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黨組織引領“廁所革命”跑出加速度

祥雲:黨組織引領“廁所革命”跑出加速度

村幹部和農戶全力推進“廁所革命” 供圖

連日來,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普淜鎮每個村落,村間巷道隨處可見村幹部和農戶騎著三輪摩托車運送化糞池的背影,小院裡也不閒著,挖坑的、填埋化糞池的……在當地,“廁所革命”跑出了實實在在的加速度。

普淜鎮地處邊遠貧困山區,彝族人口10109人,佔總人口的35.87%,青壯年外出務工居多,留在農村的農戶年齡普遍偏大,由於長年受傳統入廁習慣和思想觀念影響,大部分農戶保留老式旱廁,個別彝族村農戶使用“天然廁所”等陋習仍然存在。

“思想觀念轉變不過來是目前改廁的一大難題,有些農戶認為廁所是汙穢之地,不能登堂入室,室內改廁異味重、難接受,有些農戶認為影響風水不願改,即便改了也不經常用。”普淜鎮折苴麼村黨總支書記李如明介紹。

“廁所革命”關鍵是“觀念革命”,普淜鎮以黨支部為“革命陣地”,動員黨員幹部入戶宣傳、示範引導,通過樹立榜樣打破群眾思想觀念的束縛,並實行鎮級掛鉤工作組包村責任制,黨員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逐戶排查分析,看地形、想方案、作動員,給農戶算清經濟賬、衛生賬、生活品質賬,實現“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思想轉變,形成了黨組織引領,黨員有效掛聯,“革命成果”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對接協調化糞池供應商華諾公司,以最大的優惠實現群眾生活最大的實惠。據瞭解,上級各部門整合資金可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補助1200元,每戶只需要再花1000餘元就可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水衝廁衛生又方便,聽支書說糞便在池子裡經過幾次淨化後就是優質化肥,之前還擔心沒有了農家肥,看來是我多慮了,現在政策好,我家也要趕緊行動起來。”鄰居家的室內廁建好後,折苴麼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光躍便急忙去了解水衝廁的好處,力爭儘快完成廁所改造。

自普淜鎮實行“四帶頭”機制持續推動“廁所革命”以來,通過機關事業幹部帶頭改、村幹部帶頭改、黨員帶頭改、村民代表帶頭改,各村形成了一陣“改廁風”。目前,已拆除旱廁300座,完成改建新建無害化衛生廁所807座。接下來,鎮黨委政府將持續推動“廁所革命”,努力將這一民生短板變為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

雲南網實習記者 楊婧瑤 通訊員 戴宜君 郭佳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