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德两国专家就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模型互认、标准互认、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工业网络通信与边缘计算、应用案例、预测性维护、人工智能应用等议题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各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中保持密切合作。

2018年11月21日至22日,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指导,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承办。

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工作组会议上,刘大山副处长介绍了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未来重点规划,阐述了我国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对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贡献。

汪宏处长回顾了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的情况、以及三年来合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继续完善交流机制,丰富两国标准化领域合作内容,进一步加强应用层面合作。

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上,中德两国专家就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模型互认、标准互认、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工业网络通信与边缘计算、应用案例、预测性维护、人工智能应用等议题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各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中保持密切合作。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德国联邦驻华大使馆,以及两国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下设参考模型互认、网络通信与边缘计算、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预测性维护、应用案例6个议题。

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于2015年在中国上海成立,2016年、2017年在中德两国共召开五次全体会议,已成为中德两国政府、行业和企业标准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通过近两年的合作,中德专家联合完成了6份研究报告。中德双方工作组全体专家共同完成第一版路线图,充分体现了中德双方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合作工作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说到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就不能不提我国两部委刚刚印发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里面明确提出到2018年,已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一直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进程,调整、改进、完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正初步建立起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100多个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

深耕于行业多年的东械其实早已参与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这些年也一直都在向“领航标准”靠拢,同时也是北京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政策扶持对象、北京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单位。

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伙伴们有没有信心和东械一起继续努力呢?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可以制定出“领航标准”,在智能制造领域,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第七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