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小兒驚厥?

灼鳳


驚厥前會有預兆,典型的預兆症狀就是手腳發涼,身體散熱不暢導致。



所以,預防寶寶不發生這種情況,家長做到這幾點:

一,精神狀態良好,偶爾煩躁讓人抱也屬於良好,如煩躁抓狂就必須去醫院檢查

二,飲食尚可,多數孩子發燒後飯量減少或只喝奶,只要喝水也屬於良好。

三,手腳不涼,如果幾分鐘之前手腳還是溫熱或滾燙的,再一摸發涼,趕緊用泡腳或熱水袋等方法捂熱,不然體溫會不斷升高,甚至出現驚厥。


只要寶寶滿足以上三點,異無咳喘明顯不適,體溫可升至39度再喂退燒藥。至於退燒藥,建議家庭常備美林以及泰諾林兩種,交替服用。

驚厥不會導致腦損傷,既不會引發癲癇、腦性麻痺,也不會損傷智力發育遲緩。實際上,寶寶由於發熱引起的抽搐,即使不用特殊處理也會自然恢復。當然,如果之前有過驚厥史的孩子,在五歲之前發燒只要達到38.5,就可以服用退燒藥,不要抗。一般,在五歲以後,驚厥的事就少有發生了。


煙臺佑兒堂


熱性驚厥主要發生在6個月到5歲的孩子身上。熱性驚厥的發生率在2%到5%之間,有報道說印度和日本的發生率在5%到10%。熱性驚厥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真正原因是因為孩子的年齡太小,發育不完善,還有家族史和遺傳因素。

很多醫生和家長採取退燒的手段來預防熱性驚厥,但退燒並不能預防熱性驚厥。曾經有過熱性驚厥的孩子,再次發燒的時候,不管是否進行退燒處理,出現複發性熱性驚厥的比例是一樣的。抗驚厥藥物也不能預防熱性驚厥,而且有副作用。

熱性驚厥還有遺傳因素大,發生再度驚厥的孩子中30-40%的還會出現熱性驚厥,其中有基因的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好在熱性驚厥對健康和發育是無害的。

能做的是預防病毒感染的發生,如果能夠少接觸病毒、少患病,就能少發燒,有可能減少熱性驚厥的風險。但並沒有證據,因為很難保證不發燒,發燒的次數和熱性驚厥的風險不存在相關性。熱性驚厥看起來嚇人,其實沒那麼可怕,既然無法預防,就坦然面對吧。


京虎子


首先需要讓孩子堅持每天做好運動,堅持每天讓孩子早睡早起,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後一定要到室外跑跑步,有利於增強體力。最主要在平時儘可能的少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人多的地方環境汙染都是很嚴重,也有很多感染疾病的,以免孩子被傳染上。

家長要給孩子增添一些輔食,甚至還需要補充一些營養,可以給孩子多吃一些鈣物質,礦物質比較多的食物,堅持每天要變著花樣的讓孩子吃,可以提高孩子的食慾,對於孩子的身體也是有幫助的。

小兒高熱驚厥主要的症狀表現就是抽搐,一般高熱驚厥有兩種,一種是簡單的,一種是複雜的。單純性的高熱驚厥預後良好,只會出現1~2次,並且長大以後一般不會再次出現。而複雜性的高熱驚厥會在發燒時反覆出現,在對腦部神經元細胞造成傷害後,在不發燒的情況下還是會反覆發作,還有可能繼發癲癇疾病。所以說,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腦電圖的檢查,防止再次驚厥帶來傷害 。


王文生大夫


上週六也就是1月20日,我們進入大寒節氣。 今年大寒正值“四九”,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就是這會兒了。天氣越冷孩子越容易感冒發熱,甚至出現高熱驚厥。育姐提醒大家,大寒時節要特別注意高熱驚厥這一問題哦~!

