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文丨不凡商業記者 李小白

很多事情經常會以一個戲劇的方式結尾,最近成為話題焦點的是滴滴,但是很可能這一撥兒順風車危機下受傷害最深的不是滴滴。

一夜之間,順風車成了眾矢之的。

在樂清女孩遇害事件發生後,滴滴宣佈從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內部將重新評估其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就在前一天,高德地圖就已經下線了順風車業務。高德地圖客服人員表示,“為了保證乘客的安全,順風車這個業務暫時下線。”

風口浪尖之下,另一家提供順風車業務的平臺嘀嗒出行也關閉了23時至次日5時的順風車服務,順風車近乎遭遇團滅。

這三家公司之中,嘀嗒出行是唯一一家以順風車業務起家的,目前也只有順風車與出租車兩項業務,順風車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是,在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的情況下,順風車這項業務本身正承受著越來越多的質疑,嘀嗒很可能會成為滴滴的替死鬼。

突出社交概念,做拼車

2013年,嘀嗒出行創始人宋中傑還在團購業務上苦苦支撐。從2010年開始,他做了一個名字為“嘀嗒團”的創業項目。

在當時的團購市場上,美團第一、大眾點評第二的雙寡頭局面已然形成。兩家企業聯袂搶佔了整個國內團購市場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場,其餘的參與者只剩喝湯的機會,宋中傑決定轉型。

風起雲湧的出行市場,讓他看到了新的機會。在宋中傑看來,那時的出行行業還沒有迎來爆發期,處於市場崛起階段,正是入局的好時機。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宋中傑曾表示,當時也曾考慮過快車和專車市場,但由於快車業務與專車業務都已經有公司在做了,他覺得作為合法生意的順風車才是他們的機會。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嘀嗒出行創始人 宋中傑

2014年4月,嘀嗒出行上線,正式進駐順風車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展開大規模的推廣。七個月後,嘀嗒出行就對外宣佈已經獲得IDG資本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

隨後,嘀嗒出行又快速拿到兩輪融資。2015年1月,嘀嗒出行獲得易車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同年5月,嘀嗒出行又宣稱獲得由崇德投資領投,摯信資本、易車網、IDG等跟投的1億美元C輪融資。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在其C輪融資的通稿中,嘀嗒出行稱將增加好玩有趣的輕社交功能,增強產品的輕社交屬性。在具體措施上,則是在產品的下個版本將增加“緣分球”功能,尋求乘客和車主共同點。

自此以後,嘀嗒拼車就一直致力於放大自己的社交屬性,相繼推出“順路同行圈”、“下單通知好友”、“行前溝通”等一系列的社交功能,希望通過社交來提升拼車效率和體驗感,試圖使用戶的出行更有溫度。

2016年6月,嘀嗒拼車4.3版本正式上線。其最受關注的莫過於新增的“結伴”功能。根據嘀嗒官方的解釋,“結伴”功能,是基於用戶興趣所建立的社交共同平臺。

其主要分為“周邊郊遊”“同城活動”“一起看世界”“曬圖求脫單”“結伴跑步健身”“尋找上下班拼友”等6個不同的主題。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在任一主題中發佈話題,其他有相同興趣或需求的用戶可以進行留言互動,最終達成出行需求。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我們產品裡面嫁接了很多社交,接下來會做的越來越多,和其他競爭對手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宋中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道。

社交屬性一度成為了嘀嗒出行與其它出行平臺的差異化優勢,在嘀嗒拼車(嘀嗒出行曾用名)如今的百度百科裡,依然可以窺探出其對社交的野心。

“嘀嗒拼車屬於一款社交型出行軟件,是目前中國拼車領域的領先者,嘀嗒拼車產品定位十分明確,只做共享型、社交型的拼車軟件。”

某種程度上,也正是憑藉著其社交屬性,一向默默無聞的嘀嗒出行才得以在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中覓得了一席之地。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目前,嘀嗒出行日活躍用戶數達到101.6萬,僅次於滴滴,位於網約車行業第二名。

