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和珅被處決的罪名有二十條,這是嘉慶帝親自擬定的,但這二十條罪中僅有六條是涉及到財務方面的,要知道和珅聞名天下靠的就是貪腐之名,是歷朝歷代中貪官的翹楚,但最終和珅被處決的真正原因並不是貪汙,而是僭越和大不敬,嘉慶帝目的明確,簡單粗暴,一是要給和珅歷史定性,將和珅定為奸臣,二是要弄死和珅,以昭天下。

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嘉慶帝顒琰

嘉慶帝一生並無顯赫功績,他抱負滿腔但施政無能,雷厲心思但菩薩手段,他雖然守舊懦弱,但在處理和珅的事情上顯出了雷霆手段,也就此事讓他在歷史上沒有揹負罵名。那時的嘉慶朝氣蓬勃,血氣方剛,是個嫉惡如仇的帝王,我們來看看那時的嘉慶帝在老子死後半個月內幹了些什麼。

  •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太上皇於養心殿駕崩;
  • 正月初四,嘉慶召開高級官員談話會議,大力斥責現今各種貪瀆腐敗行為,涉及到軍政各個部門,措辭之嚴厲,為嘉慶過去四年所從未出現之話語:"寡廉鮮恥,營私肥橐(tuó)",一時震驚朝廷。隨後下旨免去和珅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之職,責成和珅為乾隆守靈,不得離開;
  • 正月初五,嘉慶帝頒旨,改明奏為密奏,官員呈遞皇上的奏摺皆是密奏,這個含義強烈而明顯。心領神會的江南道御史廣興和給事中王念孫於當日上疏彈劾和珅,指責和珅擅權逾制,貪汙舞弊,隨後各種密奏接踵而來,嘉慶帝於是"震驚"而怒;
  • 正月初八,經過三天的各級官員密奏和珅各種犯罪事實,嘉慶帝下令革去和珅所有職務,批捕下獄;
  • 正月十一,嘉慶帝公佈和珅罪狀,所列罪名皆是各大臣上疏所奏,同時嘉慶帝要求繼續舉報和珅罪證,並同時提醒大臣:"目無君上,弄權舞弊"是大罪,"貪婪無厭,蠢國肥家"是小罪;
  • 正月十二、十三、十四,嘉慶帝分別將和珅附庸福長安、吳省欽、伊江阿等罷官治罪,並繼續收集和珅罪證;
  • 正月十五,嘉慶最終頒佈和珅二十款大罪;
  • 正月十八,嘉慶正式詔令和珅死罪,賜自裁。

自此,從乾隆帝駕崩到賜死和珅,總共十五天時間。和珅賜死,百官皆驚,當時滿朝文武能當到一定級別的官員多多少少都與和珅有一定的關係,就在滿朝文武惶惶不安之時,嘉慶帝頒旨:"不復追咎過往,凡大小臣工,無庸心存疑懼。"作為和珅案最後的終審判定。

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和珅死後,嘉慶帝並沒有展開大規模的清掃運動,說明兩個問題:

1、 嘉慶帝只有一個目的:除掉和珅。

2、 清朝的穩定還是在於文官系統的穩定,和珅經營數十年,整個朝廷之中各種裙帶關係複雜,並不是說附庸和珅的官員就都是壞人,朝政的穩定在於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一旦牽扯進和珅案,那就會導致各個層級都會出現動盪,不僅僅是文官體系,還有皇親國戚都會涉及進來,那到時處理誰和怎麼處理就會是一個十分難以解決的問題,嘉慶帝本身的性格軟弱,缺乏康熙除鰲拜,雍正滅胤禩的本事,他沒有殺伐決斷的信心和能力,最關鍵的是他不能承受由此而帶來的動盪,從之後整個國家的運行勢微的態勢也能看出來。

和珅就沒有做過努力嗎?顯然不是,依和珅的精明和官場運作的能力,他早就料到嚴重的後果,在乾隆後期,和珅已經在為將來謀劃,但實際情況遠遠不容樂觀。當和珅知道乾隆要立顒琰為太子時,曾私下給顒琰遞送過如意,他本以為此舉能親近顒琰,誰知顒琰繼位後將此事作為大罪給和珅安上。和珅既巴結顒琰,同時也在防備著他,通過乾隆阻止顒琰安排自己的的親信在重要崗位上,以擅專權,顒琰一直表現出對和珅的尊重,此舉也迷惑了和珅,認為新皇帝也得依靠自己。

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乾隆退位成為太上皇后,實際還是把控著皇帝的權利,嘉慶只是作為一個傀儡在執行乾隆的政策,奏章他能查閱,但沒有決定的權力,重要官員的升遷罷黜都由乾隆掌握,嘉慶帝敢怒不敢言,同時所有的積怨不能對乾隆表現出來,這樣就全部轉嫁到和珅頭上。


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俄狄甫斯情結就是仇父情節,這是佛洛依德著名的理論,我覺得放在這裡也是適合的,但它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儒家理論。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代君王的寵臣往往就是新君的仇人,越得寵的重臣,如果熬到新君上位,那結果往往都很慘,歷朝歷代皆不可免。嘉慶帝雖然對乾隆所為不認同,甚至是憤怒,但他不會表現出來,他把所有的恨全部都算在和珅頭上,乾隆一走,仇恨爆發。嘉慶帝扳倒和珅也是仇父的一種表現。或許我們可以給嘉慶帝編出各種扳倒和珅的理由,但實際情況就是:只是為了扳倒而扳倒,貪腐的罪名不足以恥辱銘刻,只有將他定為奸臣,既沒有駁乾隆的面子,也發洩了自己的怨恨。

從我們的傳統道德觀念而言,對於俄狄甫斯情結好像並不認同,但現實中發生的很多事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論去進行深層次的解釋。但大家不願意提,也不知道是否認這個理論,還是根本不願意去使用呢?

和珅是道具,具有俄狄甫斯仇父情結的嘉慶拿他做了發洩對象

怎麼評價和珅呢?從兩個角度出發吧:

1、 從封建王朝的意義而言,僭越和大不敬才是不可翻案的罪過,貪腐只是一種違法行為,所以在封建道德和文化體制下,必須徹底將和珅釘死在恥辱柱下,所以就必須用最大的罪過去定性。

2、 從我們現在來看,貪腐是重罪,全民痛恨貪汙行為,所以我們不論是在文字記錄、影視劇描述中都將和珅定義為貪汙罪人。

歷史人物的評價總是帶有時代性,那時的僭越之罪現在好像也不怎麼提了,我們現在就是要反腐倡廉,之所以只說和珅貪汙,那也是因為我們痛恨貪腐,確實很痛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