寶寶正處於發育階段,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機體散熱功能較弱,非常容易發生不明緣由的發熱。若寶寶發低燒,只要精神良好,大家就不必擔心。若寶寶發高燒體溫超過39℃,容易致大腦皮層興奮過度,引發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也被稱為“燒抽了”,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急症。它常常發生在6個月到5歲寶寶身上,其中12個月到18個月的寶寶最為多發。6歲以下寶寶發生高熱驚厥的概率大約是4%-6%,比大人高10到15倍,且年齡越小發生高熱驚厥的概率越高。

高熱驚厥大多發生在發熱早期,發作時間較短。在一次發熱過程中,高熱驚厥極少連續發作幾次,大多在發熱12小時內出現。高熱驚厥發作前期,寶寶可能會有精神煩躁、呼吸急促不規律、面色變差、四肢肌張力升高、瞳孔大小不一等表現。突然發作時,寶寶則會出現全身性或侷限性肌群強直性和陣攣性抽搐,四肢在身體兩側抽動、翻白眼、無法控制身體收縮、身體變軟或僵硬等症狀,同時可有呼吸困難、處於無意識狀態或無法認清周圍環境等情況。

寶寶高熱驚厥多發生在家中,各位家長有必要學會一些緊急處理的方法,以便能及時幫助寶寶穩定病情。

第一步:讓寶寶側躺或頭偏向一側

大家要立刻讓寶寶側臥,頭部略微後仰,下巴向前伸,注意別用枕頭。還有一種方法是,拿掉枕頭,讓寶寶平躺在床上,頭部偏向一側。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防止舌根後墜阻塞呼吸道,另一方面是避免嘔吐引起窒息。提醒大家注意,寶寶驚厥發作時千萬別給他吃藥。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暢通

將寶寶衣領解開,用手帕或軟布把壓舌板包裹起來放在上下磨牙中間,避免寶寶咬到舌頭。如果沒有壓舌板,可用筷子代替。

如果寶寶口鼻中有分泌物,大家要及時用紗布或手絹清除乾淨,讓呼吸道保持暢通。

第三步:控制住驚厥

找到寶寶的人中、內關、含谷等穴位,用手指按壓兩三分鐘。在按壓穴位時,大家要保持安靜不要吵鬧。另外,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大家最好不要把寶寶搬來搬去。

第四步:給寶寶降溫

將冷毛巾放在寶寶的額頭、手心、大腿根等處,並經常更換;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在寶寶的額頭、脖子、腹股溝等處。除此以外,大家可以用溫水浴或用溫水擦浴等方法給寶寶降溫。還有,若確定是發熱引起的高熱驚厥,應及時給寶寶吃退燒藥或使用退熱栓來降溫。

通常來說,高熱驚厥持續3到5分鐘就會停止。所以當寶寶喪失意識,全身抽搐或痙攣時,大家別立即抱著他上醫院,應立即做好上述護理工作,等到寶寶恢復意識後再去醫院診治。

送醫時,大家要把寶寶的口鼻露出來,保持呼吸道暢通。千萬不要把寶寶包裹得太嚴實,以免影響正常呼吸造成窒息死亡。

寶寶出現高熱驚厥,大家最擔心就是會不會有後遺症。育姐在這裡給大家說一說。

驚厥其實只是一種併發症,本身沒有太大危害,但危害大的高熱,可能會是中樞神經和聽力受損。另外,寶寶驚厥可能咬傷舌頭、摔傷。所以一般寶寶體溫大於38.5℃建議降溫,有必要的話使用降溫藥,特別是有驚厥病史的寶寶,再次發熱容易引起驚厥。

偶爾發作的高熱驚厥只要救治及時,寶寶就不會有後遺症,也不會影響正常發育。但是,若高熱驚厥反覆發作,救治又不及時,就有可能在造成寶寶大腦損傷影響智力發育。高熱驚厥發作次數越多,對寶寶大腦的損傷越大。若寶寶高熱不退時間太久,語言、智力等方面可能因此留下後遺症。

