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詩詞171: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霜日⑴明霄水蘸空,鳴鞘⑵聲裡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⑶東,酒闌⑷揮淚向悲風。


豪放詩詞171: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註釋

⑴霜日:秋天。

⑵鳴鞘(shāo):響鞭。鞘,拴在鞭子頭上的細皮條。

⑶戍樓:軍隊駐守的城樓。

⑷闌:將盡。


豪放詩詞171: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簡析

乾道四年(1168)秋,張孝祥時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駐守荊州。秋高氣爽,約友登高,不由感嘆中原淪陷,遂寫成這首《浣溪沙》。

上片寫景,烘托邊塞氣氛和作者心情。時當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遠處水天相接。景是樂景,此處以“樂景”反襯“哀情”。詩人登臨的是荊州城,荊州本是祖國內地的一座城池,而今卻成邊塞之地,時時有被胡虜侵略的危險,這本身就是讓人痛心的事。更何況,極目遠望,煙塵滾滾,金人的響鞭聲聲撕人心肺,作者心情就更加沉痛了。

下片抒情,表達對中原故國的懷念。眼前遍地烽火,而大好河山,萬里中原,還在遙遠的北方受金人的踐踏。作者思念故土,思念中原父老,心情愁悶,只好借酒澆愁。可一樽濁酒怎能消除滿腔悲憤呢?酒盡愁不盡,面對蕭瑟秋風,作者禁不住淚流滿面了。

全詞寫情真切,烘托巧妙,意境渾成。


豪放詩詞171: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最豪放名句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


豪放詩詞171:張孝祥《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少年時遷居蕪湖(今安徽蕪湖市),南宋詞人、書法家。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由於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秦檜死後授秘書省正字,又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乾道六年(1170)英年早逝,年僅38歲。其才思敏捷,風格與蘇軾相近。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裡說他“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