不賺錢的出租車業務

2017年10月20日,嘀嗒出行宣佈上線出租車業務。這也是嘀嗒出行成立3年多以來,首次佈局順風車以外的業務。

對於其中的原因,宋中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是因為出租車的生存空間日益被擠壓,司機群體職業滿意度下降,而消費者打出租車的體驗依然很差;二是由於出租車可以彌補順風車在即時出行方面的短板。

在網約車的補貼大戰之下,由於打車成本的降低,出租車行業曾一度備受衝擊,許多司機都面臨著訂單量減少的難題。

“然而,由於用戶依然有使用出租車的巨大需求,越來越多的網約車平臺又開始重視出租車市場。”有業內人士向不凡商業表示。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2017年11月10日,首汽約車出租車業務在京上線;2018年1月,易到又宣佈在全國範圍內介入出租車;同年5月,曹操專車也開始試水出租車。

在這樣的情況下,嘀嗒出行迅速加快了佈局的節奏。據瞭解,自2018年以來,嘀嗒出行就在75個城市上線了出租車業務。

此外,嘀嗒出行還推出了全新的鳳凰出租車雲平臺,這一為出租車公司定製開發的運營管理SaaS平臺,試圖讓司機日常工作表現數據化、可視化,從而幫助出租車公司更有效地把控服務質量。

在具體的業務模式上,嘀嗒出行又將拼車的模式應用其中。乘客在發出用車需求後,出租車司機可根據距離遠近自由挑單,平臺不設任務數,不強行派單,不抽取司機佣金。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嘀嗒出行的出租車業務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1座城市。

然而,在零佣金的策略之下,嘀嗒出租車業務的盈利能力依然為外界所質疑,其“賺取技術服務費”的思路能否走得通還尚未可知。

“相信我們在出租車用戶體驗上做得好,司機體驗做得好,有一定體量的情況之下,就會有盈利方式。”宋中傑曾如此說道。

嘀嗒會何去何從?

在出租車業務短期內難以盈利的情況下,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被外界視為嘀嗒拼車只選擇在固定時間段下線順風車業務的重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評論稱,在嘀嗒出行的平臺上,一旦發生類似於滴滴順風車式的安全事故,嘀嗒或許就徹底喪失了留在場上的機會。

因此,如今的嘀嗒出行正在主動弱化其一直強調的社交概念,尤其是在“鄭州空姐遇害案”後,嘀嗒出行甚至關閉了曾著力打造的“結伴”頻道。

而現階段消費者對順風車業務的恐懼心理短期內也難以消除,嘀嗒出行難免會受到影響。不過,也有人認為長遠來看這種影響也有可能是正面的。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順風車的出行需求真實存在的,嘀嗒拼車如果能切實樹立起安全出行的價值主張,現在正是一個趕超滴滴的關鍵節點。”遠瞻資本合夥人秦嵐在接受不凡商業採訪時表示。

可目前,順風車業務生死未卜,關掉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如果順風車業務真的被禁止,誰又會為使用出租車而特意下載一個APP呢?

即便,最終順風車業務依舊能存活下來,各地方政府也勢必會提高網約車的准入門檻,採取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

8月27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就滴滴事件發倡議書。其中明確提到,安全才是出租汽車從業者的底線,企業要不斷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意識。

當月28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綜合運輸處處長翁興跟表示,要從事快車、專車、順風車業務的司機都必須要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以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滴滴出事兒,死的卻可能是嘀嗒

而除了廣州,重慶、深圳、東莞、武漢、貴陽、海口等9個城市對滴滴進行了約談,內容多涉及加快清退已接入的不合規車輛和人員。同樣都在開展順風車業務,嘀嗒出行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

可在這一措施之下,大量的順風車司機將會被拒之門外,對嚴重依賴社會閒散資源的嘀嗒出行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或許,這才是商業本身的戲劇性所在,滴滴順風車出現安全事故,竟將另一家毫不相干的公司架在了火爐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