如果高熱驚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發展成癲癇。大約有五分之一高熱驚厥寶寶會患上癲癇,他們高熱驚厥經常發作,且每次發作的時間很長,發作後會有昏睡情況,甚至體溫低於38℃的情況下也會發生驚厥。而這些寶寶大多在第一次高熱驚厥後10年內發展成癲癇,大約有13.6%的高熱驚厥寶寶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智力低下。

所以說,驚厥只是高熱的一種併發症,大家最主要的還是想辦法幫助寶寶退熱。只有及時退熱才能避免發生高熱驚厥,給寶寶留下後遺症。


育兒網


熱性驚厥是兒童發燒的常見併發症,因為出現熱性驚厥時,寶寶會失去意識地抽動,所以大人很容易驚慌失措。很多家長擔心熱性驚厥會損傷大腦,其實大部分熱性驚厥對寶寶來說是無害的。

兒童之所以比成人容易出現熱性驚厥,跟他的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有關,也與遺傳有一定關係。而發燒是誘發熱性驚厥的直接原因。最容易引起熱性驚厥的是人類皰疹病毒-6,它是引起幼兒急疹的病毒。雖然出現熱性驚厥時寶寶的表現會很強烈,大人很容易感覺恐慌,實際上,只要冷靜處理,防止寶寶受到外傷等傷害,熱性驚厥大多預後良好。絕大多數熱性驚厥的發作時間不超過一兩分鐘,有的只有幾秒鐘。有大量研究表明,出現過熱性驚厥的寶寶並不比其他寶寶的智力發育和學習差,也沒有證據表明熱性驚厥會損傷寶寶的大腦。

平時要注意預防熱性驚厥的發生,尤其是有過熱性驚厥史的寶寶,更要注意預防。在寶寶發燒時,要注意監測和控制體溫,適當地進行物理降溫。當寶寶的體溫超過38.5℃時,應該使用退燒藥幫助退燒。出現熱性驚厥時,要冷靜處理,將周圍可能傷害到寶寶的物品挪開,防止磕碰傷。幫寶寶解開衣領,將頭轉向一側,使呼吸順暢,防止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熱性驚厥是兒童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具有年齡依賴性,多見於6月齡~5歲,患病率為3%~5%。



  • 引起小兒高熱驚厥的常見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肺炎、中耳炎、急性腸胃炎、出疹性疾病、尿路感染等,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

  • 其主要發病機制並不明確,主要考慮患兒腦發育尚不完全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等。由於大腦發育過程中髓鞘化尚未完成,局部興奮容易泛化,發熱過程中容易出現驚厥發作,隨著 5 歲以後髓鞘化逐漸完善,其熱性驚厥發作常會漸漸消失;


  • 熱性驚厥發病時間有哪些特徵?

驚厥常在發熱早期發作,大多在發熱的 24 小時之內發生,如超過 24 小時,診斷熱性驚厥應十分慎重,總結起來就是熱性驚厥常在發熱早期發作(大多在發熱 12 小時之內),發熱超過 24 小時診斷需慎重,發熱超過 72 小時則可排除。


  • 家庭中發生如何處理?

家屬需確保患兒周圍環境安全下, 將患兒去枕平臥,鬆解過緊衣物,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聲、光、搖晃等刺激,禁止喂水或喂藥,避免誤吸窒息,勿在口腔放置湯勺等物或強行撬開緊閉牙關。如發作超過 5 分鐘,需就近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再者,家庭自我急救可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家屬可撥打 120 急救電話尋求指導,為搶救贏得時間。

  • 記住:口服退熱藥(退熱藥不能防止熱性驚厥發作,也不會降低熱性驚厥復發的風險)。


  • 如何護理其實在上文中有部分說明,具體措施如下:

