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這兩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此次疫情太嚴重,聯合國75週年的幾千場活動都要搬到線上開,他們用“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和“騰訊同傳”,開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會議;微信不僅作為聯合國的會議工具,還作為問卷調查工具,而他們此次會議的核心,正是探討未來。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然後再看到下邊這個新聞: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這兩件事讓我非常感慨,世界真變了!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那個千年來的生產大國又回來了


眾所周知,我國史書內容非常奇怪,用毛主席的話說,只有王侯將相和才子佳人。寫史人有意無意把一部分關鍵史實完全忽略了,比如我國的貿易史,還有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關鍵地位,在史書中基本沒提,讓你常誤以為,我國在過去上千年裡獨立於世界市場之外。

其實你如果去看國外研究專著,就能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獨立於世界市場之外,而且一直和西方關係非常緊密。

中國有兩條商道連著西方,一條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另一條是南海的海上絲綢之路。

大家知道的強漢盛唐,我漢家男兒長期在西域奮戰,並不像有些書上寫的,是為了皇帝的虛榮,恰好相反,是用武力去保護商道,通過商道來獲取利益,跟現在美國乾的事差不多。


我前期寫過,唐朝在西域貿易那麼昌盛,長安城裡到處都是胡人,寄生在商道上的吐蕃也一度牛逼得不得了。而中亞,也因中國和西方的貿易賺得盆滿缽滿。


整個上千年,中國一直在參與世界市場,不僅參與,還一直是裡邊的大頭。歐亞大陸像個扁擔,一頭是歐洲,一頭是中國,中間是穆斯林,中國物資長期通過中亞貿易路線到達歐洲,穆斯林做中間商賺差價,讓他們在整個中世紀富得流油。可想而知,曾經亞歐大陸上,貿易有多頻繁。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大航海時代到來後,東西方貿易開始走海路了,不再路過中亞,中亞迅速衰敗。這也是為啥你看到,古代穆斯林非常開明,但越到近代越極端,這跟經濟衰落和貿易路線的變遷強相關。

在整個歷史上,中國都是生產大國。中國生產的東西賣到全世界,中國工藝代表了整個古代的最高水平。甚至聲稱“片板不得下海”的明朝,也向海外輸出了天量的瓷器和茶葉絲綢,使得英國都被明清帶壞了,喝茶也成了他們的剛需,一直喝到現在。

英國人一開始喝中國產的茶,後來嫌貴,就把福建茶葉弄到印度種植。大家知道那個阿薩姆奶茶吧?阿薩姆就是印度北部邦,水土適合種茶葉。英國人偷摸學了中國的種茶技術後,專門讓阿薩姆人給他們種。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盛世,都是深度鍥入到世界市場當中的時代,那時就從古代的全球貿易中不斷獲取收益。我國長期在東西方貿易中佔據著核心位置,這也是為啥歐洲地理大發現的初衷,其實是來尋找咱們中國的。

中國強大的生產和貿易國地位一直持續到18世紀。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美開啟了大西洋三角貿易,這個貿易圈是更強大、更有潛力的一個圈,世界貿易的中心轉到了盎格魯-撒克遜人那裡。而中國由於自身人口資源的內卷化,變得可有可無。

但歷史並未到此結束。

中國經歷了痛苦的兩百年後,終於走出陰影,老帝國重新入場,逆勢上揚。

從1840年到1953年,我國打了一百多年的仗,這中間我們遭受了全世界幾乎所有列強的反覆入侵;又從1949到現在,發展了70年。在後四十年,中國急劇拉昇,超大型國家就和狂奔起來的巨象一樣,所有人都驚呆了!整個人類歷史上,你見過這種場景嗎?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如今在世界面前,中國在工業全品類方面接近無敵狀態。那種迅速上漲的情形,基本上覆刻了下邊我常發的這張圖,而這種情況,只在泛儒家文化圈的東亞國家韓國、日本才發生,其他人口稍微上規模的國家裡,從沒出現過。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現在,產業分佈的廣度方面,中國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聯合國產業分類工業門類的國家,能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滿足民生、軍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

所以,過去兩千年反覆重演的一幕又發生了,只不過這次不是金銀,而是美元,商品向西,美元向東。

在產業高度方面,中國工業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攀升,全面佔領中低端產業的同時,向高端產業發起衝擊,在個別領域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


儘管在整個中國古代,中國生產的東西都是“精工”的代表,羅馬元老院的元老們制服就是中國絲綢製作,英國貴族家家都擺著中國瓷器。如今,中國製造又有了新的含義,信息技術領域我們又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今天中國公司騰訊擊敗其他美國公司,給聯合國提供關鍵信息技術相關服務,乍看是個孤立事件,但長期看可能是個標誌事件,標誌著我國信息技術水平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我們錯過了前兩次工業革命,終於趕上了信息革命,並站立在了潮頭。

