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本場比賽場面膠著,最終0:0.

日本隊帶著第一場的大勝歐洲,信心十足,美國隊帶著第一場的慘敗必須拿分,

雙方互有攻守,數據接近,日本國青略佔優,威脅進攻略對,旦也缺乏第一場的絕對機會。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場面和數據基本接近

以下是一些集錦裡面的場景,雙方靠進攻攻入禁區的機會不多,禁區外靠個人擺脫起腳比較多。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以上的幾個射門看到,主要是原地擺脫後的搶射,轉身射門。主要是因為推進到禁區前沿後並未完全形成,突破的局面。搶射,轉身射門也是趕在對手封堵前完成。 實際效果不佳,鮮有打正部位。

從技術上看,轉身搶射,在球有橫向移動的情況下,是很難吃準正面部位,在加上身體是扭轉發力,也很難直接對準球門,僅靠擺腿,容易刻意發力導致動作變形,技術熟練如日本的,仍然無法很好的掌控。 所以,通過配合製造更好的直接面對球門機會是更好的選擇。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最有威脅的是這個傳中頭球,在身高對抗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這個有威脅射門體現了配合的熟練,精準的腳法和搶點意識。所以最有威脅的進攻仍然來自於傳切配合。

U17世青賽追蹤評析,日本國青0:0美國國青,更多青訓啟示

美國隊的威脅進攻來自於一個禁區外的遠射,補射當然是越位了,但是第一腳射門的威脅程度和日本國青的原地擺脫轉身搶射相比,顯然在力量,命中門框方面更有威脅。 雖然打得角度一般,但是因為屬於停球在身前的順勢發力,發力和角度控制順暢很多。 客觀上美國隊禁區內配合熟練程度等不能和日本相提並論,也就不尋求更多配合,正面直接起腳,效果也不差。

這個球還反映出日本長期存在的門將短板,即使是身體更出色的黑人門將,仍然有一定的技術短板。

綜述:

對比日本國青橫掃荷蘭的比賽, 這場比賽肯定是相對不那麼精彩的,除了人員調整,也有對手的對策。 在對手收縮後放之後,首場比賽打得很順的前場三分之一直塞中衛空檔的機會基本上沒有。即使主力登場,也沒見的大改觀。 當然美國隊也是拼命防守,因為日本國青有技術配合明顯優勢,仍然是長期高水平訓練的結果。

幾個勉強的射門機會,嚴格意義上不能說是技術短板,而是足球規律,無法正面球門的時候,射門總是很難控制的,同時面對的美國隊防守也是比國內對抗上一個等級的。 可以看到日本球員起腳搶射時,美國球員都在一兩步之內,也就是說動作稍慢就會被封堵。破密集始終是一個難題。 從技術上來看,日本國青門前個人擺脫的場景並不是最理想的戰術追求,而是面對更高防守強度不得已而為之。 足球是身體和技術意識並重。

另外,技術配合強大如日本,仍然面臨啞火的局面,可見球星培養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傳切配合設計再精妙,最後一傳,最後一跑,以及完成射門,並不是大家一起訓練就可以達到一樣的高度。這場比賽的直接體現就是日本國青幾乎沒有精準直塞的發揮,除了對方收縮後防快,另外一半是缺了精準直塞的球員,不僅是準度,還有時機節奏等因素。

即使高質量訓練,仍然無法保證頂級球星的發揮,這種發揮來源於天賦。拉瑪西亞才出了一個梅西,關鍵的問題在於這個梅西如何被發現。 天賦的發現是再高水平的訓練都無法完全保證的。 憑藉日本,美國的廣泛普及程度,在這個層面對抗中,也只是少數球星閃光,那麼足球普及薄弱(表面繁榮不算)的中國足球又如何確保球星的發現和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