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遺囑”功能開通,如果突然離世,你的QQ、支付寶等怎麼辦?

點擊上方 "程序員小樂"關注, 星標或置頂一起成長

每天凌晨00點00分, 第一時間與你相約


每日英文

If you run, you stand a chance losing ,but if you don’t run , you’ve already lost.

如果你在努力奮鬥,你有可能會失敗,但是,如果你不奮鬥你就已經輸了。


每日掏心話

有些煩惱,只有你丟掉了,才有雲淡風輕的機會。放棄了,就不該後悔。失去了,就不該回憶。

來自:廣州日報全媒體、上觀新聞、北京日報、澎湃新聞、央視財經、新華社等、21世紀經濟報道 | 責編:樂樂

“微信遺囑”功能開通,如果突然離世,你的QQ、支付寶等怎麼辦?

程序員小樂(ID:study_tech)第 828 次推文 圖片來自百度


往日回顧:答應我!別再寫上千行的類了!好嗎?


正文


導讀: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遺囑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對家人的囑託,對後人的寄語。大數據顯示,中青年訂立遺囑人數持續增加,“90後”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3倍。


除了房產、銀行存款、股票賬號等,90後所立遺囑中分配的財產,還包括了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內容,而這些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浩蕩”的危機中,很多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對生死也有了更多感悟。給親人寫遺書、留遺囑的想法,變得不再突兀。


非常時期,中華遺囑庫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一個多月以來,已有近千人通過微信訂立遺囑。


“微信遺囑”功能開通,如果突然離世,你的QQ、支付寶等怎麼辦?

圖片來源 / 中華遺囑庫



1

“微信遺囑”服務不涉及房產、財產分配


記者在中華遺囑庫官網發現,用戶通過“中華遺囑庫”微信公眾號,進入“微信遺囑”小程序,就可在家寫一份遺囑。


這份遺囑可以用文字、照片或視頻等多種形式,還可以選擇在本人去世後,或是某個約定時間,由中華遺囑庫將其寄送給想留言的人。而這項服務將免費向公眾開放,一直持續到清明節期間。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華遺囑庫暫停了各登記中心的現場接待和登記服務,僅開放網絡諮詢、預約服務和微信遺囑功能。而疫情期間,線上諮詢和預約量暴增了幾十倍。前來諮詢和預約遺囑服務的人中,絕大多數是因這次疫情的突發和嚴重,感受到了一種緊迫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法律上並沒有“網絡遺囑”這種遺囑方式。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遺囑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對家人的囑託,對後人的寄語。基於疫情時期人們的這種需求,中華遺囑庫推出的“微信遺囑”服務實際是一種“情感遺囑”,主要是用來傳遞親人、朋友間的叮嚀和囑託,不作為法律意義的遺囑。


對於涉及財產內容的遺囑,還是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辦理。



2

網友體驗:“沒想到立遺囑也有療愈效果”


網友康湛,在疫情期間體驗了一把。


真要直面生死時,人們大都會反覆思考自己究竟能寫下些什麼,最後落到筆端的都是最深的表白和祝願。她說:“生命總是無常,寫完遺囑反而多了幾分釋然,心裡踏實了很多,不再懼怕未來與可怕的病毒了,沒想到立遺囑也有療愈效果。”


線上操作,人們也能敞開心扉↓↓↓


有女兒對媽媽說出感激:“作為母女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彼此有共同語言,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只要是方向正確的事你從來不會阻攔我,愛你哦。順便說一句,我那些專輯、海報、各種周邊都是限量的,千萬別誤扔。”


也有人寫下對愛人的依戀:“願餘生身體健康,萬事隨心,所有的煩惱都與你無關,所有的疾病都能痊癒。如果有來世,但願依舊可以一起。”


一位在社區工作的媽媽給孩子留言:“寶寶,媽媽永遠愛你,因為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媽媽作為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必須衝在前面,為居民們做好預防的一線工作,很辛苦,但回家有你等著我,我就不累了。媽媽希望你健康,平安和樂。不能去到中華遺囑庫,就用微信記錄一下。如果有一天媽媽遭遇不測,媽媽名下的房子,轉到你名下,歸你所有,其他的就你爸爸處理好了。”



3

全國遺囑大數據:

虛擬遺產成90後遺囑常見類型


據悉,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面向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凡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填寫預約卡後,可以免費辦理遺囑諮詢、起草、登記和保管。