1.去枕平臥,鬆解過緊衣物,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2.避免聲、光、搖晃等刺激;

3.發作期禁止喂水或喂藥,避免誤吸窒息;待驚厥停止、神志清醒後根據病情適當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4.勿在口腔放置湯勺等物或強行撬開緊閉牙關;

5.高熱驚厥時應及時給予降溫措施,如物理降溫、酒精擦浴或藥物降溫,新生兒解開包裹降溫。;

6.發作時積極觀察患兒生命體徵,呼吸節律、頻率、深淺等。


康復餘醫生


分享一下我曾經的處理方法,家裡孩子小時候發生過,深深知道這個毛病的痛苦之處,每次只要孩子感冒,幾乎三天三夜不敢閤眼守著孩子,經歷的多了也就摸索到了一點方法,僅供參考!!

高熱驚厥一旦發生,持續時間很少超過10分鐘左右,等送到醫院,孩子基本恢復正常了筋疲力盡孩子都睡了,去了也是白跑,輸液對孩子危害大,即使輸了退燒藥,跟口服也沒太大區別,管5個小時頂天了,夜間一樣發燒,而口服退燒藥一天又不能超過4次,多了對孩子腎臟不好。最開始昏頭昏腦想出來的辦法是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一種超過4次了換另一種,現在想來也是夠笨的了。多方學習打聽總結如下。

1預防,在感覺到孩子發燒後,時刻關注體溫,超過38度,給孩子服用紫雪散!經驗中服用這個藥後,大大降低了孩子的發病次數,而且兼顧退燒功能持續24小時。不要像常規孩子38.5以上在給藥,相信我38就給藥,38.5時給藥,等藥效上來,早到39了,基本快發了。孩子發病初期手腳都會冰涼,給他捂熱,而手腳冰涼也是馬上就要高燒的一個信號,家長要做準備了,學一下中醫的按摩退燒,清天河水等,總之能想到的我都用。。

一旦高燒了,吃藥退不下來還有一個辦法,也是請教醫生後得到的經驗,弄一大盆溫水,37度以下!把孩子泡水裡,孩子剛好還愛玩水,把他額頭,脖子,全身降溫,不用相信退熱貼,孩子啥時候退燒啥時候撈出來,曾經一晚上泡過兩次,每次2小時,但都是值得的,孩子體溫上不去,有效預防了驚厥!

2處理。家裡長備著地西絆片吧,也可用於預防,不過我更相信紫雪散,畢竟地西半片這玩意是安眠藥,副作用挺大的,一般我都是驚厥後給服用,防止二次驚厥,不過一般很少發生二次驚厥。

當孩子正在發生時,不要害怕,不要大喊,把孩子側臥?有人說仰臥。我都是側臥,頭後仰,保證呼吸暢通,保證孩子嘔吐物不堵塞呼吸,有時我會把手指頭給孩子咬,或者放一個筷子,怕咬舌頭。。。輕聲喊喊孩子,安撫他,等待吧。。不要瘋了一樣,更不要隨意抱著跑,去醫院也要等驚厥結束。後期在確定孩子一定是高熱驚厥,不是腦炎或者癲癇的前提下,我都沒在去醫院了。。

慢慢熬吧,5歲以後孩子發育成熟就自然好了。

請一定確定孩子不是腦炎,不是癲癇!

癲癇的檢測聽說挺痛苦,我觀察孩子每次都是感冒發燒才驚厥,所以沒做。印象裡癲癇好像不會發燒也發作,簡單測試方法是深呼吸吹紙?請自行學習。

最後,我不是醫生,我不是醫生!我不是醫生!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請大家謹慎。畢竟每個孩子體質不同!

預祝各位家長幸福!


