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二戰時期,德國戰敗以後,美國和蘇聯一起鬨搶,把德國的頂尖技術人才瓜分的一乾二淨。而與此同時呢,另一個戰敗國日本,卻並沒有這種“待遇”,他們其實也有不少專家和人才,然而卻無人問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為了挽回敗局,在軍事科技方面大開腦洞,搞出各種各樣的發明創造,很多都成為現代兵器的鼻祖。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別的不說,軍武大佬“262”的大名就來自大名鼎鼎的Me262,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機,更是航空史上劃時代的成就。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V1和V2是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源頭


所以,戰爭結束後,納粹德國的軍事技術和專家就成了戰勝國爭搶的對象,因為戰爭實踐已經表明,德國的很多技術和發明極有價值!美蘇這些國家十分清楚,這便宜不撿白不撿,搶到就是賺到,手慢無!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參加“回形針”計劃的錢學森上校


美國下手最快,早在戰爭還在進行的1944年6月,美國在見識到了導彈和噴氣機的威力後,就有了搶奪德國專家的意向,戰爭結束後更是啟動了“回形針”計劃,全力搜尋德國專家。後來成為新中國著名科學家的錢學森,也參加了此項行動,為了行事方便,還被授予了上校軍銜。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德國火箭專家在美國的合影


美國總共蒐羅到了超過1600名各類專家,其中僅火箭專家就有104名,其中包括搞出了V-1、V-2火箭的馮·布勞恩、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等,這些一流人才為美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大推力火箭、航天飛機等先進科技全靠這些人奠基,美國一舉成為軍事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傳說施邁瑟影響了AK的設計


蘇聯同樣有自己的“回形針”計劃,叫作“奧薩瓦根行動”。雖說慢了半拍,也搶到了格羅特魯普等導彈專家,以及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支突擊步槍的雨果·施邁瑟這樣的輕武器專家,大約共有2000多人。雖然人才質量不如美國搶走的專家,但仍然對蘇聯二戰後的軍事科技幫助不小。

德國人才炙手可熱,是美蘇眼中的香餑餑,搶手貨,而另一個法西斯國家日本,其專家卻是乏人問津。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天皇都可以隨便處置了

真有高水平的日本專家美國肯定薅走


為啥日本專家沒人搶呢?有一種說法是日本被美國單獨佔領,其它國家搶不著,美國也就不用急著搶。其實,日本本土的確是被美國一家佔領,不過日本還有不少科研機構、軍事工業、工礦企業設在“滿州國”,最後都被蘇軍控制。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蘇軍用過美援裝備,也見識過德國武器

在他們眼中日本人的東西就是破爛


但無論是佔領日本本土的美國,還是在遠東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的蘇聯,都沒有展開對日本人才的蒐集,無論是基層的工程師,還是大學裡的教授,兩國都沒有表現出有什麼興趣。讓這兩個超級大國無動於衷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看不上。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這種有開創性的發明,日本是沒有的


二戰軸心國中,武器裝備最落後就是日本,基本上沒有讓美蘇能瞧上一眼的東西。相比之下,德國搞出來的東西,一投入到戰場就讓對手感到了震驚,Me262一出現在天空,盟軍飛行員都傻眼了——我勒個去,還有這種飛機??轟炸機炮塔的旋轉速度都跟不上!簡直是天頂星科技啊……

這種“黑科技”,以及搞出了“黑科技”的人才隊伍,只要有點腦子的國家都知道,肯定得搶啊,傻叉才不搶!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日本有啥呢?一戰水平的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薄皮豆戰車、零式打火機……基本上沒有值得一提的先進武器。

日本陸軍只有擲彈筒這個“小砸炮”美軍覺得還有點意思,是“日本陸軍唯一值得評價”的武器。但也僅僅是有點意思而已,美國並不認為這是個值得發展的武器,實際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延續了擲彈筒的思路——有那功夫,搞個小迫擊炮、火箭筒,不是更好嗎?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日本海軍相比陸軍要先進一些,但美國也看不上。日本海軍的殘餘軍艦基本都被美軍繳獲,美國研判了一番後覺得沒啥用,小軍艦都分了(分給美國的後來又返還日本,因為美國不缺軍艦),大軍艦要麼拆解要麼鑿沉,要麼拖到試驗場去欣賞核彈了。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只有伊400型潛艇這種能搭載飛機的“潛水母艦”讓美國感到還有點研究的價值,並沒有馬上處理,而是拖回美國研究了,畢竟潛艇裡面塞飛機這個腦洞算是有點大。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據說伊400潛艇的結構給了美國一定的啟發,影響了第一代導彈潛艇的設計,這可能是日本海軍“唯一值得評價”的武器了。即使如此,伊400也沒被留下來,最後的結局是在夏威夷外海作為靶艦擊沉。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二戰中的日本科學家都要圍著軍部轉

湯川秀樹在戰後的1949年成為首位獲諾獎的日本人


核物理方面日本倒也有幾個上層次的專家——長岡半太郎、朝永振一郎、仁科芳雄和湯川秀樹,而且也開展過原子彈的研究,不過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理論上或許可行,但可能連美國也無法成功將原子彈實用於戰爭”,後來實驗室還被美軍轟炸機給炸了,當然是啥也沒搞出來。

不過,作為日本少數幾個還懂點核武器的人,仁科芳雄還是發揮了一點作用——確認廣島被秒殺,是原子彈所導致。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擁有愛因斯坦、奧本海默、費米這樣頂尖人才的美國

肯定瞧不上日本的二流人物


像這樣的水準,美國自然不會感興趣,因為搶人才當然要搶水平高於自己,或者能填補空白的,日本的核專家無論在理論還是經驗上,都不滿足要求,挖過來還得培養,這種虧本買賣美國當然不幹了。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塗上了美軍標誌的“二式單戰”

美軍測試後認為沒啥價值


至於火箭和航空方面的專家,更沒有趕得上美國的。零式雖然在戰爭初期橫行一時,但很快就暴露出了諸多設計缺陷,被美軍源源不斷的新型飛機完全碾壓。B-29可以在高空優哉遊哉的投彈,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夠得著的戰鬥機!日本不是沒想過搞噴氣機,但基本上都是德國提供的技術,所以幹嘛要搶二手貨呢?直接搶德國專家就得了。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記住這個惡魔,石井四郎


當然,例外不是沒有,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各種“科技”中,唯一能被“搶”的,恐怕只有731部隊的“數據”了。石井四郎把那些用殘忍手段,拿受害者做活體試驗得來的“醫療數據”和“臨床經驗”,跟美國做了交易,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對於美國來講,有人犯罪,有人送命,自己白撿個好處——面對這個天大的便宜,道德負擔?不存在的……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當然,被蘇美雙方掠奪去的德國科研人員,再後來都受到了非常優厚且良好的待遇,無論是研發環境還是必要的設備提供,雙方都做得特別好。而且還開出了十分不菲的報酬,只為了安他們的心。不得不說,做人混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值得了。

二戰後,德國專家被美蘇哄搶,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

你認為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