能夠有更加直接的聯繫,甚至在蘇州設點,這樣將更加有利於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

有人提出,生物醫藥是一個極度“燒錢”的產業,需要更多的資本支持,蘇州的金融支持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不惜重金才能實現超越;

有人提出,政府除了提供服務外,還要注意頂層設計和規劃,構建從研發、研發服務到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引入CRO(生物醫藥研發外包)、CMO(生物製藥合同生產)等服務型企業,形成產業資源的集聚效應;

也有人提出,在對引入的生物醫藥項目進行評審時,能否淡化政府參與,而把更多的評判權交給市場、交給真正的專家……

就在這場圓桌思享匯和“同心匯智”大講堂合辦的沙龍活動上,我也聽到了一些好消息,比如:

蘇州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博導程國勝透露,“姑蘇實驗室”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之中,到2030年將力爭躋身世界一流材料實驗室行列,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創新策源地。這將是蘇州未來產業發展的“動力儲備”,而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塊就是生物醫藥材料的研究。

在現場,程國勝向現場的生物醫藥企業家發出邀請:一起參與,做大做強!

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 、蘇州大學藥學院院長鎮學初透露,未來將在吳江建立一個獨立國際教學院,希望能為蘇州醫藥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支持……

據瞭解,下一步,蘇州還要加快簽約落戶一批優質生物醫藥企業和平臺,及時出臺一套更具爆發力的政策,從而全力為生物醫藥企業在蘇州發展營造最優的環境,為人才、資本創造最好的發展預期。

鎮學初表示,未來吳江的獨立國際教學院,能夠為蘇州醫藥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支持。

是的,蘇州要快一點了!

近年來,杭州喊出的口號中一直有“對標波士頓”,這個誕生了阿里巴巴的城市,正力圖在GDP比重佔50%的數字經濟以外,再開闢出一條生物醫藥產業的新賽道。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杭州不僅出臺了強化產業的推進政策,同時還出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激勵機制,確定了“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數據”為核心的三大產業實踐路徑;

2019年,杭州更加明確地鎖定了“健康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其作為生物醫藥發展關鍵突破點。 當前的杭州,已經擁有國內領先的100餘家核心企業和研發機構,涵蓋了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生物醫藥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共16所,同時還建設了浙江大學杭州創新醫藥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創新研究院等科研機構。

放眼大洋彼岸,密集的頂尖大學、先進的教學醫院、豐沛的創投資金、充裕的研究經費、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激烈的競爭,造就瞭如今的波士頓。

會是怎樣的恆量和變量,來造就一箇中國的“波士頓”?

探尋“靶點”之際的蘇州,能否更加警醒,在即將迎來加速發展期和成果爆發期的時刻,再次實現新的躍升?

我們期待著,那個屬於蘇州生物醫藥的“春天”。

蘇州生物醫藥,下一個十年的“靶點”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