土匪匪徒好人


我家大寶快三歲時有一次生病發燒,在家量了體溫沒到38°5C,也就沒有給他用藥,因為家裡沒有備用感冒藥,直接帶他去醫院看病了。在掛號等待看病過程中孩子就燒抽了,當時嚇得我趕緊掐按他的人中,並不急忙呼喚醫生。好在人就在醫院,後來吃了退燒藥,打了點滴就好了。

當時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孩子燒的不高,為什麼還燒抽了呢?後來才知道,“熱性驚厥”並不是孩子燒得體溫很高時才會出現驚厥,有時孩子體溫才38°C,可是體溫上升得比較快也會造成驚厥。



那麼,要如何預防小兒驚厥呢?

首先,注意合理營養,飲食均衡

不管是食用何種保健品,都不如食補來得好。為了預防小兒驚厥,當然是讓孩子儘量避免生病感冒了。平時注意飲食均衡,菜的品種豐富多樣,各種事物搭配著吃,讓孩子各方面營養都能攝入,吃出一個棒棒的身體。

其次,注意個人衛生

平時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等,這樣就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杜絕病從口入。

最後,加強身體鍛鍊

生命離不開運動,健康也離不開運動!平時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也可以給孩子報相應的體育興趣班。當然儘量避開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因為病毒細菌也很喜歡湊熱鬧。

只有孩子身體健康,免疫力上去了,自然就不會那麼容易生病感冒;不感冒發燒,孩子也就不會出現熱性驚厥了!


青青寶貝


醫學上把小兒因發熱引起的抽搐叫熱性驚厥,是兒童常見的急重症,多見於3個月—6歲之間。表現各有差異,有突然意識喪失,抽動、呼吸不規律、口唇發紺,眼球上翻,頭向後仰,口吐白沫、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等,一般持續時間都不長,在數秒到幾分鐘,這種情況多沒有什麼後遺症。少數嚴重的持續時間比較長,可發生熱性驚厥持續狀態,這種情況就容易損傷大腦,留下後遺症。 熱性驚厥的具體發作機理不明確,可能跟遺傳和小兒大腦功能尚未發育健全有關,但是發熱是直接誘因。

很多人認為小兒發熱到38.5℃以上才會抽搐,其實不然,有些發熱到38℃左右就開始抽搐,但多數還是38.5℃以上的高燒。 一但寶寶出現熱性驚厥,多數家長都很害怕,容易驚慌失措,對是否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非常擔心。又因為小兒發熱抽搐持續時間大多都不長,幾分鐘即可停止,有些反覆發熱抽搐的寶寶家長反而習以為常,不夠重視。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應對方式。

哪些孩子要預防驚厥的發生?

首先要強調的是熱性驚厥絕大多數是良性病程,目前國內過度治療很普遍。其次,最重要的是教育家長,讓家長了解絕大多數熱性驚厥的良性預後,短時間的熱性驚厥除非有跌傷等意外傷害,並不會對腦子造成明顯影響,更不會把孩子“抽傻了”。同時要教會家長如何應對急性發作,從而避免家長過度的緊張焦慮。

如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可以採用抗癲癇藥進行長期預防或者發熱時臨時預防,雖然這些預防治療措施可以減少熱性驚厥的復發,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任何預防性治療可以改變遠期預後,包括認知功能、癲癎發生率等,如果考慮到各種預防措施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

目前研究結果證實對於絕大多數熱性驚厥患兒不主張任何預防性治療。

對於少數熱性驚厥過於頻繁(>5次/年)或者出現過熱性驚厥持續狀態(>30分鐘)的患兒,可以酌情在醫生指導下采取下列預防措施。①長期預防:可選用丙戊酸或左乙拉西坦或苯巴比妥口服。②間斷臨時預防:在發熱早期及時口服或直腸應用地西泮,劑量為每次0.3mg/kg,可每間隔8h應用1次,最多連續應用3次。