日韓當初崛起也這樣。先承接歐美外包產業,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專注創新,最後在高端產業直追歐美,切下了屬於自己的那塊蛋糕。現在有幾個中國公司,在這方面也已經做得很好了,甚至超過了歐美同行。

而日韓在崛起過程中,也一直伴隨著各種質疑。這些質疑有來自歐美的,也有來自自己人陣營的,但依靠東亞人的堅韌和聰明,都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今我們也有了躋身世界一線的公司,而且這些公司都有史無前例體量的用戶,這也是我們在接下來的抗疫過程中,繼續上揚的底氣。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全新的生產與組織模式正在形成


這次騰訊和聯合國合作,也代表了一種趨勢,依賴線上辦公的新時代也到來了。

線上辦公這事不是個稀奇玩意,但這次疫情無疑加劇了這種變革。有點像當初石油用了幾十年後還在繼續小打小鬧,直到英國海軍為了迎接德國海軍的挑戰,把所有軍艦都換上了石油驅動,石油時代這才徹底降臨。

這次疫情很多人評價它是“黑天鵝”。但著名美國投資人達利歐提了個說法,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他說這種事在人一生中不咋常見,因為我們活得太短了,但從歷史來看,像這次疫情導致的社會休克十分常見。每隔一些年就得來一次,只是這裡的“一些年”,比巴菲特的歲數都長,所以就顯得很不常見。

正是大家沒注意到這種“週期性必來的不速之客”,各種組織因為生產和組織方式不同,疫情對大家的傷害並不均勻。比如工廠停工、餐館停業,線下企業痛苦不堪!


但很多適應性好的企業卻幾乎沒受影響,還逆勢上揚,比如線上遊戲公司就迎來了一波紅利,線上辦公app也逆勢上揚,此外還有線上蹦迪、線上KTV等等。

既然有人獲益,有人倒黴,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組織重組,也逼著你去尋求突破,改進自己的企業模式,追求業務的不間斷。

這次聯合國開了個好頭。他們這種世界頂級傳統機構都做出了那麼大的變革,其他人也得跟著變。這段時間,我身邊就有人對這個事體悟很深。

前幾天群裡有小夥伴說,他們公司在疫情期間一直沒能開業。儘管是軟件公司,但公司自己的軟件屬於專用軟件,不到公司現場沒法開業。但業務不能停啊!所以這段時間,他們項目組幾個人拉了個小群,在家裡上班,天天用微信會議聯絡,竟然接了個外包軟件項目,還做成了,疫情期間收入非但沒下降,反而大幅上升。

他們幾個現在已沒法想象再回公司去上班了,希望每天穿著睡衣在家幹活,用電話會議組織一個沒有集中辦公地的公司,類似去中心化組織那樣。

此外,疫情期間,一些自媒體大號也成功做到了逆勢崛起,具體哪個我就不說了,看完我的描述大家說不定能猜到。那個公司其實就是個鬆散組織,全球有20來個人,但沒集中辦公地,因為他們從來不依賴集中辦公,所以在這次疫情中無縫銜接。每天世界各地的小編,把當地採集到的好玩的東西,在微信群跟其他人一起分享,微信平臺就是他們的辦公平臺。


他們幾個成立自媒體的想法始於一次微信聊天,然後在微信上慢慢做大,大家平時各自蒐集然後討論整理,再發出來;微博、微信、抖音和B站所有的內容,都是這種分佈式場景下生產出來的。

另外,線上技術會重新定義公司,公司不再是格子間寫字樓,正如工廠不再是19世紀的血汗生產線一樣。使命驅動的自組織管理理論早就有了,相關技術工具這幾年也陸續成熟,今年是個標誌性節點,後續很多組織形式會向這個方向靠攏。


這種組織我們一般叫OKR(目標和關鍵結果),依賴創意的自由軟件聯盟、自媒體、黑客組織、廣告小組和無國界醫生,還有很多NGO,都是這種組織結構,組織內部的人員很可能從來都沒見過面,但是協作的非常好。


此外在美國,現在也有多個跨國項目,比如谷歌的那個著名的智能狗,其中關鍵的負責平衡的那個項目,就是美國和歐洲科學家在多地分佈式辦公。而且谷歌最新在中國北京上海組建的機器學習實驗室,也是通過會議平臺和北美總部協同。


