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滯留武漢農村的88天


大眾網·海報新聞4月10日上海報道

  記者 莊濱濱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被按下暫停鍵76天的城市重啟。

  對於滯留武漢農村88天的張政一家四口來說,迎接他們的是春暖花開,是回家的路。解封后從武漢開往上海的第一趟列車開出,窗外一路美麗的田野山丘、嫩黃的油菜花、忙碌的農民,但張政沒看幾眼。

  回首在武漢的88天,張政百感交集。一家人曾前往當地醫院看望親戚,幾次與病毒擦肩而過;物資匱乏時,一度兩三週吃不上鮮肉;宣佈解封后,退改簽了4月8-11日的5趟列車車票……

  不過,離漢返滬路上的暢通無阻,上海社區的溫情,讓他們感受到了暖意,以前那個熱氣騰騰的生活正在真切地迴歸。


上海一家滯留武漢農村的88天

張政一家四口和岳母乘坐武漢解封后第一趟列車抵達上海

回漢參加妹妹的婚禮 假期被“無限”延長

  張政是遼寧人,媳婦廖雲是武漢人,兩人是上海交大的同學,在校園中相識相戀,走到了一起。從結婚開始,除了剛生孩子那幾年,兩人幾乎每年都回武漢過年。

  2020年春節之行,由於趕上廖雲的妹妹結婚,一家四口1月11日就買票到了武漢,準備參加完婚禮,年初八返回。來武漢前,張政已經離職一段時間,按照他的規劃,年後他準備從機械製造行業轉投互聯網領域,開啟新的職業生涯。

  那時候,“武漢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的消息已經在網上傳開,後知後覺的張政卻對此一無所知,以至於現在想起來,他都為汗顏。“到了武漢,媳婦同學群裡很多人在討論,彼時,官方對此通報的口徑則是‘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張政說,那時候,身邊的人都覺得這個病可防可控,沒有防護的意識。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張政一家前往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看望住院治療心臟病的親戚,在他印象裡,醫護人員和病患沒人戴口罩。後來,張政才聽說,自己去的病區中的幾層,後來被改造成了專門的新冠肺炎病區,這一度讓張政後怕不已。

  1月14日妹妹結婚時,男方接親來了很多人,張政一家作為孃家代表,前往男方家吃酒,一大群人聚在一起,沒有一個人戴口罩。此後的日子裡,一家人在各個親戚家流動吃飯,根本沒人在意網上傳播越來越多的病情消息,即便是在文化部門上班的哥哥傳回來疫情形勢嚴峻的“小道消息”。張政更關心的是當地風土人情,對病毒也沒太在意。

  直到1月23日武漢封城,張政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不過,農村對政策的反應和執行明顯慢半拍,村民該外出還是外出。那時候,張政抱持的想法是,封城應該是短時間的。

  從廈門回來過年的鄰居一家大年初一“逃走了”,聽到這個消息後,張政慌了,“自己要不要也租個車離開,免得走不掉?”第二天,鄰居一家半路被政府部門截回,帶回來的消息是,高速口等通道全部關閉。

  廖雲對張政說,這下真的走不了啦,全家人只能無奈地退了車票,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既然封城走不了,那我們就等官方允許走的時候再走,也免得出去以後被歧視。”張政坦然地說。

  

兩三週吃不到鮮肉 一家人88天吃掉495個雞蛋

  封城後,張政岳母家所在農村的管控措施逐漸嚴格起來,村村之間設立了檢查點,24小時都有值班人員把守。所有人開始待在家裡,聚眾打牌的少了,不過,村民還是可以在村裡活動,兩個孩子面對著廣闊的田野,盡情撒歡。

上海一家滯留武漢農村的88天

買來肉後,一家人調餡包餃子

  “生活自由,但是物資匱乏的感覺確實存在。”張政說,一開始,家家戶戶儲備了臘肉、蔬菜等年貨。隨著封城持續,加上快遞不能進村,年貨吃空了,由於人多,家裡的手紙也不夠了,菜沒了可以去地裡拔,但是肉卻買不到。

  有兩三週時間,張政一家的菜裡斷了鮮肉,加上村裡沒有小賣店,生活用品也開始告急。好在村幹部充當起了物資配送員,替村民外出採購。“那時候疫情很嚴重,以至於村幹部去鎮上拉肉,村民都覺得是‘冒死’去的。”張政的語氣裡透著悲壯。