但是應該強調,這種方法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嗜睡、共濟失調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這有可能掩蓋嚴重疾病,如腦膜炎、腦炎等。而且有些熱性驚厥發生在發熱初起很短的時間內,甚至出現驚厥後才發現發熱,因此應用臨時口服藥預防經常不能及時,導致預防失敗。不論是採用長期或者臨時預防,均應仔細評估其可能的利弊,並與家長充分溝通後再做出決定。


高熱驚厥的預防。高熱驚厥一般更好發於3-4歲以下的年齡段的小孩子。

1.如果孩子從來沒有因為發燒抽搐的歷史,那麼,孩子生病引起發燒後,家長需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不好,手腳或者肢體偶有抖動的狀態,雖然體溫只是38°左右,也可以積極地使用退熱藥物。如果孩子精神很好,沒有不適,一般體溫掌握在38.5-39°以上及時使用退熱藥物。

2.如果孩子以前有過一次因為發燒引起抽搐的病史,那麼,家長需要更加密切地關注孩子,體溫超過37.5-37.8°就可以考慮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不要放任孩子體溫上升太快,否則極容易再次發生高熱驚厥。

3.如果孩子既往有過幾次的高熱驚厥的病史了,那麼,建議您的孩子一有感冒或者其他感染性疾病時出現發燒的苗頭了,就要及時、積極地使用退熱藥物,同時服用一次地西泮短程預防驚厥的發作。

之所以積極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是因為,反覆高熱驚厥發作,容易轉變為不發燒也可能會發作的癲癇。所以,預防驚厥發作很重要!

第三,關於顱內佔位引起的驚厥的預防,這個因素如果是因為頭部外傷引起,那麼外傷後積極就醫檢查即可以明確有無顱內出血並可以積極治療了。

最後一點,遺傳代謝病引起的驚厥的預防一般難在不知道孩子有遺傳代謝病,可以通過國家要求的一些篩查項目按照保健要求篩查檢查,如苯丙酮尿症和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等,在孩子出生後產科就會要求您給孩子查足跟血進行相應項目的篩查,就可以早期發現,及時用藥治療,就可以避免出現驚厥和智力落後等併發症。


能做的是預防病毒感染的發生,如果能夠提高免疫力,少接觸病毒、少患病,就能少發燒,有可能減少熱性驚厥的風險。但並沒有證據,因為很難保證不發燒,發燒的次數和熱性驚厥的風險不存在相關性。熱性驚厥看起來嚇人,其實沒那麼可怕,既然無法預防,就坦然面對吧。


我是保力兒童健康管理師張巧林,以前在三甲醫院臨床工作,做母嬰營養、兒童健康管理10來年,在此期間也出版了12本書。也是《營養專家教你輕鬆育兒》的作者,同時也服務了3萬多媽媽和孩子,讓她們獲得了健康。花了7年時間孕育出來的營養育兒經,凝聚了無數寶寶的經驗,也跟大家一樣,也是6歲孩子的媽媽,孩子在6年期間,用於醫療的費用,包括檢查,不超過500元。才讓我放下了擔憂和焦慮,也希望把自己如何用營養呵護、兒童健康管理、非藥物療法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都受益,做到科學輕鬆育兒,本來帶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應該是一件很快樂、幸福的事情。


關注我,有育兒課程送,未來的9年,陪你一起呵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張巧林說育兒


小兒驚厥的預防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問題。

一是產前注意母體健康,減少感染,增加營養,預防各系統疾病,儘量不接觸藥物和放射線,注意胎兒的變化,防止因宮內窘迫造成小兒缺氧缺血。

二是圍產期注意保護小兒免受缺氧、感染、產傷的損害,尤其是應注意預防新生兒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腦病。

三是對嬰幼兒時期的高熱驚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控制體溫,儘量防止驚厥發生,發作時立即用藥控制。

四是積極預防小兒神經系統各種疾病,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性疾病,要及時、足量、足療程治療,減少後遺症。

五是預防生化代謝紊亂,如低血鈣、低血鎂、低血糖、低血鈉等,找出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