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會生活在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

王念孫(1744年一一1832年),字懷祖,中國訓估學大師,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歷任翰林院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陝西道御史,史科給事中,山東運河道,直隸永定河道。他父親王國安官至吏部尚書,他兒子王引之官至工部尚書。他晚年選擇生活在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的原因,用他本人話講,主要是當地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好。

王念孫一生走過中國許多地方,看過許多名山名川,大江大河。有一次,循淮安至南京的古驛道,經過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時,發現此地樹木茂密,山青水秀,風景宜人。王念孫便就地找旅館住了下來,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通過近距離實地考察瞭解,他發現此地是個歷史古街,武則天登基之年建了東王廟,香火十分旺盛。當地以廟為中心,形成街道,民風純樸,崇文尚武。此地歷史上有蘇東坡、朱元璋、劉伯溫等許多名人留下許多美麗佳話和遺蹟。尤其是,此地還悠閒地生活著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

王念孫行走在石龍橋畔,桃花塢裡,楊柳灣旁,直呼“此乃吳地之佳境也"。於是決定在此養老,並將身後墓地也選在此地。

王念孫晚年在此生活了幾十年,道光十二年去世,終年89歲,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中壽數最高的,他生前選的墓地經道光皇帝恩准,在現今南京六合冶山東王社區建新組鳳凰地,確實是塊風光好的寶地。清朝著名文化人阮元為他撰寫碑文,上世紀八十年代其墓出土墓誌銘一對,現存於南京市六合區萬壽宮內。

王念孫生前在此地做了不少好事,其中最突出的是:教會了當地人製作毛筆,後人稱“念孫筆"。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當地人辦的東王毛筆廠,生產的文房四寶,聞名遐邇,暢銷海內外,在全國不少地方還不知道什麼是廣交會,什麼是外匯時,東王毛筆廠就是當時全縣知名的創匯大戶呢。出自東王人手中生產的毛筆,佔全國毛筆市場半璧江山。直到如今全國毛筆市場裡不少份額是屬於東王人生產的。這當然是後話了。

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研究王念孫的學者專家,紛紛慕名到六合東王長壽街來尋訪王念孫墓。2O18年底,當地政府和社區特地籌資建造一條水泥路,直通到其墓地,為全國各地尋訪王念孫墓地人提供了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