3月28日,中華遺囑庫正式發佈《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對所保管的遺囑進行數據分析,此次白皮書通過對各地數據的詳細分析,全面呈現出全國遺囑大數據及各地特點。


截至2019年底,中華遺囑庫已登記保管了16.5萬份遺囑,目前已生效遺囑共計781份。


90後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3倍


白皮書數據顯示,立遺囑人趨向年輕化,6年間,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降至71.26歲。


  • 2013年77.43歲,

  • 2014年76.54歲,

  • 2015年75.31歲,

  • 2016年73.97歲,

  • 2017年72.09歲,

  • 2018年71.26歲。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60歲以下中青年人訂立登記遺囑,中青年訂立遺囑人數持續增加,“90後”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3倍。


根據白皮書發佈的“90後”立遺囑數據統計表,走進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90後”人數已連續三年呈現上漲趨勢。其中,2017年為55人,2018年為123人,2019年為166人,共344人。


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成遺囑財產


與老年人群體相比,90後立遺囑人群給遺囑增加了更加豐富的財產類型。除了房產、銀行存款、股票賬號等,90後所立遺囑中分配的財產,還包括了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內容,而這些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


90後分配財產內容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90後立遺囑人中,80%已經有自己的房產。據瞭解,此部分人群中,父母買房掛名在子女名下的現象比較常見,有些父母甚至會將部分股權掛名在子女的名下。


從數據上來看,幾乎所有“90後”在寫遺囑時,都會將自己的銀行存款納入遺囑分配的財產當中,說明此部分財產是年輕人當下比較重要的資產之一。


立遺囑人再婚比例不斷上升


此外,白皮書中另一個數據引起記者關注,即立遺囑人婚姻狀況。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立遺囑人中再婚比例為2.18%,2018年再婚比例上升為3.86%。


  • 其中北京地區尤為明顯,從2017年的1.62%到2018年的3.48%,上漲一倍。


  • 天津、廣東、江蘇等地2018年再婚人群比例較2017年略有上升。




4

如果突然離世,你的微信、支付寶等網絡遺產怎麼辦?


目前,國家對於網絡遺產還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法律界也沒有定論。


據新華社報道,業內人士認為,依照《繼承法》,沒有人身性質的網絡遺產,比如網絡理財、餘額寶以及作品版權、遊戲幣等,應當可以繼承。而電子郵箱、微信、微博社交、遊戲賬號等網絡資產,因為具有人身性質的網絡遺產都是私密性的,屬於用戶的隱私,不可以繼承。


“數字遺產”的追問從未停歇,由此引發的糾紛不時在全球各個角落出現。


事實上,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數字時代,E-mail、QQ號、微信等社交網絡、個人空間,甚至包括網絡使用痕跡、圖片、購買的數字音視頻產品服務等,已經成為我們有別於現實財產之外的另一種財產——數字虛擬財產。這些“看得見卻摸不著”的財產,維繫著我們的關係網以及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


“數字財產”的價值究竟幾何,每個人的認知或有不同。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財產”的繼承仍困難重重。尤其當數字財產變成數字遺產時,相關糾紛也越來越多。


隨著網民數量急速擴大,此類糾紛也日益增加。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達8.5億。網絡經濟也大為發展,社交網絡急速演進。各類個人數字財產或遺產的經濟和情感價值凸顯。


“數字遺產”的處置主要面臨兩大難題:


  • 一是其法律定位尚不明確;


  • 二是許多網絡運營商和網絡平臺與用戶簽訂的協議裡有“隱私保護”條款。


這就意味著,用戶對賬戶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因此他人不能得到用戶的內容,也就排除了數字遺產繼承權。


目前,過世者的網絡數據保護仍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社會、網絡運營商和平臺到底應該如何對待數字遺產?各國都在探索中。


美國總體尚未有明確的立法支持,但“數字遺產”已開始被寫入一些州的法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法律中,已有對數字遺產的一些規定,並在持續完善中。此外,各個互聯網公司和IT公司對用戶網絡數據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觀點,一起討論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讓你有新的啟發,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有新的認識,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猜你還想看


阿里、騰訊、百度、華為、京東最新面試題彙集

Java之異常處理,看這篇就對了!

Java IO使用的四種模式

【整理】Spring 常用註解!千萬不要錯過!

關注訂閱號「程序員小樂」,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嘿,你在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