  雖然沒有肉,但是可以吃雞蛋。由於長期不在家裡居住,張政一家吃雞蛋只能靠親戚送,或者找鄰居購買。從1月11日到4月8日,一家人共吃了495個雞蛋。後來,村幹部從城裡拉來了豬肉,200元一份,共5斤,一家人弄餃子餡、做藕湯,沒幾天就吃完了一份。

上海一家滯留武漢農村的88天

張政記錄的一家人雞蛋賬單

物資匱乏,加上疫情封鎖,大家的情緒比較壓抑。一次清晨,妻子和大兒子外出散步,岳母把飯做好了,張政跑到樓頂,大聲喊妻子的名字回來吃飯,結果,岳母和妻子把張政一通罵,說他搞得全村人都知道,張政一氣之下,撂下筷子到外面冷靜了好久。

  “疫情期間,大家都比較壓抑,家人、鄰居間難免有摩擦,一次,一家村民的親戚在封城期間從鎮上回來,村民們在微信群裡紛紛指責,生怕把病毒帶回來。”張政說,“直到村子被認定為無疫情村莊,村民們才互相放鬆了戒備,互相之間有了更多的善意,大家開始離著很遠聊聊天,孩子們則結伴瘋跑。”

  幸運的是,張政一家所在的村莊最終零感染。張政說,這與封城期間,村幹部盡責防控和封城有很大關係。在張政的印象裡,當地人雖然忌憚病毒,但是並沒有被病毒嚇倒,隨著天氣轉暖,村民也開始忙活農田、魚塘裡的生計。

  時刻準備著城市解封 回到上海感覺“受寵若驚”

  疫情形勢逐漸緩和。在此期間,曾幾次傳出武漢“解封”的消息,每次,張政都會根據政策精神,逐字逐句研讀,試圖在字裡行間對照自己是否符合出行條件,但沒幾個小時,取消或者闢謠的消息都會傳來。

  “雖然解封時間一再推後,但我們將其理解為一種吹風,就是武漢解封日子就要到了。”張政和媳婦一直為城市解封做準備。為此,兩人給上海的社區、衛生健康部門、市民熱線打電話,諮詢回去的政策,社區安排了專門的社工,一對一宣講相關政策,按照那時候的政策,湖北迴上海人員還需要隔離。

  3月24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武漢市將於4月8日起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看到消息的張政興奮過後,開始研究出城的政策。為了持有持有湖北健康碼綠碼,張政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卡健康碼,生怕漏打,綠碼變成黃碼,達不到離漢條件。為了做萬全準備,3月31日,張政一家全部做了核酸檢測,結果顯示陰性,但是考慮到有的城市對核酸檢測有時間限制,他又和妻子多方瞭解,看上海是否對此有硬性要求。

  購買車票時,考慮到之前解封的消息幾次反覆,廖雲決定先買4月11日車票,一旦解封計劃有變,依然可以第一時間出城。後來,解封消息逐漸確定下來,又連續退改簽了4趟車的車票,終於搶到了第一趟從武漢開往上海的列車。

  4月8日一早,一家人6點就坐車趕往武漢火車站,一路上出乎意料的順利,上高速無人查驗,下高速無人查驗,直到進入武漢火車站,在出示健康碼綠碼和身份證後,一家人7點多就進站候車。

  8點整,武漢解封后,第一趟開往上海虹橋火車站的列車終於出發。一路上,不少旅客在分享著在武漢的奇葩遭遇。張政無暇顧及,腦子裡在想到達上海後,會不會被隔離,會不會被歧視。中途幾個站點,有上車旅客,雖然口罩覆蓋下的面部表情被遮擋,但眼神裡透露出的平和與淡然還是讓張政稍微放心。“至少不是異樣的眼神,說明大家把我們當正常人。”

  11點53分,列車鳴笛進站。出站測溫登記,張政一家打車回到浦東新區的住處,社區人員登記後,給他們發放了出入證,按照最新的通知,他們不需要隔離。“上海對我們的政策非常友好包容,讓我們有點受寵若驚,不過,我們也不能撒歡,全家人一致決定自我隔離2周。”張政說。

上海一家滯留武漢農村的88天

張政的孩子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地上堆著玩具

上海一家滯留武漢農村的88天

回到上海,張政家的冰箱裡塞滿了食物

很快,家裡的冰箱被網上下單送來的的蔬菜填滿,兩個孩子又玩起了心愛的玩具。談及未來,張政說,自己準備儘快找個工作,疫情讓很多行業受到衝擊,也有一些行業在彎道超車,現在雖然還沒確定幹什麼,但是生活在恢復,即便是個人職業的選擇,也是前進中的選擇,相信一切都會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