至於碼農們熟知的那個GitLab,完全就是一家純線上遠程辦公公司,這個公司在全世界60多個國家僱傭了一千多員工,卻沒有任何辦公場地,大家都在家裡上班。


這也是為啥這次疫情期間,美股暴跌,但是辦公軟件所在公司股價持續上漲。

不過呢,如果你覺得在家辦公效率不高,只有被人看著效率才高,那可能你從事的不是“使命驅動”,也就是你並不愛你乾的事。

當然了,絕大部分人不愛自己的工作,我也不太愛自己的工作。但我除了工作不是還有寫作嘛,我在家上班效率確實也就那樣,在家寫作卻效率驚人,而且不知疲倦,經常大半夜跟世界各地的小夥伴打聽他們那邊的情況。也希望大家能找到幹著開心的事。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已經實現了“互聯網共產主義”。

我們以前說生產資料歸資本家,現在你只要願意,網絡資源到處都是,且極其廉價,基本是按需分配,類似微信企業版這樣的神器也能非常廉價地得到。只要伸出你的小手去整合,去再生產,你就是資本家,你就是企業主。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技術給小人物賦能。以前組織一個上千萬人級別的聚會可以耗盡一個國家的財力,但是現在一些草根博主就能做到,這才是這個時代逆天的現象。

毫無疑問,過去百年中,對人類意義最大的幾個發明,都是用來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降低運輸成本的。接下來的時間裡,虛擬空間承載的價值很快就要超過物理世界,畢竟在拉近距離方面,網絡有天然優勢。


大家不要懷疑,那種格子間打卡的工作模式,很快就會被純虛擬的工作空間取代。徹底取代有點難,但佔比會飆升,而且比你想象得要快得多。

當然了,不只是這類小公司在這麼玩,大公司也是這麼搞的。

類似國家級路由器、手機APP的服務器和購物網站什麼的,都是7X24小時運轉的;尤其是你手機裡那些常見APP,我們稱為“超級APP”,任何一個軟件的用戶都上億,背後都是跟廣場一樣的刀片服務器,這些業務都不能停。那麼面對這次疫情,他們是怎麼搞的?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這事我正好很瞭解,因為我就在其中一個大廠裡負責兩個項目。整個春節期間,業務一秒鐘都沒斷,有個大型團隊一直在支撐這事。這過程中,有小夥伴在武漢隔離,有在北京,還有幾個在海外,整個過程全程依靠在線溝通和在線會議來安排與推進。因為我們以前就是這麼搞的,所以現在加大劑量繼續搞線上業務,一點問題都沒。

最近我看到,知乎上還有不少人在那裡討論線上辦公的合理性什麼的,覺得有點逗。這就好像在1800年討論蒸汽機是不是很不合理,1870年討論電力是不是一個糟糕的發明一樣。我們已被逼到了那個“門”面前,你能擠過去就是新天地,廣闊而大有作為。

所以,在上篇文章裡我說,疫情絕對是一次災難,但又遠遠不是災難,這也是一次機會!騰訊這樣的中國公司,在這次疫情中通過向國內外提供在線技術支持與服務,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疫情也將倒逼其他企業做出革新。

後續,會有越來越多那種平時在上班,但利用業餘時間通過網絡組織起來的新組織。我知道一個B站大號就是這麼運轉的。他們幾個作者,都是下班業餘時間搞,有人寫文案,有人錄音,有人做視頻,彼此間利用網絡在線溝通和演示。

所以說,技術本身從來也不只是技術,正如蒸汽機本來是用來給煤礦抽水的,計算機本身是用來算導彈軌道的,但這些技術都改變了人類的整體面貌。遠程會議工具的下沉化,也會帶來全新的組織形態,更高效,更復雜,更靈活,這也正是騰訊這樣頭部公司的職責與優勢。

請看,即將大規模調整經濟佈局!

尾聲


如果回到2010年,你跟我說聯合國用的是騰訊軟件,中國經濟規模已膨脹到了這麼大,帶貨博主一天能賣好幾億,幾千萬人擠在一起看直播,我可能覺得你瘋了!但事實就是如此,世界已經變了。


中國的那些頭部公司,藉助我國海量的市場和他們自身的銳意進取,都取得了以前沒法想象的成就,市場也跟個變色龍似的變得超乎我們想象。

我也相信,接下來的十年同樣是意想不到的十年。疫情固然殘酷,但本身也淘汰一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而競爭力強的企業相當於挺過了一輪週期,在隨後的日子裡會變得更強大,線上虛擬業務也將前所未有地蓬勃。

有些東西在衰落,更多東西在崛起。不過我並不準備說服誰,因為你不管悲觀還是樂觀,長期看來,你都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